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作者:澳古說曆史

中國有句古話,言“時勢造英雄”。

秦末漢初,天下大亂,有野心的“普通人”乘勢而起,成就諸侯之命,枭雄之名。

流氓劉邦、屬吏蕭何、獄卒曹參、屠夫樊哙、養馬夏侯嬰、鐵匠周勃等相對而言的社會底層借此時勢,異軍突出,在這亂世浴血拼殺,成就開國元勳之赫赫功績;

東漢末年,皇權旁落,諸侯并立,賣鞋的劉備、殺豬的張飛、賣棗的關羽等借勢崛起,闖出赫赫威名,名震天下;

元末明初,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底層百姓,借紅巾軍起義這時勢,共同開創了國祚兩百餘年的大一統王朝——大明。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不是曆史造就英雄,而是時勢造英雄。

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總會出現社會底層借時勢成就赫赫威名。

高棉首相洪森就是在高棉數十年動蕩的政治風雲中成就赫赫威名的領袖人物。盡管外界對他的看法存在争議,但無論是在高棉國内,還是世界輿論,對他的總體評價是:

洪森是個強人,是高棉的鐵腕人物,為高棉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亂世崛起

1952年8月5日,洪森出生在高棉磅湛省斯登特朗縣的一個家道中落的小地主家庭,他爺爺那輩曾相當富有,擁有15公頃的土地,有着近百名農民替他們幹活。

隻是可惜的是,洪森出生時,因戰亂緣故,家境日漸敗落。

《孟子》有雲: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日後成就不凡的人,年少時往往飽經磨難,嘗盡世間冷暖,看盡人生百态,故而很容易養成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果敢堅決的性格。

曆史證明,任何人成就番偉業,以上性格必不可少,要養成這些性格,少時經曆尤為重要。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孩提時代,洪森經常衣不蔽體,靠寺廟僧人的施舍勉強度日。

由于家道中落,他未在家鄉完成中學學業便流浪到金邊。洪森離開家的時候,母親給他12瑞爾,大約34美分,還有一小口袋的大米。

34美分、一小口袋的大米,這便是他的全部财産,無論在哪個國家也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這點東西别說是生活,連活命都難。

因為沒有錢,洪森和其他來到金邊的鄉下窮人一樣,住進了不花錢的涅加灣寺廟,開始為期5年的寺院生活。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花錢的前提是要為涅加灣寺廟僧人服務。

在寺廟生活的日子裡,洪森每天淩晨4點就得起床,早起給寺廟僧人做早飯。早飯做好後,他還得和其他借住在寺廟的窮孩子把寺廟每個角落打掃幹淨。

寺廟的工作做完後,他才有點時間做些自己的事情。

洪森深知要想擺脫自己和家人窮苦的命運,面前唯一一條路就是讀書,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故而即使處境再艱難,他也沒有放棄讀書,努力得到了在金邊讀書的機會。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6點半,幹完寺廟的活,他會趕去學校讀書。

去學校的路上,他還得為寺廟和尚化緣中午飯。寄人籬下的生活多半是不會好過的,有時他因讀書回寺廟晚了,影響了僧人吃中午飯,就會被懲罰,或是不給飯吃,或是增加勞動量。

除此,寺廟雖允許他們住在這裡,但别說提供住房,連一張床都沒有,是以洪森五年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睡覺。

天寒地凍時,他隻能蜷縮在僧人床下,稍稍緩解寒冷,但沒有被子也是徹夜難眠。

最慘的還不是天冷的時候,碰上下雨,找一塊幹的地方睡覺都不容易。

枭雄就是枭雄,他們之是以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在于他多聰明,也不在于他多能幹,而是他堅韌不拔且更善于借助時勢。

1969年,因美國從中作梗,高棉政局開始動蕩,出現多股反對高棉國王西哈努克勢力。

為穩固政權,西哈努克政府開始大力派出軍警排查并逮捕可疑分子,此時洪森住的寺廟被懷疑有反對西哈努克分子藏身其中,洪森的一個親戚被逮捕。

洪森為免自己被牽連其中,提前結束了國中學業,離開寺廟。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時間轉眼來到1970年3月。

1970年3月18日,内閣首相朗諾在美國策動下,趁西哈努克親王出訪法國和蘇聯之際,夥同鄭簧、屋艾、何來恩和柏隆星等人發動政變。

他們以非法手段廢黜西哈努克親王,解任了西哈努克國家元首的職位,決議廢止君主制,并宣布成立高棉共和國。

朗諾自任高棉政府總理兼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四星上将總司令。

此時,西哈努克親王隻得在北京避難,而當時新中國上司人也堅定地站在西哈努克這邊。

周總理接機時,就堅定地對西哈努克說:

“您仍是高棉的國家元首,我們永遠承認您,決不認同别人!”

