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3年的南韓電影迄今為止全部撲了,這不,又一部頂級南韓電影口碑,品質都不佳,票房因為是Netflix的網大電影,倒還行吧。那就是卞成賢導演,全度妍、薛景求、李絮、 具教煥、黃晸玟等主演的《殺死福順》。
要知道,現在Netflix投資出品的南韓影視都是南韓頂級創作者,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導演卞成賢前作《不汗演員》《王者制造》也是特别南韓大導演了。男主角薛景求是僅次于宋康昊,崔民植過後的南韓頂級老一輩男演員。女主角全度妍拿下戛納最佳女主角的南韓頂級女演員,擱中國就是張曼玉,鞏俐這樣級别的女演員了。
可惜這樣南韓頂級陣容的電影,現在在豆瓣評分隻有6.7,當然豆瓣評分不算什麼,原因是這個平台是很吹捧外國電影的(特别是南韓電影)。現在隻有這點分,大概換成國産電影大隻有5.7的水準,可見是大爛片一部。
要知道,2023年之前上映的《交涉》《貞伊》《英雄》,以及改編中國電影《風聲》的《幽靈》等全部撲了,現在随着這部《殺死福順》也撲了,2023年的南韓電影,真的迎來了大潰敗的一年。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留給南韓電影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抄殺死比爾,抄極速殺手?戛納影後救不了南韓電影
這裡還是先分析一下這部電影,電影的故事劇情也不講了,隻以臁你如果沖着動作去的恐怕會失望,這部電影的劇情有點天馬行空。
首先是劇情上面稀裡糊塗的,這就是一部大女主爽劇,大老闆愛女主又不和女主在一起,倆人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為了女主得罪同行甚至妹妹都被殺了,都還甘心送上自己的人頭,也算是感天動地。
整片看下來都不知道男主主到底圖啥,也不知道女主角到底圖啥。女兒的分量這麼足,難道這是一部講單親媽媽職場家庭生活的都市劇?
女主角是頂級的職業殺手,居然是個聊到女兒就失控的角色。說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但是公司裡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人,還得自己出差俄羅斯執行任務。是除了幾個主演真沒錢請其他演員了?
其次,動作設計上面,真的連國内流量愛豆擺poss都不如了。
據說這部電影省略了很多細節,原片的情感和邏輯還是比較流暢的。但是現在呈現的劇情,還有打戲方面開幕第一場打戲就有點勸退,女演員全度妍本身的身體素質擺在那兒,沒辦法跟《極速殺手》的基努一樣老了動作跟不上。
關鍵是,這部片子又不願意用剪輯來修飾,還讓女主用一把光是舉起來都會晃的手斧跟對面的短劍對打,顯得動作前後搖很大還沒有什麼力量感,到後面幾場規模大一點的打戲還算是可圈可點的,但是也是表面陣仗。
殺手公司老闆去俄羅斯酒吧殺人,三個人用槍指着他不開槍,然後鏡頭帶到他把三個人依次射殺,這片子打戲猛一看挺唬人,還有女主的身形還不如那個實習生。
最後女主打老闆是故意先嘴遁跟他憶當年,老闆剛一陷入回憶女主直接暴起突襲才有機會反殺。但觀衆眼中最後的boss戰真有種草草結束的感覺,結局有點像《殺死比爾》,本以為會和BOSS大戰結果一招斃命。
最後,這片處處顯示是在模仿《殺死比爾》,如果是的話,那她女兒大機率還真是跟老闆生的。除了模仿《殺死比爾》,這部片子還借鑒了很多《急速追殺》的元素,聯系公司派清理工,認識很多不同的殺手,女主殺手界名氣大、戰力高之類的,很多設定隐隐感覺到非常熟悉。
另外電影裡俄羅斯戲份,又有點像《王牌特工》。
最後,很多沖突爆發點最終堆到了公司排擠啊,升職啊,感情啊之類的破事上。
《殺死福順》很像年初那部南韓科幻片《貞伊》。也就是預告給你整了大量高概念,什麼機器人覺醒,人機末世戰争,又是宗教倫理又是科幻世界。你以為它是什麼科幻大片,結果看了才發現是部狗血的母女親情電影。
《殺死福順》也是同樣的道理,你以為它是一部有突破,有建設,爽爆了的南韓複仇動作大片。結果它是一部設定四處裁縫,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亂七八糟,這個動作設計更是一塌糊塗的玩意兒。
科幻,諜戰,現在又輪到動作片?2023年南韓電影為何這麼爛
2023年的韓劇好歹還有一部《黑暗榮耀》,但南韓電影真的太慘了,迄今為止全撲了。為什麼撲,其實上面分析《殺死福順》就差不多已經是總結了,之前寫的時候也寫過。南韓電影并沒有多少藝術追求,隻是靠黑深殘大尺度和題材去沖擊眼球。
南韓電影有深度時期隻有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頂級南韓大導演金基德,李滄東,洪尚秀,樸贊郁,奉俊昊時期有。2010年後就已經是商業類型大片巅峰了,并沒有多少藝術追求,審美追求。
