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人訪談:南京大學教授唐正東:發現研究的樂趣

作者:文以傳道
學人訪談:南京大學教授唐正東:發現研究的樂趣

唐正東先生

教師簡介:唐正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5-2019)。2015年入選中宣部文化名牌"四一"人才。兼任高等教育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經濟哲學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哲學學會會長。

問:2020年老師會讀哪些書?哪一個印象最深刻?

因為疫情爆發,2020年上半年基本在家,是以比往年讀得更多。我讀的書主要集中在專業領域,分為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着重于恩格斯哲學在早期和中期的發展。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作為一名學者瑪姬一定有一定的重視和行動,是以去年我更專注于研究恩格斯。過去,我自己讀的馬克思的書多了,恩格斯的書也少了。其實,不僅是我個人,馬哲領域的很多學者都是這樣的。說到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恩格斯等于自然辯證法。對于閱讀範圍更廣的學者,請添加反都靈理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的晚期文本。

正是因為長期以來隻關注恩格斯的後期著作,讓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學術界的許多學者都刻意重新梳練恩格斯的早、中期相關文本,即1848年前的思想發展曆程。過去隻是"馬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其實恩格斯并沒有多說什麼。

另一方面,在閱讀外國學者關于資本的研究著作和整個唯物主義的曆史觀時,我有一種觀點認為,研究古典作家的思想必須以開放的學術研究态度,必須不斷聯系外國學者,研究人類的最新發展。是以,我今年專業研究的另一個方面是外國學者對資本和整個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研究。三年前,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西方學術界出版了大量相關書籍,大約三四十本。我去年才開始看,但我還沒有看完。

問:為什麼要關注恩格斯?

關注恩格斯,實際上是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加深了對恩格斯哲學形成過程和内在本質的了解。

國外的學術界不重視恩格斯。恩格斯曾經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的辯證法,恩格斯不研究社會和曆史問題。即使涉及到對社會和曆史問題的早期研究,它也是人類思想的一般陳述。在早期和中期的研究中,恩格斯隻是被描繪成一個客觀的調查員,他為馬克思的研究提供了實證材料,例如《英國勞工階級狀況》中的調查。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恩格斯的形象一直是經驗材料的提供者。

在這些外國學者看來,恩格斯是一個中立的實證主義研究者,馬克思是人文主義的批判理論家。這不僅使恩格斯有别于批評私有制的人,而且把馬克思與客觀和科學的現實研究者差別開來。是以,馬克思作為曆史唯物主義理論家的形象就消失了,因為曆史唯物主義理論是基于對社會現實的曆史解釋。如果把恩格斯看作實證研究者,把馬克思看作人文主義批判理論家,那麼馬克思一定是人文主義的馬克思。在西方圈子裡讨論人文主義的馬克思,有其特殊的背景,這個批判理論是什麼批判理論并不重要,隻是從純知識分子的角度來解釋馬克思是批判理論家。是以,對他們來說,這和我們完全不同。

趁着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重新審視恩格斯,其實是我們在新階段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的重要契機,尤其是因為200周年需要紀念。如果記憶不能推動思想,不能得出新的理論,那麼記憶隻有歷史意義,沒有意識形態的意義。

問:老師對博士論文的選題和寫作有什麼建議?

博士論文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你進入學術界的敲門磚。博士論文必須精心撰寫,除非将來不從事學術工作,否則不得用作求職的敲門磚。如果你要成為學術,你必須把你的博士論文作為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把你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你的博士論文上。你應該意識到,博士論文出來後,不僅你身邊的老師會對你的學術素質有直接的印象,學術領域的學者也會對你的學術能力有深刻的印象。如果你的博士論文在畢業五年後沒有在學術界被提及,那麼很難取得重大突破。

其實你也可能發現,雖然他們都是從南哲畢業的,但有些學生從快速成長、發展、三四年成長為全國性的學術團體,對青年學者産生了重大影響。但有些學生畢業時沒有任何發言權,一直處于"沒有深入研究的動力——沒有深入研究的動力——沒有更多的論文"的惡性循環,結果,他們作為學者的自信心也受到了打擊,心情不好。

在博士論文寫作階段,培養個人獨立擷取學術材料的能力、學術思想凝聚和把握的準确能力、清晰組織學術意見的能力、流利表達學術思想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博士論文完成後,您的寫作能力将大大提高。但如果你很草率,你根本就不會得到晉升。是以,博士論文的作用實際上是一種能力提升,而不僅僅是獲得學位。我最重要的經曆之一是,我必須與老師進行更多的溝通。

