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素小溫 編輯/MBA智庫琉琉
1
“年入百萬”
年輕人奮鬥路上的大坑
前幾天,一條《95夜市夫妻檔算起收入笑了》的視訊在網上引起熱議。
講的是一對95後夫妻,在浙江義務擺攤賣小吃,靠雙手日進9000多。
一看标題,很震撼。可細想後,網友立馬對視訊裡的收入提出了質疑。
有做财務的網友,認真地給大夥算了筆賬:
如果每天賣9000元,按生意高峰期來算,從下午6點一直到第二天淩晨3點,共9小時。
按每小時賣1000元,每分鐘最少得賺16元,而且中間不能停。
如果按洋芋一份10元,相當于每分鐘最少得賣1.6份。
9個小時,又得烹煮又要打包,一直不間斷,怎麼可能?
就像網友說的,如果錢真那麼好賺,那周圍都應該是擺攤賣洋芋的!
也許是網絡上質疑聲太大,在3月25日北京青年報又對當事人進行了采訪。
簡單總結就是,這對95後夫妻,當天營業額确實有9184元。
但因為是當天錄節目,場面搞得像拍電影一樣,引來大量人圍觀,是以才會有這個數額。
這對小兩口從2016年開始擺攤,起初也沒掙到什麼錢。
後來,是在一個親戚家學到了“鐵闆豆腐和狼牙洋芋”,才把位置轉到到人流量大的義烏。
據當事人表示,平時擺攤營業額最多六七千元,平時基本在5000元左右。
除去各種食材、攤位費、員工工資等成本,一個月利潤在10萬左右,當然得加上直播和收學徒賺到的。
可即便如此,這對夫妻也有年入百萬。
年入百萬在全世界是什麼水準?
據相關資料,美國前年的平均收入在5萬美元左右,在歐盟排名榜首的盧森堡也才11萬美元。
換言之,年入百萬,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行業的少數現象。
問卷網的權威資料更是顯示,大陸14億多人口中,年入百萬的比例,隻占0.05%。
也就是說,一萬個人當中,隻有5個人才能年入百萬。
之前看新聞,有位大學生一畢業就拿到了6個百萬年薪的Offer。
但人家是華科大博士學曆,學的專業是順應趨勢的人工智能。
在校期間,就已經公開發表了16篇學術論文,被應用1400多次。
這樣的履曆絕對屬于金字塔頂尖的0.05%。
而在那些500強公司的薪酬榜中,能年入百萬的人,基本是企業高層,簽個訂單都是上億。
“日進9000”被當成噱頭廣為流傳,殊不知,幸存者偏差讓大多數人把個例當成了普遍現象。
更會讓人誤以為,脫下“孔乙己長衫”去擺攤,就能擺攤就業困境。
2
雞湯可以有
喝太多就容易“中毒”
很多人不知道,這對小兩口,在義烏這種人流量大的地方擺攤,租金是一年34萬。
光是這個數,就把大部分攔在了門口,更别說其他條件。
即便,你估算好了成本和利潤,還是要面臨太多不确定性因素。
比如,剛弄好的食材,突然遇到暴雨天。
甲方看你生意好,蠻不講理地漲你攤位費。
城管天天追着不讓擺。
這對95後夫妻,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确實是個勵志故事。
但直接把結果拿來喂年輕人雞湯,把偶然當常态,不僅荒謬,而且還有負面效應。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有個江湖郎中,聲稱自己有個祖傳秘方,包生男孩,秘方有效就收2000元作為回饋。
如果不靈,就一分都不收,權當獻愛心。
為了打消疑慮,他還表示,香火延續不宜冒犯,隻要心誠,福分才會因你而來。
于是,很多人找他試秘方,如果對方生的是女孩,免費用了他的秘方,也隻好怪自己福分不夠。
而生下男孩的人,不僅爽快地買單,還給他做口碑宣傳。
最後,這個騙子居然收到了一屋子錦旗。
這個故事的諷刺之處就在于,這位郎中擅長用雞湯來迷惑大衆。
讓人誤以為,秘方不見效不是秘方的問題,而是自己心不誠、福分不夠。
可實際生男孩的機率有50%,不用秘方生男孩的人,比比皆是。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很多教你賺錢的人,也喜歡喂雞湯。
這種雞湯的典型句式,通常是:隻要你怎樣,你就能怎樣!
“隻要你按照我們說的做,你就能成功;如果你還沒成功,那隻能說明你努力不夠,沒聽話照做!”
是不是很耳熟?
這些雞湯,看似有道理,很鼓舞人心,實際卻是正确且無用的廢話。
但仔細深究,這些人,無非是把一個人的迷茫,他販賣的産品緊密聯系到一起。
對于認知較低的人來說,很容易被這種雞湯迷惑,進而掉進心之人進設計好的圈套。
3
把時間專注在大機率事件上
聽過一句很紮心的話:
如果你現在還沒成長,那麼一個月,甚至一年後,不出意外,大機率還是如此。
就好比,我們看到一個棋手,上一局輸了,在鏡頭前痛哭流涕,私下勤學苦練,發誓一定要赢回一局。
我們作為觀衆,很可能會認為,他下一局一定會反敗為勝。
但如果把他的戰績往前拉長,你發現他在50局裡,輸了40局,那下一局,他大機率還是輸。
一個信奉投機主義的人,盲目追求賺錢的捷徑,即便遇到下一個賺錢的門路,哪怕可能因為運氣好賺到錢,不吸取教訓,經常犯重複性錯誤,那大機率,還是會栽跟頭。
像擺攤日賺9000的小機率事件,一個普通人即便再拼命,也很難碰上。
人是事件的集合,你過去做過什麼,塑造了今天的你,你現在做什麼,塑造了未來的你。
同樣,你規劃時間的同時,也在選擇空間,而空間也會反過來塑造你。
你的時間押注在什麼事件、什麼空間上,收獲就在哪。
自媒體人木兵講過他師弟的一個故事。
木兵師弟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報社做編輯。
有天,木兵問師弟,你希望3年後,自己有什麼變化?
師弟答他,希望年薪20萬,買輛車帶着爸媽去旅遊,再買套房,娶個媳婦回家。
木兵立馬給他潑涼水:“你的願望大機率一個都實作不了!傳統報業在走下坡路,你現在雖然月薪6000,再過3年,薪水能不能漲都不好說。”
他師弟被他點醒後,果斷跳到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了策劃。
沒想到3年後,他的願望全實作了,而之前報社的同僚卻面臨失業。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努力工作,還不如在2010年買了北上廣的房子,2013年買了某家的股票。
因為努力工作隻是一個單點,一年下來,也隻是這個點的努力成果。
不管是北上廣的房子,還是xx的股票,都是依附于時代的紅利,形成一個線性周期的成果。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一年12個月,一天24小時。
你把時間押注在讓自己成長更快的事情上,大機率不會太差。
你把時間押注在,讓身體、大腦、精神更積極健康的空間裡,大機率也不會太差。
是以,不管是主業,還是副業,很重要一點,把時間押注在大機率事件上。
就像梁甯說:人很關鍵的一項能力,是做對決定的能力。
△
寫在最後
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在《李想建議》中說:
“學曆特别高而無能的,一定有,但是小機率;學曆特别差而能力牛的,一定有,是更小的機率。”
對于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幸運神不會主動找上門,但至少可以把時間花在每天多進步一點上,積跬步才有機會至千裡。
做正确的事,遠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THE END-
●本文為MBA智庫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我們。作者:素小溫,在文字中尋找一束光。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台,兼具熱點與幹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号、微網誌@MBA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