在新中國的支援下,西哈努克于23日在北京宣布建立高棉民族統一陣線并任主席,呼籲高棉人民加入反對朗諾親美政權的抵抗運動中,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解放而抛頭顱灑熱血。

離開學校的洪森,獲悉西哈努克在中國發表的對外聲明後,積極響應親王的号召,懷着拯救高棉和高棉人民于水火的滿腔熱血,離開金邊,在他的家鄉參加了紅色高棉(柬共)上司的遊擊隊,投身到反對美國扶植的朗諾傀儡政權鬥争中。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據洪森後來回憶,在此之前他曾差點加入朗諾陣營中,成為朗諾軍隊的軍官。

當時他有一個親戚在郎諾軍當中将,派人找他談話,許諾他隻要參軍便給他一個上校軍銜,但他不為所動。為什麼不去?因為他不想助纣為虐,不想高棉人民失去自主。

當然,對于加入紅色高棉遊擊隊,洪森也曾多次作出解釋,他說自己參加抗美救國戰争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遊擊隊,也不知道上司他的是波爾布特的紅色高棉。

他反複強調參軍完全是出于西哈努克的崇敬和對美國侵略高棉的憤怒。

不管事情真相如何,也不管洪森到底知不知道紅色高棉遊擊隊的存在,他抗美救國是真,後來推翻紅色高棉殘暴統治也是真。

如此便足矣!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當時,和洪森一起跑進叢林加入紅色高棉的有500多人,而在其中,來自城市且國中畢業的人少之又少,洪森便是其中一個。

洪森不但教育程度高,人緣也頗好,經常閑暇時教戰友讀書識字,是以被戰友尊稱“先生”。

由于表現突出,洪森在遊擊隊中頗受重視,新兵訓練結束後被任命為排長。

當上排長的第二天 ,洪森便奉命參加了一場與美軍的戰鬥。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美軍實力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紅色高棉遊擊隊與其相比就是大象與螞蟻的差別,完成就是螳臂當車,蚍蜉撼樹而已。

這場戰鬥的結果顯而易見,自發生碰撞的那刻,結局早已注定:

洪森所在的排打到最後隻剩下16個人,也是以從排長降到班長。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吃了美軍多次虧後,紅色高棉遊擊隊也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

硬碰硬是不行的,隻有充分利用自己熟悉周邊地形的優勢,以遊擊戰的形式與美軍作戰,才有獲勝的可能。

于是,紅色高棉上司人開始從全軍選拔高素質士兵,組建特種兵部隊。

接着,洪森作為培養苗子,被選送特種兵訓練一年。

學習結束後,他被任命為連長,帶領130名戰士與美軍在叢林之中遊擊作戰。

之後,洪森率部轉戰于柬中部和東部省份。

1974年,他升任營長,指揮着500人的一支軍隊。

和美軍、朗諾軍幾次交手後,憑戰功再次升任團長,部下從500人漲到了3000人。

戰火中,洪森接受了最殘酷的戰争洗禮,英勇的他先後5次負傷,并失去了一隻眼睛。

當然,戰争雖讓他滿身傷痕,卻也為他迎接今後來政治生涯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讓他收獲了一段令衆人羨慕的愛情和婚姻。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1975年,高棉解放在即,洪森卻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左眼不幸被敵人射出的流彈擊中,被緊急戰地醫院搶救。由于傷勢嚴重,遺憾的是軍醫雖全力搶救卻仍未能保住他的左眼。

但同時也是幸運地,在住院療傷期間,他收獲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

當時,洪森住的病房有一位叫文拉妮的護士,她在聽說洪森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迹後,深深的愛上了他。

洪森在與其相處一段時間後,日久生情,也深深愛上了這個溫柔善良的姑娘,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高棉解放後,洪森跟着自己的上級東部大區書記兼司令索平、第四師師長韓桑林在東部大區工作,任東部大區民柬副團長兼參謀長、師長等職。

此時,洪森是功成名就,抓住時勢,用自己的命拼出了一條康莊大道,一躍成為人上人。

然洪森的“野心”不是做什麼人上人,而是想要帶着高棉人民走上一條獨立自主、繁榮昌盛的未來之路。

也正是因為他的抱負是強國富民,而不是霸權,故而他最終與其理想背道而馳的紅色高棉政權分道揚镳。

紅色高棉建立民柬政權後,推行錯誤的極“左”路線,給高棉和高棉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這使一直想要讓高棉走向繁榮的洪森對紅色高棉政權和高棉前途産生憂慮。

此外,随着柬共和越共兩黨關系日益惡化,紅色高棉政權内部也分裂成了兩股勢力:

一股是以紅色高棉上司人波爾布特為首的反越派,另一股是以韓桑林為首的親越派,反越派主張武力對抗越南,而親越派則主張高棉革命應服從整個印支半島革命發展的需要。

主張不同,利益不同,使兩股勢力勢如水火。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當時,主導高棉的是波爾布特,軍政大權都在他手裡,故而親越派不久即遭清理。

