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趣說曆史(四)——劉歆與王莽

作者:仰望星空YW

誰可以稱得上西漢第一學者?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西漢優秀的學者很多,但是非要選出誰是NO.1,的确有難度,畢竟各有千秋。相對而言,名氣比較大的是司馬遷與劉歆。

司馬遷有《史記》,劉歆有什麼?

《山海經》 。

劉向是劉歆的父親,若父子倆有家族賬戶的話,今天依然可以獲得不菲的版稅收入。司馬遷是史官,是作家,是文科尖子,而劉向父子倆呢,則是文理全才,既有儒學、文學、史學作品,也有天文曆法學、數學貢獻。最主要的成就,是重新研究整理了諸子百家著作,與詩賦、數術、方技等一起分門别類校對、編輯并藏于國家。一句話,當時國家圖書館需要什麼,他們編什麼。每個領域都有行業祖師爺,如茶業的陸羽,建築業的魯班,劉向父子則是圖書情報領域的開山鼻祖,開辟了目錄學、校勘學。

後人對劉向比較陌生,劉向父子作品雖多,且開創性的學術成果在業界也響當當,但名氣卻不如司馬遷,一是因他們做了大量的幕後工作,做編輯做目錄做校雠,工作對象僅限讀書人,不易為大衆熟知。二是同時期的司馬遷攜其作品在後世過于耀眼,黯淡了他們父子的光芒。劉氏父子在才氣、作品上,都不分伯仲,但是兒子劉歆名氣更大一些,是源于他綁定了另外兩個IP,一是西漢的終結者王莽,二是東漢的開辟者劉秀。

如何綁定的呢?

劉歆跟王莽是發小,而且同屬學霸天才系列,倆人從小玩到大,命運也自然而然地捆綁在了一起。跟劉秀呢,則是巧合式重了名。劉歆成年後改了一次名,就叫劉秀,被後人給過度解讀了,認為是劉歆預測到了天機,因為下一任皇帝恰好也叫劉秀。至于劉歆為什麼突然改名,原因很簡單,漢哀帝叫劉欣,劉歆與劉欣諧音,避嫌,自然要改名。

按理說,劉向是朝中大臣,他應該清楚誰是太子、誰是下一任皇帝,給孩子起名時就應該規避。他給兒子起名劉歆算不算說不通的地方?

劉向給兒子起名的時候,劉欣還沒成為太子,不犯忌諱。漢成帝劉骜沒有合格的太子繼承人,劉欣是劉骜的侄子,是應急替補。不過西漢也恰好毀在劉骜劉欣手裡了,壽命都太短了,劉骜四十來歲,劉欣二十來歲。

曆史書上說,漢朝流行養男寵。劉骜有個男寵叫張放,曆史上很有名。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劉骜是深櫃,不願意碰衆多妃子,進而絕後?

這個問題,我們無從考證。

王莽為什麼能上位?

世襲制注定不會太長久,帝王的基因傳承也無法逃脫自然規律,也會趨于平庸化。新帝王能量太弱,治理水準有限,高能量的基因又日益增強,大家對高能量的呼聲就越來越高。王莽就是外界的高能量,他是外戚身份進入朝中的,學識、人品、能力都超一流,被稱為周公再世。王莽取代劉家上位,說白了就是強勢基因取代了弱勢基因。

世襲制有沒有解藥?

沒有解藥!看看《動物世界》,動物種群如何確定基因不被滅絕?在全族群進行決戰,讓最強壯、最聰明的基因成為王者并遺傳下去,普通的公猴子、公獅子是沒有交配權的。其實人也有動物屬性,之是以推行一夫一妻制,就是為了保護弱者。真的自由配對,大家甯願做王思聰的萬分之一,也不願意做屌絲的唯一。

改朝換代,最難的點是什麼?

改變認知慣性。因為從上到下,全民都認可家天下,從西漢開始,大家覺得江山就應該姓劉,皇帝那是天子,是上天安排的,任何試圖扭轉這個局面的人,都屬于背叛天意的人。劉邦稱帝是有曆史背景的,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民不聊生,老百姓也有渴望救世主出現的心聲。王莽稱帝則不同,徹底改姓了,老百姓容易出現接受障礙,西漢列車雖然略有搖晃,但是仍然在軌道上有序前行,你突然給開出軌了,那肯定不行,太突然……

王莽知道這些不?

肯定知道。最初,皇帝廢柴,他能力又太出衆,大家都在力薦王莽,希望他能站出來主持工作。雖然大家知道時任皇帝是草包,但誰也沒有想過讓王莽給改朝換代,連這個念頭都不敢有。包括劉向、劉歆父子也是這樣看待王莽的,劉向還經常教育劉歆,要好好跟着王莽學習,好好輔佐他,王莽未來肯定是國家棟梁之才。可是呢,主持工作久了,人就會變,能拿捏住王莽的人越來越少,他自然就有稱帝的欲望,包括後來的武則天,其實心境也是如出一轍,先是代理模式,然後是自我扶正了。

那如何解決天意問題?