例如,在博士論文題材的選擇上,我相信老師提供的建議肯定比學生自己的個人研究興趣具有更大的學術價值。當然,我說的是機率問題,我不排除個别學術天才的特殊性。我們知道,文科和科學是不一樣的,科學很可能在實驗中突然有了新的發現。但文科知識的積累,對現有文獻的閱讀程度,學生肯定不如老師。是以,當你發現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時,一定要和你的老師讨論它的學術價值。這很重要,不要把老師的建議當成一個尴尬的學生。否則,也許你選擇的話題在100年前就解決了,或者在接下來的10年裡,它沒有足夠的學術意義。這樣,你的論文寫作的價值就大大降低了。

此外,學生想要進步更快,最好關注行業前20名學者。我的意思是,鑒于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最好閱讀業内前20位學者的著作和論文,當然,如果你精力充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你需要确切地知道你所在行業的前20位學者是誰,并密切關注他們的文章,這樣你就可以更快地促進你的學術思想的發展。并不是說你讀一篇文章越多,你的頭腦就會越清晰。有時,四處閱讀可能會一團糟,因為你沒有良好的判斷力。如果你在大海撈針中尋找針并閱讀任何文章,看到一篇好文章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當然,在寫作中間會遇到困難,不能繼續寫作。你不能寫作的原因是你還沒有弄清楚,寫作過程中有些地方已經發現了問題,你在開始寫作之前就已經思考得很完美,但你實際上可以寫作或發現問題,無論是對觀點的支援不夠,還是在觀點的細化上不夠清晰。是時候坐下來思考一下,再想一想,就像一部電影一樣。當你發現一些不起作用的東西時,你需要專注于它。隻要你仔細想想,問題就消失了。寫作是用文字來組織自己的想法,而用想法來組織想法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用文字組織,邏輯會更嚴格。這時發現,原來想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漏洞,你不去想問題就會出現,你隻能找到一個問題來克服一個問題,你别無選擇。

解決問題沒有捷徑——所有人都隻有一種方法可以克服這個困難,解決理論問題。如果你想巧妙地繞過去,那麼過去的所有部分都會在未來花費你。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問:我們的學生經常找不到自己的學業問題,怎麼辦?

根據我的經驗,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書籍閱讀量太少。但是我們不能一次讀那麼多書,怎麼解決呢?初始階段應跟随老師,例如,認真聽老師的課堂,并不斷與老師溝通。現在,我在每節課結束後都會與研究所學生交談,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引導他們解決真正的學術問題。

有些問題不是學術性的,它們隻是智力問題,在英語中它們是問題,而不是問題。太陽升起在今天8:00, 這是一個問題.為什麼太陽升起在今天8:00?這是一個需要你解釋的問題。

人文學科需要知識積累,隻有在了解了整個相關背景之後,我們才能提出已經提出的學術問題。因為其中許多問題在幾百年前就被讨論過了。其實,人類每個階段都在談論一些共同的問題,比如人類自由、社會發展等。首先要對别人說的話有很好的了解,把别人說的話延伸到當下的具體語境,繼續談論個人自由和社會發展的問題——即具體到中國,講述中國的故事。如果你忽略了這一千年的思路曆程,那麼你作為一個後來者已經錯過了一個好條件,完全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你能想到那麼多有智慧的人嗎?

是以一開始,我隻能和老師不斷溝通。老師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唯一的強項就是你讀的書多了,比你想象的要長一點。那麼,為什麼教師在文科中的角色特别重要呢?因為他可以不斷引導你進入一個真正的問題。當然,你也可以和學生交流,但要喜歡讀書的學生來交流。不要和喜歡吹牛的學生交流,因為這種交流不是學術性的,而隻是想象出來的想法。

在你的研究走上正軌之後,你應該嘗試找到真正的學術思想,并了解真正的學術發現的樂趣。有的學生做論文很痛,說是在代碼字上,像泥瓦匠的碼磚。這肯定不是真正的學術問題或樂趣。真正的學術問題是以你熟悉你正在學習的專業領域為前提的,相關的文本都在你的腦海中,你可以把它們拿出來。這樣,平時走在路上也能思考。真正的問題是困擾你腦海的問題,讓你努力思考,直到你能弄清楚為止。有的學生說,前後讀課文忘了,就是不能産生真正的問題,隻會讓你找到一些知識點。因為你無法融入其中,你不能有研究的樂趣,這給你寫論文的痛苦。真正弄清楚學術寫作是一種流動的文字,是一種你不把它們寫出來會很傷心的事情。預計學生将更早地發現學術研究的樂趣。

問:我們都覺得你的邏輯特别強,關注點是一緻的,你能談談你的研究路徑和方法嗎?

