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动化公司如何避免被技术团队搞垮

尊重原创 勿抄袭

勿私放其他平台

老 曹

工控人出身,经过在自动化圈子里雨打风吹,从一个葱葱少年变成头顶两边铁丝网中间飞机场的中年油腻男,一路狂奔在自动化道路上,如今做到了一个创业型公司CEO。

老曹今天想聊的话题是,自动化公司如何避免被技术团队搞垮?

由于业务的关系和很多自动化集成商的老板聊过,关于如何组织一只能打硬仗的技术团队,很多老板反馈工控技术人员不好找更不好管,最后公司弄不好不是被资金链搞死的而是被技术团队搞死的。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首先明确下定义,这里的自动化公司指的是中小型集成商公司。因为自动化厂商,无论从体量还是业务模式,都不是一样的,再有大一点的EPC集成商有的是钱,即使错了也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调整,用不着我们操心。

中小型自动化集成商公司就不一样了,业务规模小、发展不稳定、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穷。所以根本经不起折腾。

老曹见过不少中小型自动化集成商公司,就因为瞎折腾技术团队,结果倒在创业的路上,非常可惜。

老曹总结了常用的5个操作。招式歹毒,请谨慎使用:

 去自动化外企大厂挖技术专家 

老板觉得外企的技术专家,懂流程,懂产品,有名望,去外企大厂挖了一颗螺丝钉回来,想给自家公司造航母。要知道这些所谓外企专家,只不过是PPT专家,好一点对产品熟悉一些,不好的就会吹牛,连电脑重装系统这个技能都已经退化了,更别提真刀实枪在现场写梯形图,把仪表/电气/控制等系统调试好。

不仅挖来的人发挥不了作用,还激怒了一起奋斗的老员工:舍不得给自家兄弟加工资,倒是给外人吃香喝辣的。

 搞标准化开发 

搞标准化开发没有问题,但是要搞清楚一点,标准化开发对你随处的行业和你的人员能力是有要求的,除非你的团队里有经验丰富人员构架支撑,否则不建议轻易尝试。

中小型自动化公司的做项目流程很简单:

1)用户出需求(用户经常想一出是一出)

2)技术主管(可能是公司老板)把项目分配到自控工程师

3)工程师设计盘柜/IO以及外部设备,下单采购设备和软件

4)整理控制逻辑和框图(往往这一步很有可能是在客户现场)

5)能在家做组态的几率很低,多数现场去做控制,除非是大一点的项目,需要提前写好框架

6)做程序很简单一个OB带一堆FB,几乎看不见FC,能用梯形图绝不装逼用SCL和STL

7)如果有上位机程序直接套用流程图,如果公司有美工,直接让美工画好底图,拖拽IO上去就好了

8)剩下就是现场调试,这个就看工程师的能力和运气了。

按这个节奏来,不瞎造通常问题都不大。

人员配比 

中小型自动化公司资源匮乏,非要按照外企大厂配置设计、控制组态,上位机组态、调试人员,除了浪费成本之外,对项目实施效率没有任何帮助。

自动化工程人员要求全栈,PLC/上位机/变频器/仪表都搞,能不分工的就不要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中小型自动化公司更养不起闲人。

 狠抓团队管理 

公司就30多号人,你技术团队搞个屁技术管理啊?如果技术主管有闲工夫做技术管理,就说明他没在干活。

中小型技术团队的管理很简单:

1)组织:一人一个项目

2)责任:从头管到尾,及时跟技术主管(老板)汇报

3)激励:表现好的年底发双薪,给他加薪;

4)氛围:项目着火的时候老板都要去调试。

就那么几个人,谁出多少活,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嘛?

中小型团队激励员工的方式:干得好的给他加薪,干不好的卷铺盖走人。都是职场成年人,简单点对大家都好。

 搞产品开发 

你一个自动化集成公司,靠的就是项目快速运转存活的,挣得就是辛苦钱。最可怕就是自动化集成商搞自己的产品开发,总是抱怨这个PLC不好用,那个组态软件垃圾,梦想是不是自己可以搞一套。做产品和做项目完全是两回事,在产品上的人员投入和人员组成截然不同,最后在产品研发上烧钱能把你烧成灰,就别整啥边缘计算、工业组态微服务架构了,那TM不是集成商玩的东西。跟业主吹吹就行了,自己别当真。

 工控技术人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 者 简 介

曹俊义

工业物联网资深构建专家

工厂智能化改造践行专家

资深工业网络通讯专家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专家

ProSoft产品顶级技术专家

自动化公司如何避免被技术团队搞垮

工业通讯领域沉浸十数年,深喑各种工业通讯协议和工业网络架构以及国内外多种主流PLC应用和操作、熟知罗克韦尔、施耐德、西门子、GE等知名品牌的冗余系统,对工业无线通讯、工业物联网、工业IT与OT的融合,有着前瞻性的独到见解和务实的实践经验。

现任伟联科技董事长。努力为中国工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