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國産手機可能還要繼續漲價!
根據鳳凰科技報道,有知情人士稱,軟銀集團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巨頭ARM正尋求提高其晶片設計的價格,該公司希望在今年備受期待的紐約首次公開招股(IPO)之前提高收入。
要知道,就目前為止,市面上超過95%的智能機都使用了ARM的晶片架構。
像我們熟知的蘋果、高通、華為、聯發科、三星、紫光展銳等廠商,他們旗下的晶片均是使用的ARM架構。
當然,他們使用ARM架構的原因也很簡單。
相比其他架構的處理器,ARM架構的處理器能耗效率名額更高,使用的電池電量更少、發熱量更低,而且還更便宜。這就是好比M1版本的MacBook在性能和續航方面都在爆錘Intel版本的MacBook一樣。
然而,根據鳳凰科技報道的消息顯示,ARM最近已通知了幾家大客戶,告訴他們公司将徹底轉變商業模式。這些大客戶包括,聯發科、紫光展銳、高通以及小米、OPPO等多家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
在此之前,ARM是根據晶片的價值向晶片制造商收取使用其設計的特許權使用費,現如今,ARM選擇停止這種商業模式,轉向根據裝置的價值向晶片制造商收費。
這樣一來,ARM公司就能賺得更多,而使用ARM架構的公司就得承擔更多的成本。
因為通常情況下,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遠比晶片單價貴得多。
事實上,這是軟銀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期望在ARM上市之際期望通過漲價來提高ARM收入,進而吸引更多投資者投資ARM公司。
很明顯,ARM公司此次改寫授權模式,無疑将大幅提高手機廠商的生産制造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也隻會被廠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根據消息透露,一家在中國市場占據領先的智能手機制造商拒絕了ARM的提價計劃,其高管表示:“拟議的特許權使用費将至少比 ARM 目前獲得的高出數倍。我們被告知,他們希望這些變化能從 2024 年實施。”結合爆料,ARM、軟銀、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小米和OPPO廠商不予置評的消息,那麼可以得出這家廠商極有可能是榮耀或者vivo。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研發實力特别強勁的廠商,ARM也進行了差別對待。
就比如蘋果公司等部分ARM客戶既是晶片制造商,也是裝置制造商,他們便與ARM簽訂了特殊的授權和特許權使用費協定。同時根據蘋果高管表示,該公司沒有參與有關改變ARM商業模式的讨論。
黑馬相信通過這件事,能夠讓大家再一次清楚認識到,隻有真正将專利、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ARM這種“養肥了再殺”的把戲,永遠不會過時。
說實話,黑馬是真心覺得ARM過分。
晶片僅僅是作為手機整機中的一款配件,手機還有螢幕、拍照、快充等等,廠商們在這方面大量投入為的就是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更高的溢價,但是ARM在這方面什麼也沒做,就要平白分走廠商們其他投入的一部分,這種行徑未免太過“強盜”。
這不,部分廠商就開始把目光放在開放源碼晶片設計架構的RISC-V。這些廠商,就包括高通。
以高通為例,因為出于對于英偉達收購ARM的擔憂,在2021年高通便完成了對CPU架構設計公司Nuvia的收購。
據報道稱,Nuvia在并入高通後的首款CPU設計方案,雖然規模非常巨大,主要針對伺服器這樣的高性能計算領域,但Nuvia設計的架構非常新穎。它不僅在性能遠超Intel與AMD的同級别産品,而且在未來也有望應用于智能手機。
另外,還有一部分廠商選擇了基于開放源碼晶片設計架構的RISC-V。
相比起ARM,RISC-V的指令集完全開源,設計簡單,基本指令數目僅40多條,易于移植Unix系統,同時支援子產品化設計,常用于伺服器CPU、家用電器CPU、工控CPU和傳感器CPU。
然而作為後起之秀,RISC-V的誕生時間較短,整個手機領域幾乎已經被ARM壟斷,這也就導緻它的生态不如ARM成熟。短時間内,幾乎沒有智能手機廠商敢拒絕ARM架構,但ARM漲價可能會加速其他架構的成型。
就目前而言,高通、谷歌、英特爾、蘋果、AMD等美國企業都是RISC-V基金會的進階會員,像中國還有阿裡巴巴、華為等實力強勁的大企業加入了RISC-V基金會。
總之就目前來說,智能手機短時間内或許離不開ARM架構,但是随着廠商們在RISC-V生态的投資,RISC-V架構的處理器一定會成為手機廠商們的備用選項。
ARM公司的這種高度不确定性,遲早會将自己帶進深淵。沒人願意接受一個三天兩頭就在變卦的隊友,即便這個隊友目前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