人文學者都關心人類發展,但對人類發展的看法卻不同。從大意義上說,至少從個人和社會出發有兩個角度。我更喜歡這種社會曆史學科,不太喜歡研究個人文化層面的學科,但這并不是說從個人角度來看不好,而是學習風格不同。

現在想想看,也許我是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影響,更願意關注什麼樣的學術才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的發展。我認為個人的自由發展必須建立在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我的研究基本上是從這樣一個角度完成的。最早研究社會形态理論的時候,我于1997年在楠府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馬克思社會經濟形态及其當代啟蒙運動的三種價值觀》的文章。後來,我們研究了經濟哲學的方法論,寫了《從斯密到馬克思:對經濟哲學方法的曆史解釋》,這實際上是為了澄清馬克思在社會曆史程序中是如何了解經濟問題的。後來又學習國外馬克思主義,主要以做格格麗塔為代表的法國調控學派。在法國的監管學派之後,它直接研究了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以後來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進行了批判性解釋。

總而言之,我更喜歡從對現實社會問題的解釋開始,去思考人類自由和社會發展的内容。所有的哲學都思考人類的自由,但不同的哲學道路是不同的。一些哲學側重于從形而上學的角度思考人類自由的内涵,而另一些哲學則側重于從社會曆史發展過程的角度思考人類自由的實作路徑。我更關注後者。關鍵是不要把社會曆史解釋為個體之外的一個客體,無論是生産力還是生産關系,還是高層建築,都是對個體活動狀态的現實的反映,而是它看到了這種活動狀态的複雜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在複雜現代性條件下對哲學本質的一種思考。

問:你能和同學們分享一些你的閱讀方法嗎?很多學生讀書,總覺得自己不懂,通讀,讀又忘,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作為老師,你希望同學們讀些什麼?

閱讀分為很多種,有些學生的閱讀是漫無目的的閱讀,有些書是想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剛才說的30本書,基本上是關于目前國外學術對資本的研究和整個曆史唯物主義,他們研究了多少。過去隻進步到1970年代和1980年代,現在基本上是90年代後學者的新一代學者,他們的觀點是什麼?有什麼意義?您如何正确評論它們?我有這樣的任務,就是說,這個東西一直困擾着我們,我想解決這個問題,解決問題去讀書。

閱讀三十多本關于某個主題的書籍。讀完每一本書,你就會知道值得再讀一遍。需要讀第3次和第4次,有時要讀N次,這是一本寫得很好的書,要仔細閱讀。你讀了一本糟糕的書,知道他寫得不好,是以你自然不需要再讀一遍。最好在閱讀過程中記住他的想法,這個人可能說了些什麼。如果這個人的想法已經存在,意義不算太大,那就收起來吧。

大家的閱讀方法都不同,有的老師不動筆效果也很好,是以不能一概而論。我隻談我的了解,我自己的感覺是沒有筆就不讀書,除非在閱讀時沒有任何條件,比如在火車上當然不好記筆記,隻能看。

一般情況下,閱讀應該是手頭一本書,所謂書有兩個功能,一個功能就是把你讀的東西寫下來。因為我相信,讀完新書後,沒有人能重複這一切。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是關于我們閱讀和寫下大架構。比如,讀完10頁,或者讀完第一部分,你記得一點:核心問題是什麼,它分成3個小問題,幾分鐘就可以快速完成,然後做下一步。是以讀完一本書,我們應該有一些相關的核心觀點陳述,這就是筆記本的功能。

第二個功能,在閱讀時,我們會突然提出一些問題和想法,這些問題是寫論文的最佳角度。真正有創意的創意其實是當你閱讀的時候就誕生的,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你的大腦在快速運轉,那麼就會有一些靈感。所謂靈感是沒有秩序的可以來的,如果不寫下來就會忘記,是以一定要時刻寫下來,那麼想好的答案也應該寫下來。

我的書寫了一半,另一半寫了關于出現的問題,我覺得效果相當不錯。

通讀,我們必須掌握方法,特别是在閱讀外國檔案時。作為第二語言,外語不如母語精通。有很多人是外國樂器在讀完後忘記了一切,這是因為不做筆記,如果讀筆記,一般回頭看,就會被記住。讀筆記記得更多,平時沒有什麼可以不斷翻過來,翻過來的時候可以有聯想,那麼學術思維就會慢慢形成。如果你有時看不懂,就把他說的話寫下來。真的不可能寫下關鍵字。

