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B細胞淋巴瘤的一種亞型,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臨床進展相對緩慢,在大陸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近年來,随着BTK抑制劑、BCL-2抑制劑、抗CD20單抗等新藥的不斷湧現,CLL的治療和預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江蘇省人民醫院範磊教授在2023年CSCO血液及淋巴系統疾病高峰論壇上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線治療的思考:疾病控制 vs 深度緩解”為題,介紹了CLL一線治療的相關進展,小編将報告的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讀者。
CLL一線治療的發展——免疫化療時代
範磊教授介紹道,從烷化劑、嘌呤類似物、烷化劑+嘌呤類似物、免疫化療到BTK抑制劑的出現,CLL的一線治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免疫化療時代,CLL8、CLL10、CLL11研究的結果幾乎奠定了CLL的治療模式:CLL8研究表明FCR(氟達拉濱、環磷酰胺聯合利妥昔單抗)方案是年輕fit CLL患者的标準治療方案;CLL10研究表明FCR方案仍然是年輕fit CLL患者的标準治療方案,BR(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方案是老年fit CLL患者的治療選擇;CLL11研究表明抗CD20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奧妥珠單抗)聯合苯丁酸氮芥是老年unfit CLL患者的治療選擇。但免疫化療方案對于伴有IGHV未突變、del(11q)、del(17p)的細胞遺傳學高危患者療效不佳,且化療不良反應高(CLL10研究中FCR方案嚴重感染發生率為40%),是以,探索新的治療方案迫在眉睫。
CLL一線治療的發展——靶向治療時代
BTK抑制劑的出現開啟了CLL靶向治療的新紀元,研究者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奠定了直到現在仍以BTK抑制劑為基礎的治療模式。
CLL12研究表明,伊布替尼顯著延長了早期初治無治療指征的CLL患者的無事件生存期(EFS),但總生存期(OS)并未改善,是以BTK抑制劑并未改變無治療指征的CLL患者觀察等待的治療政策。
RESONATE-2研究探索了伊布替尼一線治療老年、unfit CLL患者的療效,結果表明伊布替尼組療效顯著,根據3年随訪資料,主要獲益的患者人群為伴有IGHV未突變和del(11q)的高危患者,7年随訪資料顯示,随着時間的推移,患者對伊布替尼的應答逐漸增加,總緩解率(ORR)為92%,完全緩解(CR)/CR伴血液學不完全恢複(CRi)率為34%。
一項研究比較了接受伊布替尼治療的初治CLL患者的OS與年齡比對的普通人群的OS,并比較了三項III期臨床研究中接受伊布替尼與化療/化學免疫治療(CT/CIT)患者的特征和OS結果,結果表明無論年齡或身體狀況如何,與傳統CT/CIT相比,伊布替尼一線治療均可改善患者的OS,并且該研究首次證明了伊布替尼一線治療的患者與年齡比對的≥65歲的普通人群8年OS率相似(78% vs 77%)。
E1912研究比較了伊布替尼+利妥昔單抗(IR)方案與FCR方案一線治療初治年輕CLL患者的療效,結果表明與FCR方案相比,IR方案可進一步延長初治年輕CLL患者的PFS和OS,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且在低危患者中IR方案也具有較好的療效,但E1912研究的亞組分析結果提示BTK抑制劑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問題,是以臨床上對于BTK抑制劑安全性的管理仍然不可忽視,臨床醫生應務必重視BTK抑制劑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的心血管評估檢查。
2018年,有研究探索了伊布替尼單藥治療初治del(17p)/TP53突變CLL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患者5年PFS率可達74.4%,5年OS率可達85.3%,但該結論是否能夠證明伊布替尼可以克服初治del(17p)/TP53突變CLL患者的不良預後尚不能确定,是以,2020年有研究者報告了一項彙總分析的結果,該研究彙總分析了4項研究(PCYC-1122e、iLLUMINATE、ECOG1912和RESONATE-2),共89例接受含伊布替尼方案一線治療(包括伊布替尼單藥治療45例,伊布替尼聯合抗CD20單抗44例)的del(17p)/TP53突變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患者的4年PFS率和OS率分别為79%和88%,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一緻,并且随後陸續開展的研究都證明了該結果,是以,基本可以确定BTK抑制劑能夠克服初治del(17p)/TP53突變CLL患者的不良預後,但對于複發難治的患者仍不能确定。
2019年之前,CLL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能狀況以及危險分層進行選擇,而到了2019年,NCCN指南推薦所有CLL患者都可選擇BTK抑制劑治療。雖然BTK抑制劑單藥治療能達到較好的疾病控制率,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實作深度緩解的患者較少,(2)患者無法停藥,需要持續治療。是以,研究者探索了新型靶向藥物的聯合治療,希望患者能夠實作更好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更加深度的緩解,甚至在不明顯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時實作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範磊教授接下來介紹了相關進展。
