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內建項目中,拿什麼保證安全感?

在一些大型內建項目中,經常要面臨着将企業的十幾二十幾個資訊化系統進行整合、資料進行共享,因為各個企業的資訊化程度不同,是以項目實施起來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也大不相同,在一些項目中或多或少會出現拖期的現象,一些客戶為此會經常質疑實施方的專業性,擔心項目會不會中途黃掉或是嚴重偏離預期,其實在項目中這種擔心是雙向的,不隻是客戶,實施方亦是如此…

太監更着急!

俗話說:“皇帝不急太監急,皇帝着急太監更急”也許這個比喻并不是很恰當,但筆者隻想借此說明,在大型內建項目中,尤其在客戶至上的原則面前,實施方往往比客戶方更希望項目順利驗收,無論是從公司角度還是個人角度都是如此,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實施方一直是處于把控進度、調整進度或趕進度的狀态,具體原因請看如下分解:

公司

  • 順利驗收促進着順利回款,公司在營運上保障充足的現金流;
  • 順利驗收是對公司産品是否過硬和員工能力是否合格的驗證;
  • 順利驗收可以與客戶雙方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促成二期合作;
  • 順利驗收可以為公司後續推廣成功案例及品牌影響力造聲勢;
  • 順利驗收可以使公司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産品研發和新的項目。

個人

  • 順利驗收增強程式人員後續參與在其他項目中的信心;
  • 順利驗收證明本階段的能力為後續晉升提供寶貴經驗;
  • 順利驗收促進着順利回款,可以拿到豐富的項目獎金;
  • 順利驗收可以使自己投入到下個項目中接觸新的産品。

以上這些點足可以證明實施方更期盼項目的驗收,即便是這樣客戶還是存在些許擔憂,認為實施方的承諾并不能為他們帶來安全感,這種心理是完全可以了解的,今天筆者在這裡首先與大家分析下客戶方和實施方的擔憂都來自于哪些方面?在明确這些可能存在的擔憂後,與大家分享一些緩解擔憂的方法。

誰知我心憂?

客戶方

  • 實施方牌子不夠響,擔心産品不過硬,存在需求不比對;
  • 實施方公司規模小,擔心技術能力有限,人員不夠專業;
  • 項目中個别需求比對度不高,擔心擴充開發拉低了進度;
  • 一個項目同時采購多種系統,擔心系統之間出現不相容;
  • 出現一點偏差就擔心整體出現偏差,過于緊張項目進度;

實施方

  • 客戶方上司資訊化意識不到位,造成上下員工無人重視;
  • 客戶方一直處于被動角色,對于項目部門間不積極配合;
  • 客戶方內建系統的廠商不配合項目,客戶不出面協調;
  • 客戶方經常在項目中突發奇想,不斷提出需求外的要求;
  • 客戶方在項目進行中較善變,不斷要求實施方進行修改。

原則上,我們不該忽略上述任何一個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了解雙方的疑慮,試着彼此建立信任。事實上,在客戶方與實施方确立合作關系後,雙方的出發點、關注點、利益點在一定程度上就開始走向一緻了,如果一定要找出雙方的不同,那就是角色與所處的立場不同,可無論怎樣,項目順利進行,如期驗收是大家共同的心願,這就需要客戶方與實施方在項目進行中,坦誠交流,彼此信任,積極為對方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并對其進行協調、支援、規避等措施。

緩解&了解

  • 做項目/用産品,品牌規模不是唯一的衡量,對比性能比對度才是王道;
  • 看實施方能力,不隻是看它的案例,架構的規劃及需求的設計才是重點;
  • 需求比對度很重要,如果實施方的需求擴充能力快而強,也是可信賴的;
  • 盡可能選擇成熟的自主研發的底層代碼可以把控的産品,便于後續維護;
  • 內建項目中實施方需要系統提供商協作,說服系統提供商的工作不能省;
  • 項目出現偏差很正常,不是大偏差,不會延誤進度,對實施方要有信心;
  • 面對客戶方意識不到位,要在項目前期就對客戶進行資訊化意識的加強;
  • 項目前期要讓客戶了解各廠商配合的重要性,并告知廠商不配合的後果;
  • 項目中有公司的立場和個人的原則,面對新增需求予以勸說或放到二期;
  • 面對不斷更改的需求,能快速處理可處理,不可快速處理必須明确說明;
  • 按時向客戶彙報項目進展及後續計劃,讓客戶明确工作内容,減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