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将藍玉√戰功赫赫卻嚣張跋扈,終酷刑加身連坐一萬五千餘人

作者:閃亮亮寶箱
藍玉(?―1393年),明朝開國名将。藍玉出身名門,還是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小舅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各種兵法,是以算得上精通兵法以及戰術了,也正是因為這些先天優勢,藍玉才得到朱元璋賞識,讓其追随徐達等人南征北戰。
明将藍玉√戰功赫赫卻嚣張跋扈,終酷刑加身連坐一萬五千餘人

藍玉是明朝的二代名将,雖然資曆不及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開國名将那麼老,但是藍玉建立的功業,還是完全可以和這些開國名将相提并論的。

得益于自己的家族背景以及從小耳濡目染學到的兵法,是以藍玉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得到重用,後來還追随徐達和北元軍隊交過手,當時雖然明軍慘敗,不過藍玉在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引起徐達以及朱元璋的注意。

  • 戰功卓越,堪比漢唐名将衛青、李靖

自從常遇春将藍玉推薦給朱元璋後,藍玉的表現一直讓朱元璋頗為滿意。在朱元璋心目中,藍玉是大明朝數一數二的高手,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把藍玉納入了他的棋盤之中。

明将藍玉√戰功赫赫卻嚣張跋扈,終酷刑加身連坐一萬五千餘人

明朝成立後,藍玉開始了一系列征戰。他先是跟随着傅友德西征四川,成功攻下了成都,後跟随朱元璋親征西北,以先鋒官的職務出征雁門關,接連打敗了擴廓帖木兒和擴廓鎮守在土喇河的軍隊,給予對手沉重的打擊。

在洪武十二年前,藍玉作戰多随于一個更重要的将領之後,此年是藍玉封侯之年(于洪武十二年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也正是他真正作為一支軍隊的最高将領,與沐英西征甘肅、青海,取得大勝之年。然而,藍玉的軍旅生涯才剛剛開始。

明将藍玉√戰功赫赫卻嚣張跋扈,終酷刑加身連坐一萬五千餘人

兩年後,藍玉以左副将軍的身份參與南征,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昆明,随後僅用了百天左右以勢如破竹的勢頭平定了雲南全境。

東北的殘元勢力納哈出,仍然負隅頑抗,洪武二十年,藍玉制服元太尉納哈出,被封為大将軍,統領所有軍務。同年,北元即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承接先帝遺願,進犯明朝塞上。于是,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北上,深入大漠,直至捕魚兒海,徹底擊垮了北元,也建立了領兵以來最為重要的一場勝利。此次勝利,使藍玉獲得了涼國公的爵位。他的政治、軍事聲望達到了頂點。

  • 居功自傲,君臣初現裂痕

在捕魚兒海立下戰功的藍玉功勳達到頂峰。勝利之後,回朝的藍玉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稱贊,比之為漢唐名将衛青、李靖,這可是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老前輩都沒有得到的殊榮。藍玉真的有點飄然了,人性中的弱點也開始迸發,他漸漸迷失了自我。

明将藍玉√戰功赫赫卻嚣張跋扈,終酷刑加身連坐一萬五千餘人

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有一件關于藍玉的醜事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原來,他在捕魚兒海之戰擒獲了北元脫古思貼木兒的嫔妃,之後,藍玉強行占有了她,不甘受辱的這位女子事後自缢而亡。朱元璋一向善待北元方面來降者或戰争中的俘虜,之前擒獲的愛猷識理達臘之子也被他無條件放回,就是為了籠絡北元人心,以期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攻心目的。是以,得知此事的朱元璋派使責備他的醜行:“藍玉,你如此無禮,豈是大将軍所為?”

八月,藍玉奏凱回朝。朱元璋當面訓斥藍玉:“你率領将士北征,功勞最大。虜主妃來降,你不能待之以禮,侮辱主妃,還派人暗中來朝窺探消息。這難道是人臣之道嗎?現在考慮你的功勞大,寬恕你的罪過。希望你從今以後提高德行,慎始慎終。”

訓斥歸訓斥,賞賜也是不可少的。朱元璋賞賜了藍玉白銀2000兩,鈔1000錠,绮50匹。一開始,朱元璋打算封他為梁國公,是以事,最終封其為涼國公。雖一字之差,背後的意味意味深長。要知道梁國乃中原膏梁之地,而涼國是邊塞貧瘠之地,這個封号的變動明顯帶有薄懲之意。不僅如此,朱元璋在辦法給藍玉的丹書鐵券上還刻上了他的過失。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白:你藍玉别以為功高,功過朕分的很清楚,也一筆筆給你記着呢!君臣之間的裂痕在藍玉得勝回朝這一刻已經悄然出現。

藍玉搞不清楚自己和蒙古王妃之間的地位,實際上也就相當于他搞不清楚自己和朱元璋之間的地位差距,這就是典型的目中無人,試問古往今來,有哪個目中無人的臣子,最後能夠得以善終的呢?

