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人際關系,最現實的一段話(精辟)

“人”字寥寥兩筆即可寫就,然而,要看透一個人并不容易,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作為成年人,如何分辨人心的好與壞,如何分辨人際關系中的真與假,是成長的必修課,還真得留心觀察。

01

不怕正面攻擊,就怕背後捅刀

劉邦去世後,朝中政權被呂後所掌控。呂後大肆殺害劉氏成員,重用呂家人。

呂後去世後,仍有不少呂家人身居高位,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等老臣希望還政于劉,但苦于沒有兵權。

郦寄平時和呂後的侄子呂祿關系非同一般,時常一起外出遊玩打獵,呂祿可以說是對郦寄言聽計從。

于是,大臣們便密謀讓郦寄前去忽悠呂祿——将兵權交給太尉,宣示沒有野心,做一個高枕無憂的王爺,多好呀。

呂祿聽信了郦寄的話,認為他的建議可行,便放松了戒備,和他一起出去遊玩了。太尉周勃便如此奪取到了軍權。

從政治上來說,郦寄為鞏固劉漢王朝立下了大功;

但從個人友情上來說,郦寄出賣了朋友呂祿,在其背後狠狠捅了一刀,雖然獲得了榮華富貴,卻被後人所不恥。

呂祿之是以犯下緻命錯誤,并不是無能,而是百分之百相信好友郦寄。

世上最可怕的對手,不是來自敵人的明槍,而是來自身邊人的暗箭。

人生很短,我們不能把太多時間花在和不值得的人糾纏上。

因而,對于背後捅刀子、放冷箭的人,如若還需要來往,看破不說破,保持表面的和善與溫和即可,因為得罪了他們,後患無窮,他會不要臉面、不擇手段,讓你防不勝防,比豺狼虎豹更可怕。

如果不需要來往,則無需寬容大度或忍氣吞聲,一定要敢于亮劍反擊,讓他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關于人際關系,最現實的一段話(精辟)

02

不怕知恩不報,就怕恩将仇報

《水浒傳》中有語:知恩不報,非為人也。

知恩圖報是為人處世的基本修養,對待幫助我們的人一定要心懷感激,倍加珍惜。

然而,有些人非但知恩不報,還恩将仇報。

春秋時期,骊姬之亂爆發,公子夷吾流亡在外。

夷吾為回晉國向找來的幫手秦穆公許諾,“如果得以回國,願将晉國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

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如願當上國君,但沒想到夷吾達到目的後,毫無感激之心,左推右推,就是不兌現曾經的許諾。

秦穆公也沒計較,不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夷吾的兒子,在晉國發生饑荒時,還援助糧食。

然而,幾年後秦國發生災荒,秦穆公向晉國求救,沒想到夷吾不但不救,還發兵去攻打秦國。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我們幫助他人,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并不奢望他人感恩戴德,但也不希望出現“我為你雪中送炭,你給我雪上加霜”這樣的情況。

碰到恩将仇報的人,我們不必動怒。

要清楚這種人是極端自私的,眼裡隻有自己,不為别人考慮、不管他人死活。

做人赢在人品,輸在算計,算計别人的人,看似占盡了便宜,實際上喪失了人心。

對待這樣的人,認清對方的本性,吃一塹長一智,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要為了迎合他們而違背自己的信念。

關于人際關系,最現實的一段話(精辟)

03

不怕無情無義,就怕虛情假意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意思很明白,花言巧語,裝出和顔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北宋熙甯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進行一系列改革變法。

在王安石眼中,呂惠卿學識淵博,才華橫溢,遂将其視為變法的二号角色,與其推心置腹,無論大小事都和他商量。

司馬光曾告誡王安石,呂惠卿确實文采出衆,思辨明慧,但是用心不正,兩面三刀,現在對您确實順從又合意,一旦您失勢,他必定出賣您以換取利益。但王安石并沒有聽進去。

變法失敗後,依靠王安石的信任一路走到副宰相之位的呂惠卿,在王安石離任後卻極力打壓他,甚至拿出和王安石的私信來诋毀他。

王安石方才如夢初醒,懊悔錯信了呂惠卿。

我們不怕得罪一個無情無義的真小人,因為真,可以預防,可以避免,并不可怕。

可怕的卻是那種戴着面具,表面和善,背後卻使壞的僞君子,使你防不勝防。

人們常說:“真心換真心,你假我轉身。”

面對虛情假意的僞君子,犯不着拿他的錯誤懲罰自己,最好的辦法是不動聲色地疏遠他,不再往來。

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花有千姿,人有百态,人和人相處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真與假,好與壞,黑與白,總是同時出現。我們總有看走眼,錯付了感情,錯信了他人的時候。可當我們曆經人生後,會慢慢發現,人都是在吃一塹長一智中成長起來的。

人生路上跌跌撞撞是難免的事,我們與其害怕被人算計,害怕受傷害,不如磨煉好心性,将與他人的相處,看成與花與草的邂逅,風輕雲淡時,靜享美好;風起雲湧時,體會生命的厚重。

關于人際關系,最現實的一段話(精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