春風和煦,萬物複蘇。當下多地正迎來踏青好時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賞花遊”“采茶遊”等新玩法、新項目層出不窮,特色文旅産品的供給不斷增加,助力旅遊市場快速回暖。
“一日春遊”産品熱度持續攀高
今年清明節假期與往年有所不同,不與周末調休拼假,而是在清明節當日放假一天。經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測算,今年清明節假期,全國國内旅遊出遊2376.64萬人次,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長22.7%,預計實作國内旅遊收入65.2億元,較去年清明節當日增長29.1%。
除了傳統祭掃活動之外,有不少人選擇在這個難得的周中假期出遊小憩,與家人朋友組一場“一日春遊”。
攜程旅行網資料顯示,清明假期一日遊産品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倍,短途出行火熱,自駕租車訂單同比增長超10倍。飛豬旅行網資料顯示,4月5日當天出行的旅遊商品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6倍,其中一日遊相關商品占比超五成。
對于不少親子家庭來說,周中的一日假期也十分适合在主題樂園、博物館、動物園等景區就近“遛娃”。清明假期當日,上述三個選項就是親子使用者最受歡迎的三類景區。其中,親子使用者預訂的主題樂園門票訂單同比去年增長135%。
“文化+旅遊”的複合型玩法帶動特色旅遊熱
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前最後一個周末,杭州、安吉、黃山、武夷山等多個茶旅遊特色目的地迎來了一波“明前采茶”的客流。
攜程資料顯示,上周末“采茶”相關旅遊産品訂單環比增長22%,上述目的地在平台的搜尋熱度環比增長2-4成。同比來看,黃山和武夷山的搜尋熱度增幅更是達到10倍以上。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春季,“賞花遊”是當仁不讓的主角。3月12日,武漢大學宣布,櫻花開放期間,社會公衆可預約入校賞櫻。消息釋出後,去哪兒網“武漢”“武大”瞬時搜尋量環比前一日增長4.1倍。武漢3月酒店預訂量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1倍,武漢大學周邊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13倍。
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的特色旅行目标早已從某個城市、某個景點變成了一場音樂節、一個藝術展、一座博物館甚至一種時令美食。根據馬蜂窩平台釋出的旅遊趨勢報告,随着年輕一代消費習慣的改變,各大旅行平台都将眼光放到更“小”顆粒度的旅行産品上,在“玩法”上時刻保持敏感、不斷創新。
旅遊市場複蘇 經營主體更樂觀
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2023年國内旅遊人數約45.5億人次,同比增長約80%;實作國内旅遊收入約4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5%。全年入出境遊客人數有望超9000萬人次,同比翻一番。
多重支援政策下,逐漸升溫的市場給相關經營主體注入了“強心劑”。
天眼查資料顯示,2023年一季度大陸旅遊相關企業新增注冊14.1萬餘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上漲11.5%。中國旅遊研究院調研資料顯示,對一季度旅遊企業經營和行業發展持樂觀态度的分别占受訪企業的68.8%、67.5%,對下一季度以及全年企業經營和行業發展持樂觀态度的比例增長到77.9%、82.1%。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在多重效應疊加之下,大陸旅遊業的複蘇發展将對消費增長與更新發揮重要作用,為全球旅遊的複蘇注入強勁動力。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近期也表示,中國國内旅遊業恢複将為其他經濟部門制造關聯效應,給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更大活力。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來源:作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