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作者:戰争創世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衆所周知,我軍的政策是善待俘虜,對于真心改過且有過人本領的還會繼續重用,在解放戰争中選擇起義的将領,我黨都給予厚待,然而,可是在1949年,也就是國軍兵敗如山倒的這一年,國軍中将畢書文起義後,不僅沒有得到優厚的待遇,反而還被陳毅老總下令槍斃。那麼,這個國軍中将有怎樣的經曆呢?陳老總又為何會下這樣的指令呢?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将領起義投誠

這個名叫畢書文的國軍中将是在1949年11月在重慶起義的,那個時候國軍大勢已去,老蔣都要灰心喪氣的飛往台灣了。是以我黨對他的投誠非常重視,甚至給予畢書文在我軍軍事學校深造的機會,打算委以重用。但是在詢問畢書文之前的經曆時,他卻顯得支支吾吾。我黨立即察覺到了不對勁,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他可不簡單,原來這個畢書文手上沾滿了我軍戰士的鮮血,甚至他的中将地位也并非靠着實力得來的。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畢書文

他早在1946年就向我軍投誠過一次,但當時國軍的勢力遠遠大過我軍,是以畢書文當時的态度是非常動搖的。

畢書文和郝鵬舉相識

畢書文出生于1908年,河北岱城縣人。1925年正式參軍,曾在梁冠英輝下任上尉參謀,此時郝鵬舉擔任主任。畢書文和郝鵬舉同樣出生于西北軍,從此形成了不解之緣。是以說到畢書文,我們不得不提到郝鵬舉。郝鵬舉畢業于洛陽河南省第四師範學校,随後棄筆參軍,正式加入馮玉祥西北軍。1925年,他擔任西北軍幹部學校大隊長。馮玉祥對郝鵬舉非常重視,也非常依賴他。也就是這一年,郝鵬舉被馮玉祥派往蘇聯學習炮兵指揮,此時馮玉祥誓時北伐消息被他得知,立功心切的郝鵬舉當即放棄學業,回到國内一起随西北軍北伐。這一切讓馮玉祥極度不滿。此後,馮玉祥對郝鵬舉心生芥蒂,從未重用過他。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郝鵬舉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馮玉祥

即使後來西北軍内部亂成一團,在衆多将領加入反馮的隊伍中,郝鵬舉依舊沒有受到馮玉祥的重用,這是他心灰意冷離開了西北軍。于是,郝鵬舉第一次倒戈,轉投到了蔣介石的手下,擔任二十五陸軍參謀長。巧言令色的郝鵬舉在部隊裡迅速獲得了人氣,與士兵們打成一片,但卻是以侵犯到了軍長梁冠英的權威,他下令撤去郝鵬舉參謀長的職務,但考慮到他在軍中積極活躍,不能夠打壓的過于明顯,于是給了他一個副師長的職位。後來因為作戰有功,又被提拔成了中将參謀長。

抗戰爆發以後,郝鵬舉被派往胡宗南麾下任職,而恰好畢書文也在胡宗南手下,也正是此時,兩人的聯系愈發密切,郝鵬舉對畢書文的一生也産生了重要影響。

郝鵬舉赢得胡宗南信任

1938年羅山戰役中,胡宗南的17軍被日軍重創,衆人紛紛指責胡宗南指揮不當,并且事實就是如此。可是郝鵬舉卻站了起來,開始為胡宗南開脫,這時候的胡宗南對此非常感激,一下就赢得了胡宗南的信任。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胡宗南

是以,在他人都在前線奮力抗日時,胡宗南将郝鵬舉調到後方任軍校校長,讓他在後方安逸享樂。

不過,很快他就又捅婁子了,郝鵬舉在背後勾搭上了自己部隊中一個團長的妻子,那名團長在前線奮力厮殺,自己的妻子卻在和郝鵬舉打得火熱。當他得知這件事情後。立馬上報了胡宗南,憑胡宗南和郝鵬舉的關系,他并沒有理會這名團長。

最後,這位團長将此事告到了蔣介石的面前,蔣介石為了給衆人一個交代,便下令将他押解到了重慶鹽城。可在胡宗南的運作下郝鵬舉。被送往了西安。

投奔汪精衛

此時的畢書文看到郝鵬舉是于心不忍,通過多方打點,最終将監将監獄。買通将他放了出去。這下郝鵬舉在蔣介石這裡待不下去了,立刻投奔了汪精衛,并且還勸說畢書文一起去,兩人再次為汪精衛辦事。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汪精衛

在這期間,他們二人深受汪精衛愛戴,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壞事。為了能夠在日僞軍中站穩腳跟,畢書文還曾擔任剿匪總司令。他們二人兩人狼狽為奸,不僅公然與共産黨作對,還逮捕殺害了許多共産黨員。但是這種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很久。

再次投靠蔣介石

在抗日勝利後,汪僞政府也迅速垮台。由于全國上下對日本極其痛恨,郝鵬舉、畢書文也遭到了嫌棄。那時的他們為了擺脫困境,就希望能通過找一個靠山而東山再起。經過仔細分析後,他們認為趕走日本人後,國民黨自然就一時風頭正盛,如果能投靠老蔣,是當下最合适的選擇。

便開始寫信給蔣介石,表示自己的忠心。但實際上,汪精衛和蔣介石已經是多年的死對頭,蔣介石起初根本不想收編他們。但抗日戰争剛剛結束,蔣介石想要發動内戰,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于是就把他們的部隊收編了,并且依舊像以前一樣,郝鵬舉任總司令,而畢書文給他做副手。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投靠蔣介石