這就是人性,藍玉在自己的功勞簿和權勢上迷失了知我,擺不清自己的位置。我們可以看看古代那些因為目中無人或者功高蓋主被殺的功臣,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最開始兢兢業業,後來卻因為取得一些功勞就飄飄然,忘記了自己是誰,進而被皇帝羅列罪名殺掉,漢朝時期的韓信,唐朝時期的侯君集,明朝時期的胡惟庸、藍玉,清朝時期的年羹堯等人,都是如此。

  • 儲君病逝,武人集團瓦解

在征伐期間,朱元璋便開始謀求繼承人之事,朱元璋從小就把馬皇後之長子朱标當接班人培養,并令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可見朱元璋對太子朱标的器重。朱元璋将其視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全心全意地為其凝練出一個頂尖的武将集團。李善長、藍玉等人都是朱元璋為朱标預留的能臣,想着能在兒子即位之後鞏固朱家的地位。

本來這一切都将順理成章的發展下去,仁厚的朱标太子将繼承皇位,藍玉也将輔佐他成就一番偉業,但就在這時候朱标太子因病去世。奈何朱标體質不佳,一個風寒便讓其殒命。朱标死了,藍玉難道不傷心嗎?要知道,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之女嫁給了皇太子朱标,這麼算來,藍玉是儲君的舅父。藍玉辛辛苦苦戎馬一生,老了能夠傍上一個皇親國戚的身份,這難道不令人興奮嗎?是以藍玉也是極其維護朱标的。

朱标已經死了,但為讓朱标太子這一脈能夠繼承皇位他讓朱标太子的兒子朱允炆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建文皇帝,原先設定好的武将集團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朱元璋有意屠戮功臣的計劃,在洪武十年之前,早已開始。為他所殺的第一個功臣廖永忠,在死前已經道出了自己“必然有罪”的真相,這揭示了每一個功臣的無奈命運。

朱元璋隻需要文臣武将打下江山,一旦江山坐穩,這些功臣隻會帶來功高震主的危機感。尤其是在皇位上坐了二十多年後,朱元璋心知時日無多,恰好藍玉在捕魚兒海的勝利,為明初開國戰争正式畫上了句号,功臣留下的利用價值,也就此結束了。

深受朱元璋喜愛信任的太子朱标去世,新的儲君皇太孫朱允炆又年輕文弱,這一事實,為皇位的更疊又增加了一些不穩定性。太孫就這樣即位,必然被這些功臣束縛手腳。這最終吞噬了保留功臣的最後一絲餘地。

  • 肆無忌憚,藍玉案迅速爆發,誅殺一萬五千餘人
起因

藍玉本人驕橫跋扈,滿面紅光,而且富于勇氣和謀略,有大将的才華,多次立功。太祖待他十分優厚,使得藍玉漸漸地驕傲自滿,忘乎是以,犯下種種罪行被朱元璋一一記錄下來。

藍玉畜養了很多莊奴,這些人都仗着藍玉的威勢暴虐兇橫。藍玉曾經搶占了東昌的民田,禦史查究追問此事,藍玉大怒,趕走了禦史。

明将藍玉√戰功赫赫卻嚣張跋扈,終酷刑加身連坐一萬五千餘人

藍玉養了很多兒子,都在軍中擔任重職,而這些兒子們隻聽藍玉指令,使得朱元璋殺其之心更重。

先前,朱元璋想封藍玉為梁國公,因他犯錯改封涼地,還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藍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會上出語傲慢。

藍玉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皇帝多次責備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讓他做太子太傅。藍玉對位居宋、颍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聽他的,他更加不高興。

總之,藍玉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為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

爆發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舻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

結局

藍玉一案,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繼盡矣。”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淩遲處死,念及藍玉與自己是兒女親家,朱元璋心一軟,寬大處理:碎剮改成剝皮。這樣,劊子手把藍大将軍全須全尾整張人皮剝下來,算是留了全屍,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兒蜀王妃處“留念”。

真相

藍玉案謀反的起因《明史》、《明太祖實錄》等所述都很簡單,歸納起來不過有這兩點:

第一,藍玉嫌自己官小,“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

第二,藍玉曾向太祖奏過幾件事,太祖都沒有聽,藍玉認為“上疑我矣”。

而這兩點作為藍玉謀反之理由未免顯得過于簡單了。

按《逆臣錄》中供狀所述,藍玉造反之原因除《明史》等所列兩點外還有:

(一)、藍玉當時身為總兵,掌天下之兵權,有造反之實力;

(二)、當時太祖已身患重病,《逆臣錄》中好些人的供詞均提到太祖“病纏身”,太子剛去世不久,太孫允炆年紀尚小,這些都為藍玉謀反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之士,“征南征北”的,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四)、靖甯侯葉升是藍玉的姻親,他被太祖所殺,使藍玉也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以上四點原因是很充分的,看來藍玉的确是有謀反的可能性的,不過可能性歸可能性,曆史上藍玉到底有沒有謀反這一事實呢?

呂景琳先生在《藍玉黨案考》一文中論述了這一問題。呂先生從五個方面進行剖析:

第一,藍玉并未招供;

第二,謀反時間的衆說紛纭;

第三,胡編亂造的胡惟庸李善長故事;

第四,涼國公府的門庭若市;

第五,具體謀反日期露出了馬腳。

最後,呂先生得出結論:藍玉根本就沒有謀反。

藍玉和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合稱為“洪武四大案”,“藍玉案”和“胡惟庸案”都是謀反案。藍玉覆滅其終極原因還是朱元璋對功高蓋主的大臣的清洗,其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是導火索,而儲君朱标是其安全扣,倘若朱标尚存,朱元璋所預設的武人集團成立,在寬厚仁慈的諸君的庇護下,其或能保全。幼主年幼,藍玉功高蓋主,權傾天下,嚣張跋扈,目中無人,藍玉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