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高1.16米的28歲“瓷娃娃”要生娃 醫生怎樣助她圓夢

28歲的阿梅(化名)是一名特殊的孕媽媽,她患有成骨不全症,身高僅116厘米,孕前體重僅28kg,因為嚴重的骨質疏松和骨脆性增加,她容易發生嚴重骨折,是個“瓷娃娃”。

當一個孩子意外降臨,阿梅和醫護們怎樣迎接TA的到來、保證母嬰平安?近日,南都記者從廣醫三院了解到了阿梅的故事。

身高1.16米的28歲“瓷娃娃”要生娃 醫生怎樣助她圓夢

阿梅與醫生交流。

意外懷孕 小個子寶媽走上艱難妊娠路

據阿梅所述,她自小比同齡人矮小,7歲左右起便經常出現骨折,身高在12歲後也沒有再長過。目前,28歲的她身高僅有116厘米、孕前體重僅28kg。由于家中曾外祖母、外公、母親均有類似病症,阿梅并沒有做家族性的篩查。

結婚後,阿梅原本對當媽媽這件事情不抱希望了,沒曾想到,去年九月她意外迎來了寶寶。得知自己懷孕,阿梅跟所有準媽媽一樣期待寶寶的降臨,但又充滿了擔憂。

再三考慮,她還是決定将孩子生下來,“這個孩子就像上天的饋贈,我雖然身體不好,但也希望能将幸福延續下去。”

懷孕之後,阿梅的孕期反應比一般孕婦嚴重,因為頭暈、嘔吐而多次住院。随着肚子逐漸增大,阿梅還出現了胸悶和呼吸困難的症狀,這讓她成為了醫院的常客。

孕期進入30周後,阿梅胸悶和呼吸困難的症狀越發頻繁,自己不舒服是一回事,阿梅更擔心寶寶會有問題。在老家醫院醫生的推薦下,阿梅來到長期收治孕産危急重症的廣醫三院檢查。

在廣醫三院,産科醫護人員将阿梅安排在了監護病房。由于阿梅情況特殊,産科聯合骨科、内分泌科、ICU等科室進行會診,完善阿梅的多項輔助檢查。

阿梅患有成骨不全症 易骨折、骨量低下

基于各項檢查結果,綜合各個科的意見,醫生初步判斷阿梅為成骨不全症患者,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瓷娃娃”。

成骨不全症,又名脆骨病,是一種單基因遺傳學骨病,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和反複骨折為主要特征,由重要的骨基質蛋白T型膠原編碼基因及其代謝相關基因突變所緻。另外還可伴有藍鞏膜、牙齒異常、聽力下降、韌帶松弛、心髒瓣膜病變等表現。

成骨不全症在新生兒中的患病率約為1/15000-20000,青少年型和家族性骨質疏松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未确診的成骨不全症。成骨不全症常常幼年起病,輕微創傷後可反複發生骨折。

116cm的身高、原本就扭曲的脊柱,被妊娠的子宮“壓”得更是孕後就沒睡過好覺,妊娠的負荷、腰背部疼痛,時不時的喘憋感來臨,讓阿梅不止一次地感覺到痛苦。

出于對阿梅妊娠的擔心,阿梅的家人希望盡早結束懷孕,但為了讓寶寶在宮内充分發育,阿梅一次次拒絕了,在煎熬和甜蜜的負擔中挺到如今。

“對于阿梅這樣的患者,生殖系統已經發育成熟,受孕是沒有問題的,但她的體型相當于一個六七歲的兒童,整體體積、器官儲備都比較小,子宮的生長受到限制,随着孕周增大胎兒向上頂,孕媽的心肺負擔會不斷增加,危及生命,這意味着她的懷孕時間不能按照正常人的時間來算。”廣醫三院産科主任醫師蘇春宏介紹。

身高1.16米的28歲“瓷娃娃”要生娃 醫生怎樣助她圓夢

阿梅成功誕下一名男嬰。

孕32周時全身麻醉下剖宮産誕下寶寶

随着孕期的增加,廣州重症孕産婦救治中心主任陳敦金教授在一次查房後訓示,孕婦的心髒負擔較重,随時有終止妊娠的可能。于是,廣醫三院組織産科、産前診斷科、麻醉科、ICU、呼吸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兒科進行MDT會診,為阿梅量身定制生産方案。

“我們是摸着石頭過河,邊走邊看。一方面要考慮孕婦自身的意願,另一方面更要考慮臨床檢查中出現的情況”,陳敦金教授介紹。廣醫三院産科每年收治近千例的重症孕産婦,但像阿梅這樣小個子的産婦仍很少見。

會診後,科室在征求孕婦及家屬意見後決定在32周至34周之間終止妊娠。2月20日,進入孕32周的阿梅夜裡出現了胸悶、氣胸的情況,肚子也開始有了反應。蘇春宏主任認為,這是阿梅身體釋放出的終止妊娠的信号。

但此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阿梅體格這麼小,應該用什麼樣的麻醉方式呢?

廣醫三院麻醉科劉先保主任醫師表示,由于阿梅有嚴重的脊柱畸形,剖宮産常見的椎管内麻醉方式不可行,麻醉風險比正常女性大很多,“綜合産婦體型小、骨骼畸形以及有多次骨折病史因素,我們建議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劉主任介紹。

2月23日下午,廣醫三院手術室内傳來啼哭聲,在産科、麻醉科、骨科、新生兒科、ICU的緊密配合下,阿梅經剖宮産成功誕下一名男嬰。

由于早産,寶寶被轉入新生兒科進行觀察。經過新生兒科數周的監護,寶寶情況良好,從目前來看,沒有患成骨不全症,今後仍需密切監測生長情況。三月中旬,寶寶順利出院。

身高1.16米的28歲“瓷娃娃”要生娃 醫生怎樣助她圓夢

阿梅與産科醫護的合影。

醫生提醒:重視産前診斷,避免罕見遺傳病

廣醫三院産前診斷科李志華主任醫師介紹,成骨不全症病情嚴重者可能在宮内或者出生時即骨折,導緻脊柱側彎、胸廓塌陷、四肢彎曲等畸形,甚至可能因肺部感染、胸廓畸形引發心、肺衰竭而死亡。

與此同時,患者還可能伴有聽力下降、關節韌帶松弛和心髒瓣膜病等骨骼外表現。這種病症危害大,有較高的緻殘率。部分成骨不全症患兒在胎兒期有四肢短小和股骨成角等異常征象。

李主任介紹,在廣醫三院産前診斷科,骨發育不良非常常見,同時也是外顯子測序檢測陽性率最高的疾病。是以,有效的遺傳咨詢和産前診斷有益于成骨不全症家庭的優生優育。

成骨不全症孕婦可以通過家系外顯子測序或骨發育不良panel做基因檢測,明确緻病基因。若是已明确緻病基因,則可以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受孕或懷孕後12周左右抽絨毛做産前診斷,無需等到新生兒期再進行檢測。

采寫:南都記者李文 通訊員周燕媚 蔡杭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