問:當我們閱讀時,我們傾向于結合他們的興趣和專業研究的需求來選擇和安排一些特定的參考書目來閱讀,對于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書籍,您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

理想情況下,您對閱讀的興趣是您的專業需求。如果你一直處于痛苦的研究狀态,他們的專業研究根本沒有興趣,有興趣閱讀武俠小說,這是一個大問題。

事實上,對于研究人員來說,你應該進行的研究越多,你就越感興趣。當我還是碩士生的時候,我也喜歡讀武俠小說,金庸的小說基本上都是每一本書都要讀的。其實這是因為當時在專業研究上并沒有發現多少樂趣。是以你提出的問題,其實意味着你一直沒能找到專業研究的樂趣,專業研究似乎是老師強迫你做的,尤其是苦惱的事情,是以就會有所謂的專業讀書和讀閑書的差別。

我現在覺得自己對閱讀我感興趣的書越來越不感興趣。所有的擴充閱讀都與研究的需要有關,例如,我需要了解英國工業革命的曆史,我想閱讀相關的曆史書籍,其實那不是閑着的書,也是我的職業需求。我認為作為一名專業的研究所學生,即使你做不到這一點,我們也必須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如果這一天還想讀書,如果讀八個小時,還要抽出兩個小時看武功書,我覺得這很可惜。這兩個小時太重要了,從别的地方擠出這段時間太難了。是以理想情況下,專業書籍和興趣書不是兩種書,而是一種書;

你們的大學生和碩士生都還不錯,如果是博士生,我不主張找單一類型感興趣的書。因為博士階段是如此重要。我對學術界所有良好發展所說的隻是博士論文的開始。學者也是一種職業,就像公務員一樣。在你檢查完公務員之後,你能在工作期間再讀一遍武俠小說嗎?這是行不通的。讀書其實是一份工作,但對于學生來說,除了上課,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你,而是要克制自己。當然,我是在個人能量有限的背景下談論的。如果你的精力和時間是多餘的,那沒關系。

問:學術研究如何接近現實?

在學術研究的視野中,有時真正的問題很接近,有時真正的問題很遙遠,這個問題應該辯證地看待。所有真正的學者都是現實的。雖然他的研究内容可能不是直接的現實問題,但他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面對現實問題。

例如,研究meGA2文本似乎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不是嗎?以下是你對自己在做什麼的了解程度。MEGA的研究不是純文字的問題,就像馬克思未出版的《德國意識形态和資本主義》第三卷那樣,這些書實際上是手稿式的。這些手稿被組織成書,滲透到編輯的腦海中。西方文大學學界的一些學者,必須把馬克思打扮成成人文學家。是以,即使對文本進行研究,也涉及馬克思主義解釋的話語權。是以,研究MEGA似乎離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事實并非如此。

此外,在國際學術層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中國學者必須介入這一塊,如果不介入,世界學術舞台上就不會有中國學者。如果中國學者隻是認為外國學者更先進,那麼中國學者的聲音就不會傳播。是以,這也是在世界學術舞台上争奪中國學術地位的問題。是以這似乎與真正的問題無關,但它實際上是文化力量建設的一部分,是學術力量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以你看到一個問題與現實相去甚遠,而不是與他是否直接研究一個具體問題有關。許多研究有助于國家的發展,但貢獻的道路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歡研究直接問題,有些人喜歡研究稍微間接的問題,但他們關心現實,但隻是與現實相關的方式和方法不同。

問:你對2021年的閱讀計劃是什麼?

到2021年,我将讀完我剛剛提到的一些書。書籍清單如下:

1.Judith Dellheim和F.Otto Wolf,《卡爾·馬克思未完成的體系:批判性地解讀資本論》是我們時代的挑戰,Palgrave Macmillan,2018年。

2.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卡爾·馬克思思想中的異化、實踐和技術》,德克薩斯大學出版社,1976年。

3.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未來思維方式導論:論馬克思和海德格爾》,梅森出版社,2015年。

4.Bernard Stiegler,《Neganthropocene》,Open Humanities Press,2018年。

5. 《安格斯·迪頓:逃離不平等》,崔譯,中信出版社,2020年。

6. A. 潘剛吉, E. Diflo: The Nature of Poverty, 由Jing Fang翻譯,中信出版社,2018年。

來源:南京大學哲學系 公開編号

歡迎來電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