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南,馬雲回國、孔乙己有什麼關系?說清楚司馬南錯哪兒了

作者:七個大不劉

“鬥士”司馬南在2022年集中火力攻擊聯想,整理了七宗罪,劍指創始人柳傳志。七宗罪刀刀見血,讓人拍手稱快。司馬南一戰成名之後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開始狂怼各路民營企業家,在他嘴裡除了任正非、曹德旺等極少數民營企業家被肯定或表揚外,其他的民營企業或企業家都被他挂上了資本 、資本家的牌子,不斷的口誅筆伐。

司馬南,馬雲回國、孔乙己有什麼關系?說清楚司馬南錯哪兒了

自從螞蟻金服上市被緊急叫停之後,杭州傑克馬苦心經營十幾年的形象被迅速瓦解,曾經人人追捧的馬爸爸甚至差點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最終呢他選擇了銷聲匿迹。螞蟻上市失敗一年後大家發現馬雲早已遠遁國外,從西班牙到澳洲,從日本到泰國,足迹遍布整個世界,唯獨沒有再踏上過中國的土地(起碼沒有被公開報道過)。不僅如此,即使阿裡核心業務被競争對手不斷蠶食,股價一瀉千裡,他也毫無公開表态,馬雲“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舉動在人們的眼中就變成了值得被反複琢磨和解讀的警示信号。

司馬南,馬雲回國、孔乙己有什麼關系?說清楚司馬南錯哪兒了

疫情三年的後遺症凸顯,很多的年輕人變成了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即使媒體頻繁釋出一些給年輕人的求職雞湯,比如說九零後夫婦擺攤啊賣小吃日入9000塊,但是年輕人的反應卻是越來越抗拒,因為在冰冷的現實之下,年輕人從最初的對此類消息的質疑變成了現在的“反感”,但是這種反感和抗拒,卻被解說成年輕人不舍得脫掉孔乙己的長衫,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

司馬南,馬雲回國、孔乙己有什麼關系?說清楚司馬南錯哪兒了

仿佛風馬牛不相及的三件事兒,其實在深層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我認為是因果關系,看清楚了三件事兒的聯系就看懂了目前的社會經濟問題了,也就清楚了司馬南到底錯哪兒了?

第一,過去兩三年,民營企業家們始終面臨着一個巨大的不确定性,大家都擔心今天還是企業家,明天一睜眼就變成資本家。這個現象是誰造成的?我認為和司馬南為代表的一群新型公知脫不了幹系,總是偷換概念把民營企業家叫做資本家。總是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判當年的企業家的所作所為。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農村還有數以百萬計的赤腳醫生呢?這些亦農亦醫,農忙時務農,農閑時行醫的赤腳醫生為除四害、根除吸血蟲、防治傳染病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按照今天的眼光看,那些赤腳醫生們沒有行醫資格證,衛生條件不達标,活生生的“獸醫”行為,那是不是應該也是要秋後算賬呢?

第二、企業家的身份一直被不懷好意者質疑,這樣的過山車誰都不想坐,這樣的帽子誰也不想戴,為了求穩保平安,那就隻能在經營政策上更加謹慎,與其鋒芒畢露變成出頭鳥,不如老老實實賺點小錢。一兩個企業家這麼想沒什麼,如果大家都這麼想,那對整個經濟活力是一種重大的打擊。更糟糕的是,大量歪曲解讀在這個資訊時代根本無法避免,又會繼續成為打擊整個經濟信心的巨大污染源。人心如果散了中國不僅沒有辦法發揮出統一大市場的優勢,也使得投資人不敢投,企業家不敢幹,消費者不敢買。

秉着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态,衆多民營企業家們啊,特别是那些生意規模做得很大的那些民營老闆們人人自危,無論是該做的還是不該做的擴張決策都被按下了暫停鍵,企業的發展和盈利被放在了第二位,低調和示弱成了企業家們的第一要務。

電影《流浪地球》裡面有句台詞,“希望"是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如果把希望這兩個字變成信心啊,那麼這句話就一定是如今民營企業家們的共同心聲。騰訊像甩燙手山芋一樣,接連以分紅贈送的形式扔掉了手中持有的美團和京東的絕大部分股票,位元組跳動對上市時間表絕口不提。過去各個電商平台争相炫耀成績單的雙十一,在最近的幾年裡啊也被所有的電商選擇了低調處理,而網際網路新貴的創始人們也頗有默契的紛紛辭職退位,甚至表現出了一種告老還鄉的堅決态度。

曾經民營經濟領域最具活力的網際網路大佬們忌憚槍打出頭鳥,恐怕隻是過去幾年民營企業家的一個縮影,做生意最怕不确定性,顧慮如果不能被打消,信心就不可能回得來。如果本土企業自己都沒有信心大投資,外資就那就更加不敢來了。