二人本以為找到了靠山,可以重回往日的輝煌,可卻沒有想到現實跟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他們不僅沒有在國軍中受到優待,反而受到了所有人一緻冷眼。

尤其是國民黨的嫡系部隊,經常對他們冷嘲熱諷,明目張膽的将他們視為漢奸。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兩人隻能是忍受國民黨軍官的各種侮辱,甚至還經常遭遇國軍的敲詐勒索,克扣發放的軍饷物資,兩人隻能是忍氣吞聲。處境十分凄慘。

1945年,郝鵬舉所率領的部隊被蔣介石調往金浦路沿線,與共産黨進行正面交鋒。郝鵬舉知道蔣介石此舉是想讓他的部隊當炮灰。

國民黨的嫡系部隊

完全把他當成一個戰場賭注和吸引打擊的目标。想借共産黨之手鏟除異己。

在這種情況下,郝鵬舉自然是非常不滿,更何況還被國民黨當槍使。與此同時,他也深刻的意識到,老蔣雖然看似接納了他,但根本就不會重用他。

郝鵬舉和畢書文另謀出路

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同時為自己謀的一個好的官職,郝鵬舉直接寫了一封信交給陳毅,表達出自己想要投誠的想法。陳毅收到來信後,立即組織雙方的會面,并于1946年4月1日成功見到了郝鵬舉。三天後,郝鵬舉帶領着國民黨中的兩萬多士兵進行起義,番号也變成中國民主聯盟軍。并且畢書文。也在郝鵬舉的勸說下,帶着部隊加入了解放軍,被改編為華東民主聯軍,畢書文擔任副總司令。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加入解放軍

可是兩人在加入了解放軍之後,還沒有完全和國民黨斷絕聯系,雖然兩人口口聲聲成為了人民解放而鬥争,可是最終還是再次反水。

1947年1月的時候,在蔣介石的不斷示好中,郝鵬舉還是被蔣介石許諾的美好生活所迷惑,對我軍的态度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熱絡。從二人的行為表現中緊陳毅敏銳的發現了再次叛變的可能,但是出于人道主義,陳毅不僅沒有對他們禁,反而是在引導他們。不過郝鵬舉的貪欲太重,最終還是決定再次投奔蔣介石。

1947年1月15日,他們邀請新四軍的各級機關來參加華中民主聯軍起義的一周年紀念活動,企圖将共黨機關人員一網打盡,在跑去蔣介石那裡邀功。可惜那天重要的機關人員都沒來,他們的鴻門宴才沒有得逞。

1947年1月16日,兩位變色龍再次公開宣布叛變。為了向國民黨那邊表示忠心,郝鵬舉不惜綁了自己的老同學朱克,向國民黨借此邀功。并到處吹噓,說是在戰場上活捉了新四軍秘書長朱克,朱克進被逮捕入獄,即使面對國民黨的酷刑,他也絲毫沒有動搖。1947年秋,朱克進被國民黨殺害于郊外。

之後,郝鵬舉在進攻隴海解放區時兵敗被俘。郝鵬舉被俘時,陳毅召見他,與他談話,過後還做了一首詩,嬌耳做人不做人,交耳不苟敬狗苟。而今俯首爾就擒,仍自交分人。郝鵬舉聽後羞愧的低下了頭。從陳毅這首是郝鵬舉最後一句看,當時并沒有槍斃郝鵬舉的意思,但他本性難改。當時蔣介石正向山東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魯南機關向渤海軍區轉移,郝鵬舉也被押解随行。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郝鵬舉和畢書文罪惡的一生

郝鵬舉覺得自己肯定是死罪難逃,于是趁着一次國民黨軍隊轟炸的時候開始了逃跑,被解放軍士兵當場擊斃。就這樣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而畢書文在郝鵬舉被活捉時,正巧在外地開會,讓他躲過了一劫。可是聽說解放軍将其抓住後,他心中也是惶恐,兩人的罪惡實在是太多了。

畢書文為了能夠讨好蔣介石,他趁解放軍不注意,将十多名解放軍的幹部抓了起來,帶着他們押往了南京,再次跑回了國民黨陣營,其中還有一名是陳毅妻子的弟弟,國民黨先将這些人關到了南京監獄中,随後 開始嚴刑拷問情報,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背叛,最後在監獄裡慘死。

在蔣介石看來,畢書文跟郝鵬舉是一丘之貉,都是沒有立場的不忠之徒,他們這樣随時都有可能反水的将領非常危險,于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畢書文,讓他正在南京任職,升職加薪。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南京

但在1949年時,蔣介石撤了他的全部官職。從此以後,畢書文開啟了名義上為學習深造,實則為軟禁的生活。畢書文不甘心淪落至此,于是他在學校起義。但陳毅聽說此事後,不僅沒有饒他一命,反而親自下令逮捕畢書文押送到南京後被判處死刑。盡管他起義投誠,但他也終究逃脫不了他大漢奸的罪名。當時被判決死刑時,無一人持反對意見。

1949年,一國軍将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後卻下令将其槍決

而這個反動派結束生命的時候也才43歲。不管是郝鵬舉還是畢書文,如果他們有着堅定的信念,不為金錢所動搖,他們說不定也能有一番作為。其實,畢書文之前也曾經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還是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如果不是和好鵬舉狼狽為奸,說不定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但反過來一想,人以類聚,他們倆本就是一人,是以才能走到一起被我軍一槍斃命的。

我們的偉大政黨對于那些明辨是非,能夠知錯就改,及時回頭是岸、棄暗投明的人,采取優待的措施,但對于那些善投機取巧、背信棄義,做出有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實,也絕不姑息和仁慈,絕不會讓他們危害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