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作者:第一财經YiMagazine

《第一财經》雜志最新一期4月刊封面專題,聚焦ChatGPT。

自去年年底OpenAI釋出ChatGPT,目之所及,主流媒體、自媒體及社交媒體群落對這一産品的讨論可謂“鋪天蓋地”。随之而來的還有蜂擁而至的投資人、創業者,以及每個普通人對人工智能的好奇或擔憂。

△點選上圖,或點選文章頂部圖檔,購買本期雜志。

人類對AI技術的探索已經走過了許多年,這波爆炸性的熱度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ChatGPT?不妨再簡單回顧一下。

首先是一個叫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概念開始得到認可。它差別于之前的使用者生産内容(UGC),也不同于更早期的專業機構生産内容(PGC)。這意味着兩件事。

首先意味着内容生産主體的切換:具備生産能力和掌握釋出權力的主體,正在從個人,轉移到善用AI輔助創作的“超級個體”——甚至可以是獨立工作的AI本身。

同時,AI能施展魔法的疆域正在跨越一個分界點:從“判别式領域”邁入“生成式領域”。過去,AI被認為隻能做好判别性的工作。比如,判斷一張圖檔中 的人臉是不是特定的某人,一封來自未知位址的郵件是否為垃圾郵件,或者在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前面晃動的到底是需要避開的真人還是無須在意的樹影。

至于為什麼是ChatGPT。

2022年面世的兩個文生圖産品改變了人們對AI的能力偏見。一個是DALL·E 2,另一個是Stable Diffusion。兩個産品的圖檔生成水準第一次讓業界看到商用可能。此前,業界最優秀的圖像生成工具是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隻能生成特定圖檔— 比如人臉,換成小狗就不行,得重新訓練——DALL·E 2和Stable Diffusion沒有這種局限性。

不過,盡管這這兩款産品都已突破了一些技術瓶頸,但它們關于AI新時代的開啟充其量隻是報幕員,ChatGPT才是主角,因為隻有它解決了語言問題——起碼看起來如此。

語言問題的解決意味着新的互動革命。當人們可以用自然語言與機器交流,而機器不僅聽得懂這些自然語言,還能與人對話、按照人的話語行事——回答人的問題、畫一幅畫或者創作一個視訊、生成一款遊戲——這時候,每個人的電腦、手機上還需不需要安裝那麼多應用軟體就值得重新考慮。也許,隻留一個ChatGPT就夠了。

以上是一些粗略的概括,關于ChatGPT的重要性,你可以在本期《第一财經》雜志的封面專題文章裡看到更細緻的介紹。不過,特殊性之外,我們會先後退一步,帶你走到AIGC尤其ChatGPT的背後,看看這些最新出圈的AI明星究竟站在怎樣的基石之上。

在技術對産業的影響方面,幾篇封面專題文章會帶你看矽谷巨頭在AI技術領域的權力更疊,中國頭部技術公司對AI大模型領域的探索,生成式AI的具體應用場景,以及對職場人的影響等。

綜述——AI新紀元

此刻,相信你對無論 ChatGPT還是更大範疇的AIGC到底意味着什麼已有足夠感覺,可能也聽過不少業界的溢美之詞,比如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稱現在為“AI的iPhone時刻”,比爾·蓋茨認為AI革命的重要性不亞于網際網路的誕生,微軟CEO納德拉則表示這種技術擴散堪比工業革命。

我們打算就此打住,不再過多陳述包括ChatGPT在内的生成式AI可能掀起的産業革命——随後的幾篇文章會繼續從不同視角讨論它。

這裡,我們後退一步。本文帶你走到AIGC尤其ChatGPT的背後,看看這些最新出圈的AI明星究竟站在怎樣的基石之上。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矽谷——微軟 vs Google:AI技術的王權更疊

回首過去十餘年矽谷圍繞人工智能的最前沿探索,在一衆偉大科學家的背後,微軟和Google的身影始終交織在一起,上演着一輪又一輪技術王權的更疊。

本文帶你細緻回顧近十五年來兩家科技巨頭在AI技術領域做了哪些事。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本土——中國公司的追趕之旅

如同當年蘋果用iPod教訓索尼,再用智能手機改寫IBM、微軟和諾基亞的命運一樣,OpenAI的故事看起來似乎是颠覆式創新的典型範式,但它在中國留下的故事版本和在矽谷書寫的并不那麼相同:在矽谷,技術巨頭們都是參賽者;在中國,大廠們隻是追趕者。

本文為你介紹國内的頭部技術公司,對AI大模型的探索走到了哪一步。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應用

——生成式AI,都能幹點啥?