當然拍得好也是非常優秀的商業類型片,娛樂效果,商業效果十足。
比如黑幫片《新世界》,動作片《大叔》,特工片《柏林》《鐵雨》等等,這個現實主義劇情片《熔爐》《辯護人》《國際市場》在中國多受追捧更是不用多講,還有像《恐怖直播》這種人性算也是一樣。
導演劇務人員的認真态度和專業知識,看見有惡必除,有仇必報,以牙還牙就是解氣,看了感覺就是爽,而且分級制能讓他們放開一些手腳,南韓電影就像頂級的網文,真的能找到你的爽點。
但影視劇這個東西還是文化,文化嘛還是得有一點藝術追求,南韓電影過于商業和娛樂了(也就是流行),市場經濟邏輯下它是快速更新換代的。因為你無法滿足觀衆的娛樂需求,觀衆一定是會抛棄你的文化商品的。
之前南韓電影為了滿足這個條件,就是大範圍抄香港電影和日本電影。最終結合自身曆史文化,社會環境,在2010年後爆發了一波成為了巅峰。
但香港電影和日本電影早就衰落了,而且南韓社會文化也挖掘殆盡。2018年中國的“限韓”,與此同時美國資本平台全力扶持,于是南韓電影人開啟了全面學習模仿,也就是抄美國電影的路徑。
什麼喪屍片,驅魔電影,超能力電影,現代戰争片,科幻電影等等。
南韓電影人又用固定的思維去抄美國電影,我相信隻要關注這兩年的南韓電影都會發現一個現狀,南韓電影人在各種裁縫美國電影,像年初科幻片《貞伊》設定世界觀一堆裁縫,這部《殺死福順》裁縫《殺死比爾》《極速追殺》等等。
南韓電影人把自己的特色都丢失了,為了讨好觀衆又過于的娛樂化。最終導緻這些電影原創性太少,風格化不足。設定世界觀,故事劇情,角色塑造,什麼題材的重要元素——
比如科幻片的科幻元素,比如動作片的動作設計等也沒有做好。
最終結合在一起搞得亂七八糟的,全是看上去陣仗很大的裁縫爛片,本土觀衆都不愛看了。要知道,南韓電影好歹還沒有歐美電影的政治正确的影響,已經是單純商業類型大片都拍不好了。
成也Netflix,敗也Netflix?南韓電影或許最終“死于Netflix”
國内網友通常會說人家南韓影視劇在Netflix,什麼文化輸出啦,什麼全世界知名啦等等,這個就是文化虹吸效應陷阱,很多人完全不明白沒有掌握資本,平台和市場的重要性。
網飛進入南韓前就是這麼霸占其他地區市場的,現在不過是複制粘貼其他地區的經驗而已。剛進入南韓的時候就有人說這是引狼入室,但都被《寄生蟲》得獎,跟《鱿魚遊戲》爆火的消息給蒙蔽,覺得救世主來了,可以把南韓本土影響在世界範圍内擴大。
國内有些人談到網飛,什麼内地審查,網飛進來掃清牛鬼蛇鬼,中國影視劇的春天就來了?
我們先不講你真的進來内地面臨和内地平台一樣的審查标準,如果同樣放開審查,你當更了解社會環境的内地影視公司拍不出更好的影視作品嗎?
回到南韓文化産業鍊,人家開始肯定會給你點甜頭,現在南韓明星對于劇本的選擇以網飛優先,本土影視制作慢慢消亡就是代價。
什麼意思呢?頂尖的創作者去了網飛拍網劇,網大電影(片酬高),中部尾部和新生代人才就培養不起來,資本看了劇本就不想投資了,無線三大台不也是爛劇一堆收視不行靠演員撐着。
當然,南韓影視本身并不會絕對消亡,但是市場主導權将會落入到以netflix為代表的美系資本手中。本土市場小沒什麼,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守住本土的文娛産業。南韓這種短期來看對演員很好,片酬高了也不用扛票房,但等人家把你徹底吞下去了你就完了。
就像德國,頂級演員甯願去好萊塢演納粹都不演本土電影。
從文化輸出到夢幻泡影,從天花闆到地闆?韓流是華流的教訓
最後,這個商業文化娛樂肯定還是要有的,南韓娛樂也還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分級制,比如滿足觀衆娛樂需求的商業産品。看看法國電影,德國電影,看看台灣電影。他們過分強調電影的藝術性,而忽視甚至打壓電影的商品性和技術性。
最終導緻好萊塢電影占據電影市場的主導,而本土電影的拍片數量及票房大幅度縮水,電影從業人員也紛紛失業。都說中國電影底子差,但馮小剛拍《集結号》時,鼓吹自己找了南韓爆炸團隊使用用射流爆破技術。可是八一電影廠1974年拍《南征北戰》時就使用了,但因為電影市場低迷,技術人員下崗,導緻緻這一技術的失傳。
文藝片對技術要求低,甚至不需要特效,因為他們需要觀影者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這個故事,而商業電影則要進入故事中,追求的是臨場感。過分強調電影的藝術性,隻可能導緻電影技術的停滞不前。
而且因為藝術片商業性的不足,回報率低,導緻電影投資萎縮。
南韓電影滿足觀衆娛樂需求這點還是很好的,畢竟影視對于大衆來講還是娛樂産品。我們就是這點方面做得不夠好,觀衆才會有那麼多的怨言。
南韓電影走到現在這個地步,隻能說時也命也吧,先天不足沒有辦法!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