波爾布特聲稱“黨的軀體已經生病了”,開始對親越派勢力實施大清洗,大批紅色高棉黨員成為自己同志的刀下鬼,僅金邊南部“圖士楞”監獄就處決14000名紅色高棉上司幹部及其家屬。

波爾布特推行的種種極端殘暴政策,使洪森徹底認識到紅色高棉對高棉百害而無一利。

1977年,波爾布特要求包括洪森在内的地方指揮官進攻越南裔高棉人的村莊,面對這一殘酷而又危險的指令,洪森終于下定決心,和其他一些親越派上司人逃往越南。

之後,洪森和韓桑林等人在越南成立了“高棉救國民族團結陣線”,洪森以超高威望被成員推選為中央委員。

由此開始,洪森正式進入高棉政治中心,嶄露頭角。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2年後,韓桑林、洪森等人在越南侵柬軍隊刺刀的保護下回到高棉首都金邊。

随後,以韓桑林為首的“高棉救國民族團結陣線”在越軍的支援下,宣布成立“高棉人民共和國”。新政府成立後,洪森出任負責外交事務的委員,此時他才27歲。

27歲的部級官員,别說是在高棉,就連在全世界都是極其少見的。

洪森的成就,正應那句話“時勢造英雄”,如果不是生逢亂世,和平時期一個27歲的部級高官絕對是不可能實作的。

他抓住了這個機會,以入亂世、拼搏殺的堅決果敢博得了功成名就。

1985年,僅僅隻是過去6年的時間,洪森再次完成曆史性的跨越,當選為金邊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成為當時世界政壇上最年輕的政府總理之一。

33歲便成為正國級上司人,這樣的成就放在全世界政壇都是極為亮眼的,然這樣的成就還不是洪森的極限。

洪森的極限,是高棉王國首相,是4次連任首相。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鐵腕首相

乍看下,洪森的外表完全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且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令人很難将其與富有心機和手段、對待敵人毫不手軟的鐵腕首相聯系起來。

西哈努克國王曾經說過,高棉王國衆多上司人中,隻有洪森才算是真正的鐵腕上司人。

在高棉政壇複雜的政治鬥争中,性格堅毅、行事果斷的洪森始終以強者的姿态出現,且極其善于把握時機并主動出擊。

80年代末,國際社會為使高棉實作和平,開始了大量的調停工作,洪森看準時機,利用反對派陣營中西哈努克、宋雙和喬森潘三方之間的沖突,以西哈努克為突破口,用迎接他回國為條件擷取其支援,與其實作了曆史性的會面,繼而赢得群眾和國際支援。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為給高棉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洪森曾下令一夜之間關掉全國所有的夜總會,掃蕩娛樂業。

由于當時高棉政府對本國娛樂業缺乏有效地管理,使酒吧成為色情行業、毒品及幫派犯罪的溫床,并在不斷地摧毀着高棉的傳統文化。

洪森上台後,一心想讓高棉和高棉人民過上好日子的他,沒有繼續容忍這些違法犯罪。

他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簽署了行政指令,限期在2001年11月23日下午6時前關閉高棉全國範圍内的夜總會、卡拉ok和酒吧,不論正規與否,一律掃蕩。

當時高棉的經濟支柱就是娛樂業,娛樂業被連根鏟除,勢必會對高棉的經濟産生巨大沖擊,但洪森仍能如此簽署指令,足見其決心,其鐵腕手段由此也可見一斑。

在消滅娛樂業的同時,洪森對外宣傳誓要消滅金邊作為“可怕的槍炮之都”的稱号,為此他在1999年5月5日,他親自駕駛一輛鏟車,碾碎地上4000多支繳獲來的槍械。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不過,洪森的鐵腕隻針對敵人和不利于高棉和高棉人的人和事,對待朋友和有利于高棉和高棉人民的人和事,他永遠保持着謙遜的态度。

彼時,洪森是高棉黨内提出新政策、新思想最多的人、這些政策主要包括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高棉實行市場經濟政策;經濟改革應當從把土地配置設定給農民和免征農業稅開始;

與以西哈努克為首的民主高棉三方聯合政府舉行和平談判;安排越南從高棉撤軍,以及在高棉接受并恢複君主立憲制度等。

這些政策對高棉和高棉人民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這些政策的提出和推行,正如洪森自己所說:

以他的名義提出的政策和政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征求了黨内前輩謝辛和韓桑林的意見,經過中央的充分讨論智慧提出的。

洪森:亂世崛起的一位“鐵腕首相”,直至今日4次連任高棉首相

對待高棉人民,不管是華裔,還是越裔,或者其他種族,洪森都一視同仁,把他們看成高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洪森曾公開說:

高棉的華人已經成為高棉的一個少數民族,為高棉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高棉人的兄弟姐妹。

洪森和高棉政府還允許華人說中文,保持華人傳統,開辦華文國小和中學,出版華文報紙,允許在商店招牌上寫中文店名……

現如今,洪森的傳奇還在繼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