CLL一線治療的發展——新型靶向藥物聯合下的治療模式轉變
最早關于新型靶向藥物聯合治療CLL的探索是一項伊布替尼+維奈克拉治療初治高危(至少含有一種:del(17p),TP53突變,del(11q),IGHV未突變或年齡≥65歲)CLL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ORR為100%,其中CR率為88%,CR和MRD陰性患者持續增加,61%的患者MRD陰性,且經過4年随訪,患者4年PFS率為94.5%,4年OS率為96.6%,其中具有TP53異常的27例患者4年PFS率為90.9%,不具有TP53異常患者為95.5%。由此可見,伊布替尼+維奈克拉可顯著改善初治高危CLL患者的不良預後。
随後,CAPTIVATE研究将伊布替尼+維奈克拉拓展應用到所有一線CLL/SLL患者中,患者先接受3個周期的伊布替尼,随後接受12個周期的伊布替尼+維奈克拉,達到uMRD的患者随機配置設定接受伊布替尼維持或安慰劑,未達到uMRD的患者随機配置設定接受伊布替尼或伊布替尼+維奈克拉維持,所有患者的ORR為96%,CR率為52.2%。經過5年的随訪,uMRD組患者4年OS率高達100%。根據報告的uMRD組患者接近3年的随訪資料,接受伊布替尼或安慰劑患者的1年無病生存(DFS)率無顯著性差異,但範磊教授認為,對于接受伊布替尼+維奈克拉達到uMRD的患者是否能夠停藥仍需要探讨。
基于兩藥聯合取得的顯著療效,有團隊探索了三藥聯合(BTK抑制劑+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一線治療CLL的療效,雖然短期療效較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都是單臂研究、樣本量不大、随訪時間不長,是以,一些團隊在三藥聯合的基礎上做“減法”,但仍然保留了BTK抑制劑(BTK抑制劑+BCL-2抑制劑、BTK抑制劑+抗CD20單抗),可見BTK抑制劑在CLL領域的基石地位。
除了靶向藥物聯合治療,對于CLL治療的另一個探索就是靶向藥物聯合免疫化療的有限療程治療。ICLL07 FILO研究是一項MRD指導的有限療程靶向藥物治療/聯合免疫化療一線治療fit CLL/SLL患者的研究,患者先接受伊布替尼+奧妥珠單抗(8-12個周期),達到CR且骨髓(BM)MRD<0.01%的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單藥治療(6個周期),未達到CR或BM MRD≥0.01%的患者接受FCG方案(每4周一次,共4次)+伊布替尼(6個周期),結果顯示,接受FCG方案+伊布替尼治療患者的生存得到明顯改善,4年PFS率為95.5%,4年OS率為96.2%。除ICLL07 FILO研究之外,近幾年其他BTK抑制劑聯合化療的相關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療效,但是這些研究幾乎都排除了高危CLL患者,是以,範磊教授表示,對于高危CLL患者目前不推薦化療。
CLL14研究是一項探索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有限療程治療初治伴有合并症CLL患者的研究,對照組為苯丁酸氮芥+奧妥珠單抗,結果顯示維奈克拉+奧妥珠單抗可顯著改善患者的PFS,但4年随訪結果顯示兩組患者OS無差異,根據亞組分析的結果,維奈克拉未克服TP53缺失/突變患者的不良預後。且停藥後随訪4年幾乎所有患者出現了分子水準的複發,30%-40%的患者出現了臨床複發。
範磊教授介紹道,最新2023年NCCN指南對于CLL一線治療的推薦已不見化療的蹤影,目前主要包括BTK抑制劑、BCL-2抑制劑、抗CD20單抗,且已不再區分患者的年齡、并發症。随着靶向藥物的出現,CLL的一線治療已逐漸轉變為以BTK抑制劑為基礎的聯合治療。
總結
範磊教授總結道,CLL由于患者發病年齡大,疾病異質性高,既往采取分層治療的政策,但目前已逐漸轉變為靶向治療。CLL治療前需要全面評估患者是否具有治療指征,對于沒有治療指征的CLL患者(包括具有高危因素),建議采取觀察等待的政策。對于以BTK抑制劑單藥治療達到疾病控制 vs 以多藥聯合(包括聯合化療)治療達到深度緩解孰優孰劣,目前尚無定論。而對于高危CLL患者,建議參加臨床試驗,新型靶向藥物(伊布替尼、奧布替尼和ABT-199等)能夠一定程度改善此類患者的預後,有條件的患者可進行減低強度預處理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RIC-allo-HSCT)或CAR-T治療。
範磊 教授
- 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科室副主任
-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
- 中國抗癌協會第一屆青年常務理事
-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第十一屆青年委員
- 中國免疫學會血液免疫分會委員
- 江蘇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委會副主委
-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和康奈爾大學附屬紐約長老會醫院博士後
- 研究方向為淋巴惡性良性腫瘤的精确診療
編輯:Moly審校:Mia排版:Moly執行:Cherry
聲明:本平台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資訊。本平台釋出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資訊被用于了解醫學資訊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台對釋出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将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