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原創 勿抄襲
勿私放其他平台
老 曹
工控人出身,經過在自動化圈子裡雨打風吹,從一個蔥蔥少年變成頭頂兩邊鐵絲網中間飛機場的中年油膩男,一路狂奔在自動化道路上,如今做到了一個創業型公司CEO。
老曹今天想聊的話題是,自動化公司如何避免被技術團隊搞垮?
由于業務的關系和很多自動化內建商的老闆聊過,關于如何組織一隻能打硬仗的技術團隊,很多老闆回報工控技術人員不好找更不好管,最後公司弄不好不是被資金鍊搞死的而是被技術團隊搞死的。
閑話少說,進入正題。
首先明确下定義,這裡的自動化公司指的是中小型內建商公司。因為自動化廠商,無論從體量還是業務模式,都不是一樣的,再有大一點的EPC內建商有的是錢,即使錯了也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調整,用不着我們操心。
中小型自動化內建商公司就不一樣了,業務規模小、發展不穩定、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字:窮。是以根本經不起折騰。
老曹見過不少中小型自動化內建商公司,就因為瞎折騰技術團隊,結果倒在創業的路上,非常可惜。
老曹總結了常用的5個操作。招式歹毒,請謹慎使用:
去自動化外企大廠挖技術專家
老闆覺得外企的技術專家,懂流程,懂産品,有名望,去外企大廠挖了一顆螺絲釘回來,想給自家公司造航母。要知道這些所謂外企專家,隻不過是PPT專家,好一點對産品熟悉一些,不好的就會吹牛,連電腦重裝系統這個技能都已經退化了,更别提真刀實槍在現場寫梯形圖,把儀表/電氣/控制等系統調試好。
不僅挖來的人發揮不了作用,還激怒了一起奮鬥的老員工:舍不得給自家兄弟加工資,倒是給外人吃香喝辣的。
搞标準化開發
搞标準化開發沒有問題,但是要搞清楚一點,标準化開發對你随處的行業和你的人員能力是有要求的,除非你的團隊裡有經驗豐富人員構架支撐,否則不建議輕易嘗試。
中小型自動化公司的做項目流程很簡單:
1)使用者出需求(使用者經常想一出是一出)
2)技術主管(可能是公司老闆)把項目配置設定到自控工程師
3)工程師設計盤櫃/IO以及外部裝置,下單采購裝置和軟體
4)整理控制邏輯和框圖(往往這一步很有可能是在客戶現場)
5)能在家做組态的幾率很低,多數現場去做控制,除非是大一點的項目,需要提前寫好架構
6)做程式很簡單一個OB帶一堆FB,幾乎看不見FC,能用梯形圖絕不裝逼用SCL和STL
7)如果有上位機程式直接套用流程圖,如果公司有美工,直接讓美工畫好底圖,拖拽IO上去就好了
8)剩下就是現場調試,這個就看工程師的能力和運氣了。
按這個節奏來,不瞎造通常問題都不大。
人員配比
中小型自動化公司資源匮乏,非要按照外企大廠配置設計、控制組态,上位機組态、調試人員,除了浪費成本之外,對項目實施效率沒有任何幫助。
自動化工程人員要求全棧,PLC/上位機/變頻器/儀表都搞,能不分工的就不要分工,一個蘿蔔一個坑,中小型自動化公司更養不起閑人。
狠抓團隊管理
公司就30多号人,你技術團隊搞個屁技術管理啊?如果技術主管有閑工夫做技術管理,就說明他沒在幹活。
中小型技術團隊的管理很簡單:
1)組織:一人一個項目
2)責任:從頭管到尾,及時跟技術主管(老闆)彙報
3)激勵:表現好的年底發雙薪,給他加薪;
4)氛圍:項目着火的時候老闆都要去調試。
就那麼幾個人,誰出多少活,自己心裡還沒點數嘛?
中小型團隊激勵員工的方式:幹得好的給他加薪,幹不好的卷鋪蓋走人。都是職場成年人,簡單點對大家都好。
搞産品開發
你一個自動化內建公司,靠的就是項目快速運轉存活的,掙得就是辛苦錢。最可怕就是自動化內建商搞自己的産品開發,總是抱怨這個PLC不好用,那個組态軟體垃圾,夢想是不是自己可以搞一套。做産品和做項目完全是兩回事,在産品上的人員投入和人員組成截然不同,最後在産品研發上燒錢能把你燒成灰,就别整啥邊緣計算、工業組态微服務架構了,那TM不是內建商玩的東西。跟業主吹吹就行了,自己别當真。
工控技術人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 者 簡 介
曹俊義
工業物聯網資深建構專家
工廠智能化改造踐行專家
資深工業網絡通訊專家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專家
ProSoft産品頂級技術專家

工業通訊領域沉浸十數年,深喑各種工業通訊協定和工業網絡架構以及國内外多種主流PLC應用和操作、熟知羅克韋爾、施耐德、西門子、GE等知名品牌的備援系統,對工業無線通訊、工業物聯網、工業IT與OT的融合,有着前瞻性的獨到見解和務實的實踐經驗。
現任偉聯科技董事長。努力為中國工業資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