在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看來,以決策式AI為代表的AI 1.0在落地階段遇到了很大的“瓶頸”,部分是因為它每次的應用和優化都是割裂的,是“孤島中的AI應用”,人臉識别、智能輔助駕駛、精準廣告推送等不同應用間彼此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平台”。

而AI 2.0時代最大的颠覆,就在于基礎大模型提供的“平台”作用。“AI 1.0就像是發明電,AI 2.0就是電網。”宣布将投身于生成式AI創業大軍的李開複這麼比喻。

理論上,大部分行業都能找到其應用場景。本文會為你介紹文本、圖像、音頻三個領域對于AI技術的應用。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職場

——生成式AI會搶走你的飯碗嗎?

自從2022年11月30日ChatGPT釋出以來,許多人對生成式AI所帶來的沖擊感到焦慮,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

與人類相比,生成式AI可以更高效地處理和分析大量資料,能更快速準确地回答複雜問題,同時,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從傳媒到遊戲,從教育到咨詢,從廣告到建築,從金融到法 律......生成式AI似乎正在重塑職場。

然而,随着人類對生成式AI的了解越深,探索越積極,大家漸漸發現,生成式AI離替代人類的工作仍然有很大一段距離。

不過,當越來越多基于AI的工具擺在你面前時,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成式AI提升工作效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内是多數職場人不得不思考的議題。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除了以上封面專題,在本期雜志中你還可以看到:

跨境電商——Temu急于“破圈”

今年2月12日,拼多多旗下的海外電商平台Temu廣告片登上“美國春晚”超級碗,讓它成為美國各大社交網絡上的焦點話題。

Temu投放了兩條30秒的廣告片,單條的廣告投放費用大約700萬美元,這輪投放的總成 本接近1億元人民币。這條昂貴的廣告片展現的是一個年輕女孩在Temu的App頁面不斷點選“添加到購物車”的按鈕,以此不停地給自己以及街頭的路人換裝,背景歌曲則唱出她的心聲:“I feel so rich, I feel like a billionaire. ”(我感覺我很富有,我覺得我像個億萬富翁。)

拼多多針對中國本土投放的TVC廣告片,一向喜歡這種“洗腦神曲”。這回,Temu超 級 碗廣告的後半段,也同樣反複循環着Temu的廣 告語:“I’m shopping like a billionaire.”(我正在像富豪一樣購物)。

單就這條廣告片而言,Temu收獲到的市場反應偏向負面。但從傳播的角度,這種洗腦廣告的傳播效果可能正是Temu需要的。靠高額的投放和會員拉新的刺激補貼政策,Temu已經穩穩把持住美國購物類手機應用下載下傳量第一的位置。

現在,“用時最短”的冷啟動期過後,Temu需要面對訂單洪峰、完善服務體驗、改善與賣家的合作關系等等挑戰。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報告——防控措施放開後首個季度, 我們的城市“恢複”得怎樣?

雖然有種種利好,但出口疲弱、經濟承壓等因素或多或 少阻礙了一些領域的複蘇程序。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未來預想圖

——VTuber:虛拟偶像2.0

以營運偶像女團SNH48聞名的 “美踏控股”,如今正在計劃推出一個虛拟偶像團體。與以往的真人養成不同,這次他們要為虛拟偶像招募更多的“中之人”。

10年前,初代虛拟偶像初音未來或者洛天依們可以通過軟體演唱歌曲,以投影形象站上舞台,但現在,營運公司們希望虛拟偶像不僅可以唱跳,還可以成為一個“表演更多元”的藝人。是以“中之人”出現了:他們在幕後為虛拟形象提供動作捕捉,他們要麼有唱跳技能,要麼可以配音,或者有綜藝類的控場能力,甚至可以在一起搭檔講段子。他們不用露臉,他們是可被代替的隐藏人。