第三、企業家心态保守,苦的就是普通人,降本增效、裁員降薪、減崗停招成了過去兩三年裡最常聽到的詞啊,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也許可以用一句内部優化輕飄飄的帶過去,但是對于受到影響的個體普通人來說,就是難以承受的财務打擊,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都要靠着工資來維系,突如其來的寒冬足以擊垮毫無準備的大多數人,特别是輕群體受到沖擊最大,每年上千萬的高校畢業生的去向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脫不下長衫可能是因為這個人的問題,但是一群人都脫不下長衫,那就肯定是另外的問題了。寒窗苦讀十幾年有些期望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是非常現實的,要是進工廠也能拿到體面的收入,别說脫長衫了,年輕人哪怕脫成了光膀子都會搶着去。

孔乙己這個話題在網上之是以激起劇烈的情緒反彈,是大家不能接受官媒沒有往怎麼把蛋糕做大這個方向去引導,而是勸說大家如何接受更小的蛋糕。

司馬南總說你們都說我錯了,但是到底我錯哪兒了你要指出來。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一年明白了司馬南代表的那個群體破壞了民營企業的信心。因為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國超80%的城鎮就業,可以說是就業市場的唯一救星,也是把蛋糕繼續做大的唯一途徑。

是以現在的重點就是要恢複民營企業的信心是以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明确的信号來告訴全國甚至全世界。這裡依然是自由開放的市場,我們依然尊重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

司馬南,馬雲回國、孔乙己有什麼關系?說清楚司馬南錯哪兒了

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有代地位馬雲回到國内,不是給阿裡巴巴看的,也不是給民營企業看的,更是給在全國範圍内統一思想用的。

最後把這個話題再往深了講一下,其實司馬南之流也就是個循着腥味出擊的斑鬣狗,問題還是出在政策上,咱們國家一個大的特點就是“一松就亂,一亂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就松的無窮循環”,比如治安層面的十年一次嚴打是這樣,搞經濟也是這樣。

民營企業搞的風風火火的時候,監管政策沒跟上,然後資本就是開始胡來了,然後就開始抓了,抓的時候又不控制力度直接給搞死了,現在又開始有意的放松了。

在馬雲回國之前,其實很多地方已經意識到了民營企業對于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前段時間,海南省就宣布針對民營企業家涉案人員,能不逮捕的就不逮捕,能不起訴的就不起訴,能不判實刑的就不判實刑。而這個并不是孤例,早在去年江蘇、北京、廣東和山東等多個地區都釋出過《輕微勞動違法違規行為不予以處罰清單》,清單中顯示包括扣押勞動者身份證、不按規定辦理就業登記手續不提供工資詳單、阻撓勞動保障部門監察等等60多項,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啊,從此不再受到處罰,取而代之的僅僅是警告而已。為了讓企業降低成本和穩定住生産,選擇在法律問題上開一些綠燈,可以說是謎一樣的操作,如果再這樣搞下去後面估計又要亂了,新的一輪循環又要開始了。

說到底這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都沒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路徑,簡單來說就是高壓線很模糊,誰合格誰違規沒有人說的準。巨大的不确定性就迫使人們養成一種見風使舵的習慣。資本天然具有逐利性啊,隻要預期比較明确,他們就會自發通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去調節自己的節奏啊,重新理順發展思路,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完全不需要靠着硬生生的行政指令,通過擠壓普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來維自己的利潤,畢竟企業營收的增長隻是治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治理的目的是居民收入水準的上漲,以及就業環境的不斷優化。

企業收入下降就去打法律的主意,但是輪到居民收入下降的時候,就拿孔乙己脫不掉的長衫來舉例,這确實有些說不過去。民營企業的興衰直接決定了經濟發展的成敗,如果這些企業喪失信心畏手畏腳,一個個隻能見使舵,保守經營,那麼産業更新必然無從談起。

産業更新必須要民營企業來參與,同時民營企業迫切需要一條清晰的紅線,在不觸碰這條紅線的前提之下,得以自由的發展,自由的競争。這不僅對中國的經濟複蘇和産業更新至關重要,也關系到年輕一代身上的長衫能不能重新穿上。孔乙己的長衫在大衆心裡早已不再單單是指讀書人的身份,而是象征着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我們不能承受失去繁榮的代價,是以必須讓制造繁榮的基石得到保障,這個基石就是信心。馬雲回國很容易,中國之大還遠沒有到容不下一個商人的地步,但是他的回來僅僅意味着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自由經濟市場的信心,是十幾億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通過堅持高品質開放一點點換來的。對于這次信心的重建,我們依然要保持耐心和樂觀,起碼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啊,我們在一條正确的路上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