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細分時代,PC應如何利用好使用者思維?

在工業化的時代,企業往往隻需要注重大衆市場,利用标準化的品牌和産品來迎合大衆的口味,就能獲得成功,然而近些年來随着過剩經濟時代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降臨,産品的消費市場正在被逐漸細分,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向。在PC市場亦是如此,随着網絡、娛樂、移動辦公等多種應用需求的出現,使用者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也日漸多元化,需求的多樣性自然帶動産品的多樣性。雖然,近幾年PC市場銷量持續低迷,但随着産品市場的細分,筆記本市場正在逐漸回暖,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PC出貨總計達6030萬台,同比增長0.6%,尤其是輕薄筆記本以及遊戲本方面更是增幅明顯。這也不難想象為何小米、華為等都紛紛加入了PC行業,來切分網際網路PC這份蛋糕。

  市場的細分源于使用者需求的多樣化,是以,我們不得不去關注使用者的需求與體驗,更加去關注使用者的價值,這其實也是目前網際網路中所常提到的使用者思維。那究竟如何利用好使用者思維,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呢?

  不僅要關注功能,更要關注情感需求

  在PC市場中,我們可以看到功能需求細分的趨勢正在進一步加強,早已形成了超極本、遊戲本、辦公本等一系列不同品類。而且這些品類還在随着使用者需求不斷拆分、排列組合形成其他不同産品。在消費更新的時代,消費者對于産品的要求已經從以往的夠用就好轉向為品質、設計、美感、性能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考量。

  趙泓表示,“今年推出三個系列都主打輕薄,因為普及過程當中發現輕薄是一個主訴求,是作為現代年輕使用者最主要的訴求,其次是他們要求個性化、多彩、高性能,要滿足不同人群需求靠一屏,走天下越來越難,當年一個PC可以滿足很多使用者需求,是以現在才會有三個系列。”

  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功能屬性自然是産品的必須屬性,但情感屬性上也正在上升為一個優秀産品的标配。趙泓表示,現在的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人,他們買的是一種情感,買的是一種内在的關聯,買的是一種感覺。網際網路品牌是創始人、産品、代言人與粉絲之間的合謀。

     中國區首席市場官王傳東認為“小新青年的特點,就是三方面,第一新銳,就是非常的有銳氣、有朝氣,第二新潮,對于時尚、對于潮流的敏感追求,以及品質的追求,第三敢為。小新品牌應該是要開創整個PC行業的一股PC新勢力,作為PC行業的領軍企業,應該是與時俱進,應該是跟年輕人在一起”

  培養産品型社群

  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無法脫離群體單獨存在。同時在網際網路時代中,連接配接和關系的本質也日漸明顯。基于這種特性,李善友教授在《産品型社群: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一書中,提出了“産品型社群”這樣一個概念,産品的本質是連接配接的中介,過去承載具體功能,現在承載趣味與情感。優秀的産品能直接帶來可觀的使用者、粉絲群體,基于這個群體往往還可以開展更多業務,實作利潤遞延。

  王傳東表示“我們會線上上成立一個小新杆的粉絲團,線上上利用微網誌、微信平台以及其他的直播平台會和粉絲團的粉絲、使用者進行互動和溝通,以及定期線上上發起參與性項目。”

  變傳統的消費者導向為參與式設計的使用者思維

  消費者導向其實提過很多年了,美國著名營銷大師科特勒說過:市場營銷觀點就是消費者導向,一切圍繞消費者轉。在過去産品研發中,也有調研,也研究消費者,也聽取消費者意見,但是往往是業務人員代替了他們發言,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就不一定能夠傳達出其真實的想法與情感,是以隻能算是間接式的參與。

  但是在網際網路的資訊洪流中,我們往往需要一種更為真切的參與,落實真正的消費者導向,使用者與研發人員反複互動,嵌入式參與。而這個過程就需要在使用者群體中篩選出一種深度的使用者,這樣一群人能夠在某個方面提出建立,而不僅僅是提出意見。

  正式基于對使用者的深入觀察、對使用者需求的不斷滿足,聯想小新才實作了2016年銷量上漲223%以及在網際網路PC品牌位列第一的業績。但是僅僅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競争對手也會立即站到這個角度,未來所需要的更包括了在技術上以及在營銷方式上的創新,而備受關注的新零售也許能給聯想帶來更大的業績與收獲。

       此文章為紅印科技原創,特此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