人們為這種由虛拟形象和一個或多個中之人共同組成的新一代“虛拟藝人”,起了一個名字——VTuber。

本文會帶你回顧VTuber的發展曆程,并為你介紹營運公司選拔中之人的邏輯。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購買新刊即可讀到本文。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結合本期封面主題,我們将于2023年4月16日(周日)下午2時在深圳灣萬象城前檐書店舉行一場讀者沙龍。封面主創團隊會同業内資深專業人士面對面聊聊ChatGPT與AIGC行業。

我們為每位參與活動的讀者準備了一個小禮物,期待在現場送與你。

嘉賓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馬兆遠

現任南方科技大學系統設計與智能制造學院教授,英國實體學會會士。曾任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所學生院院長助理、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數字化先進制造研究中心主任,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智能制造專業教授,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教授。曾為中國空間站“天宮四号”設計了世界第一個空間冷原子實驗平台。著有《量子大唠嗑》《人工智能之不能》《智造中國》。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靳志輝

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碩士,日本東京大學人工智能博士,之前在騰訊工作了十年,擔任人工智能專家工程師和技術研發總監,從事搜尋和社交廣告相關的研發工作。

2018年離職騰訊,創立火光搖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擔任CEO職位, 緻力于把多媒體可視化、遊戲化、人工智能技術和傳統兒童數學教育相結合, 努力把數學的趣與美傳遞給孩子們。

主創團隊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陳銳

《第一财經》YiMagazine雜志副總編輯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吳洋洋

《第一财經》YiMagazine雜志主筆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王傑夫

《第一财經》YiMagazine雜志記者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陶紫東

《第一财經》YiMagazine雜志記者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張司钰

《第一财經》YiMagazine雜志記者

時間&地點

2023年4月16日(周日)14:00-16:00

深圳市南山區科苑南路2888号深圳灣萬象城三樓,前檐書店“檐語”多功能廳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活動流程

13:30-14:10丨簽到&開場14:10-15:10丨圓桌讨論:從AlphaGo到ChatGPT,AI紀元來到哪一年?15:10-15:45丨雜志封面專題及《公司的秘密》主創分享15:45-16:00丨自由交流

活動報名價格

48元檔可選擇《第一财經》雜志4月新刊*1,或《公司的秘密》第四輯*1

96元檔包含《第一财經》雜志4月新刊*1與《公司的秘密》第四輯*1

活動報名入口

捋清ChatGPT的來龍與去脈 | 新刊和線下活動

本期《第一财經》雜志更多内容:

○編者的話:久違了,好奇年代

○有故事:綜述 / AI新紀元矽谷 / 微軟 vs Google:AI技術的王權更疊本土 / 中國公司的追趕之旅應用 / 生成式AI,都能幹點啥?職場 / 生成式AI會搶走你的飯碗嗎?

○有研究:跨境電商 / Temu急于“破圈” 報告 / 防控措施放開後首個季度,我們的城市“恢複”得怎樣?全球 / AI熱潮席卷矽谷,立法者卻困于不懂技術全球 / 小心了,電影院要給好座位調價

○有态度:仲量聯行中國區首席戰略官兼華北區董事總經理 / 房地産最糟的時候已經過去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 所謂“豪華”,本質上是圍繞人做生意崔鵬 / 矽谷銀行倒閉給普通投資者留下的四個忠告Farhad Manjoo / 為何快速定罪一個人會讓我擔憂王俊煜 / ChatGPT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會讓我擔憂 iPhone時刻嗎?

○有腔調:未來預想圖 / VTuber:虛拟偶像2.0話題 / 買車holic[Ku]People / 追風暴的人看世界 / 紅河谷裡的熱帶想象與植物纏繞 / 朱英豪讀書筆記 / 二十世紀美國表演藝術革命 / 黃湘世間事 / 姐妹 / 富大人十問 / 郭斌:這是一個謹慎樂觀的時代

可收獲更多AI領域深度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