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際知覺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人際知覺準确性作為人際知覺特征的重要衡量名額,對個體具有

作者:心理學神奇小小

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際知覺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人際知覺準确性作為人際知覺特征的重要衡量名額,對個體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同伴關系作為青少年社會關系的主要構成,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資訊來源,為青少年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支援和情感支援,對青少年的适應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高品質的同伴關系對青少年具有重要的發展和适應價值。研究者提出存在友誼、同伴接納兩種不同類型的同伴關系。

友誼是指向個體的概念,表現為兩個個體間自願的、互惠的親密關系。友誼是兒童與同伴最親密的關系,随着年齡的增長,特别是進入到青春期,友誼變得更加親密和獨特。

與友誼不同,同伴接納則是指向群體的概念,反映了兒童或青少年在多大程度上融入同伴社交網絡,是衡量個體在同伴群體中的社交地位的重要名額。

假定相似性與情緒适應的關系

關于假定相似性與情緒适應的關系,個體聯結感需要的滿足為二者關系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

根據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以及Ryan和Deci自我決定理論,歸屬感或聯結感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和主要行為動機。

當個體認為他人和自己相似時,産生與他人的聯結感,進而體驗到情緒的愉悅狀态,否則人們會感到緊張壓力,導緻抑郁、焦慮以及痛苦等負性情緒的産生。

是以,假定相似性可能通過滿足個體與他人聯結感的需要,進而促進個體良好的情緒适應。

此外,當知覺到他人和自己相似時,個體的自我概念獲得确認,内在一緻性感得以維持。

根據Swan的自我驗證理論,這種自我驗證資訊作為積極内在獎賞,使得個體産生積極情緒體驗。

目前關于假定相似性與情緒适應關系的直接研究較少,且關于二者關系的因果關系方向尚不清楚。

例如,有研究基于社會準确性模型的分析,發現心理适應良好的個體假定相似性水準更高,即适應良好的個體更傾向于認為他人和自己相似。

但是,由于橫斷問卷研究的局限性,是否在人際知覺中假定相似性高的個體心理适應水準更高或者二者存在雙向關系尚未可知。

同伴關系與情緒适應的關系

Sullivan的人際理論指出,兒童與同伴之間的關系有别于與父母或其他長輩之間的等級關系,是兒童第一次真正的人際關系體驗。

根據Sullivan的說法,友誼中互惠性和交換性的體驗有益于提升兒童的幸福感。

同伴關系對情緒适應的影響原因可能是因為同伴關系滿足兒童青少年的社交需求,給他們提供社會支援和情感滋養,為兒童青少年更好地、更安全地探索和發展提供足夠的心理資源和資訊資源,進而有利于減少情緒問題的發生。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關系與青少年積極的情緒适應有關。

有研究者通過同伴提名法和自我報告法對知覺到的受歡迎程度和同伴實際提名的受歡迎程度與青少年的适應關系的研究發現,對青少年來說,在同伴中的受歡迎程度與心理幸福感呈曲線關系,即知覺到的和實際的受歡迎程度為中等水準時,心理幸福感水準最高。

Jung與Han對21名高職女生進行一個周期的MBTI同伴關系提升訓練,前後測分析發現,經過訓練後被試的自尊水準顯著提升,抑郁和憤怒水準顯著下降,表明同伴關系對青少年情緒适應的具有重要價值。

國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鄭維廉和姚舟對六年級兒童抑郁症狀與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發現,同伴關系品質能顯著預測兒童的抑郁水準。

牛凱甯等對27篇涉及青少年友誼品質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文獻進行元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友誼品質顯著預測主觀幸福感水準。

陳子循等對留守青少年進行間隔6個月的兩次追蹤調查,發現同伴侵害這一消極的同伴關系可以預測青少年半年後較低的主觀幸福感。

總之,同伴關系可能通過給青少年提供足夠的社會和情感支援,滿足個體關系需要,緩解負面事件或壓力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促進個體積極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

參考文獻:

六年級國小生的抑郁症狀及與教師評價, 同伴關系的相關性,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

同伴侵害對留守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自尊和社會支援的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2020

青少年友誼品質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一項元分析,心理發展與教育,2021

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際知覺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人際知覺準确性作為人際知覺特征的重要衡量名額,對個體具有
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際知覺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人際知覺準确性作為人際知覺特征的重要衡量名額,對個體具有
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際知覺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人際知覺準确性作為人際知覺特征的重要衡量名額,對個體具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