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止不休》裡被歧視的B肝患者,何嘗不是如今的你我?

由賈樟柯制片、張頌文出演、白客主演的《不止不休》擱置三年,終于在3月24日上映,但不論票房還是口碑都表現平平,上映第七天(3月30日)票房突破5000萬,如今整體排片已很少,後續增長乏力,豆瓣評分也僅僅7.2,宛若“配飾”的女性角色和主題略顯散亂的叙事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這兩方面的處理确實有待完善。苗苗飾演的白客女朋友可有可無,沒有,反而更能凸顯韓東(白客飾演的男主角)為理想沖鋒的壯烈。

劇情推進方面,自以為閱片量還算富裕的我一直試圖為其歸類、卻屢屢被打臉,剛開始看三位年輕人生活如何艱辛、前途如何受阻,以為講的是一個北漂逆襲的勵志故事;

後來白客和張頌文頂着壓力、風塵仆仆去山西調查礦難,我又以為是揭露社會黑暗的現代遊俠故事,以為後面會有什麼和黑惡勢力的兇險對壘;

然而此案竟匆匆結尾,立馬轉向B肝患者,全片調調逐漸趨同于《我不是藥神》;

直到最後的最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本片主題和煙熏妝那版《哪吒》一樣,講的是——偏見。

暈是有點暈,但好在峰回路轉,最後這一錘重重地擊到了我。私以為,這個最終的落腳點比“理想與現實的拉扯”更能映照當下,也更能牽動廣大年輕人的心。

片中的B肝病人看起來和普通人沒有兩樣,可以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與社交,隻是當體檢報告一出,很多資格就被瞬間取消了,在面臨考學、擇業和交友時都會是以而被拒之門外,哪怕你再努力、能力再超群。

一是源于法律規定,二是在大部分人的固有認知裡,這是傳染病,不能挨。

似乎是約定俗成,但其實并未經過科學的嚴謹認證,人們僅僅是根據經驗,就粗暴地将B肝患者視為異類、避而遠之,而B肝患者也僅僅是因為一些自己難以左右的原因得了這個病,卻要接受整個社會的排拒、讓自己的人生無限收縮。

能擁有如此威力的僅僅是“B肝”這樣的疾病嗎?

韓東最後能不顧一切去調查“B肝患者更改體檢報告”背後的内幕,除了新聞人的使命感,還有某種同病相憐。

影片一開始就是韓東因學曆低而求職被拒的場景,哪怕他有能力、有作品,但面試官無暇在這些一時難以量化的東西上下功夫,而是選擇以一系列硬名額為第一篩選準則縮小候選者範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入職者整體素質的下限。

後來身為男主角的韓東被伯樂慧眼識珠錄取了,但現實呢?

HR挑學曆的“傳統”從2003延續到了2023,并且對學曆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所學生博士都要被挑挑揀揀,大專生甚至被視為“智力不正常”,更何況是高中肄業,脫穎而出的幾率大概比鯉魚上岸還要低吧?

在求職場上,低學曆無異于另一種B肝。

除此外,年齡太大、空窗期太長、上份工作經曆太短、女性三十歲未婚未育、三十歲已婚未育……都有可能成為過不了履歷篩選關的“硬傷”。

在知乎看到一條高贊評論:我是三年沒上班,又不是背了三條人命?

言下之意,僅僅是基于個人狀況與需求在不違法、不妨礙任何人的前提下做了一個小選擇,怎麼感覺好像犯了不可饒恕的重罪?

但對于招聘者及招聘機關來說,他們隻是看重機率和效率,甯願丢失一個“優秀的例外”,也不願增加自己的風險和成本。是以區區一個看似不重要的點就成為了你不被選擇的所有理由。

好像都沒有錯,但對求職者而言,困擾就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除了因學曆不夠找不到比對自己能力與理想的工作,韓東還經曆了另一種誤解:出租房意外失火,他因沒有暫住證被抓到派出所蹲了一宿。

僅僅是沒有暫住證,何以至此?

當被報社從業人員問道“為什麼不辦”時,韓東回答:我覺得不合理。

當事兒出在自己身上時,他可以勇敢質疑,但最開始面對給體檢報告造假的B肝群體時,他也是隻會拿着法律條文義正言辭地說事兒,将他們的一系列作為定義為“犯法”、錯誤、自毀前程。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可見一斑。

固有認知的根深蒂固、權威的認證、自保意識、思考的懶惰、名利的驅使、對“正确”的狹隘定義……所有這些難以逾越的東西都可能将某一類人畫地為牢,哪怕他們再怎麼掙紮,歧視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與進行的。

曾經是B肝、學曆、暫住證,如今又添“35歲危機”和空窗期,誰也不知道接下來叫人尋路無門的标簽是什麼。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被歧視的異類,也都有可能成為通過非常手段突圍的“越獄者”。

如何學着沖破無形的桎梏、讓缤紛的自己綻放于廣闊天地,如何學着打破标簽的阻隔、擁抱被誤解的異類,理應是所有人不止不休的課題。

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應該有一張接納倒黴者的網,而不應總是建立一道道将其困在牆角、獨自掙紮的牆。

作者:包法利小姐、

關注我,在娛樂世界讀人心、解風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