很簡單,編故事就是了。陳勝吳廣都會編的故事,王莽這個天才能不會編嗎?當時王莽身邊有個哥們叫甄豐,類似今天的神父,動不動就對人間釋出“符命”,如同後世太平天國的楊秀清,一驚一乍的,說自己天父附體,代表神祇跟凡人對話。王莽怎麼獲得天子命的?就是他給炮制的。王莽上位後,又覺得這哥們是個禍害,因為他能說你是順應,也可以說你是逆行,王莽過河後就把甄豐爺倆拆了橋。

我去過王莽老家,村子裡還有口井,碑上寫了一些關于大旱與巨蟒還有天子命的故事。這都是甄豐的遺作。

應該說,王莽上台,呼聲很高。

王莽是中國曆代皇帝裡,唯一一個全民公投出來的,當然,不是具體的選票,而是自上而下都寫信為王莽請願,要求他站出來主持工作,幾乎全民參與,不會寫字的按手印,也就是那時印刷業不發達,否則,家家戶戶都會挂王莽大頭貼的。

王莽上了台,那劉氏皇族怎麼辦?

得天下者得士心,肯定都積極站隊,若是站的足夠近,還會被賜姓,好了,兄弟們,從此以後,你們可以姓王了。

有點類似魯迅寫的《阿Q正傳》,阿Q說自己姓趙,被趙太爺扇了大嘴巴子:就憑你也配姓趙?

在曆朝曆代中,賜姓都是很常見的,例如項羽的叔叔項伯,劉邦登基後,就賜了劉姓給他,他改姓劉了,從此就是皇族身份了,為什麼史學家普遍認為項伯的确在鴻門宴上胳膊肘朝外拐了,就是聯想了賜姓這個事,其實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隻是此一時彼一時。

貴族根基越厚,根系越發達,後代越枝繁葉茂。拿劉姓舉例,劉強東前段時間尋祖,說自己是劉交之後,劉交是誰?是劉邦的同父異母弟弟,在西漢初期是整個貴族體系裡排行最小的一支,但是後來是發展的最龐大、最傑出的一支,即便是今天,劉姓有十之一二是劉交的後代,曆史上出過很多牛人,包括今天的主人公劉向劉歆父子也是劉交之後,到南北朝時我們會談到一個皇帝叫劉裕,他也是劉交之後。

劉歆是怎麼登上曆史舞台的?

他爹劉向還是比較純粹的,當時國家想搞個圖書館,曆朝曆代攢下了那麼多書,有精華,也有糟粕,有積極的,有消極的,不可能直接彙總一下就收藏到圖書館,皇帝就想組織人把古代書籍重新整理一下,這個重新整理是篩選剔除+修改模式。前面我跟你講過,百家争鳴對應的是百個國家,一個國家隻能有一個核心價值觀,皇帝提出了核心價值觀,劉向等人要尋找素材佐證以及固化,還要對曆史文獻進行優化,适合的就留下,不合适的要麼修改,要麼删除,劉向就是幹了一輩子這個活,《戰國策》就是出自他之手。劉歆呢?基本子承父業,繼續幹這份工作,最為普通老百姓熟悉的就是在父親整理的素材之上完成了《山海經》,不過,他真正登上曆史舞台,還是因為他跟王莽是老鐵,王莽越高,他也随之水漲船高。

《山海經》系列故事,是不是在秦末漢初就有了?

應該還要更早,我小時候就聽過這些故事。《山海經》就是民間傳說再彙總,包括今天說的四大名著,其中《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浒傳》都是類似的創作手法,就是把民間傳說彙總再創作。

王莽篡位,作為老鐵的劉歆是什麼态度?

劉歆從骨子裡是不認可王莽篡權的,他覺得主持朝政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直接把我大劉家的江山給改了姓。但是呢,生米煮成熟飯了,而且王莽決定重用劉歆,讓其擔任國師,倆人都熱衷于古文經學,劉歆負責理論研究,王莽負責實踐工作,搞了一場托古改制,算是有過短暫的蜜月期。好景不長,出了符命事件,牽連到了劉歆的兩個兒子,王莽沒有手下留情,而是将兩人處死,此後劉歆沒有得到重用,劉歆等人就反了水,想把王莽給拉下來,光複漢室,其他造反的都直接斬了喂了狗,王莽覺得劉歆跟自己鐵了一輩子了,算了,暗示一下吧,劉歆自殺了。

總感覺王莽是個殺人魔,連親兒子都殺。

在古代帝王系列裡,殺親爹殺親兒都屬正常操作。看人,特别是看君王,一定要一分為二。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愛之人,哪怕是叛賊、土匪頭,因為沒有愛是當不了頭目的。一個人無惡不作,情緒不穩,動不動就殺手下,你覺得有人跟他闖蕩嗎?一個人要想凝聚人氣,一定是内心有大愛的,隻是以成敗來論了英雄而已。王莽、劉歆都是有大愛之人,馬化騰、馬雲也都是有大愛之人,那為什麼他們又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呢?例如柳傳志把孫宏斌送進了監獄,任正非把李一男送進了監獄,是需要維護自己事業的穩定性,也就是現代文明了,放在古代,直接就砍頭了。

為什麼大家都說王莽是穿越者?

因為他當時推行的是社會主義政策。第一,實行土改,土地國有化,按人口配置設定。第二,廢除奴隸制,提出人人平等,但是并不是馬上廢除,而是給了一個緩沖期,先是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至于原有的,主家可繼續持有,確定奴隸規模不斷縮小一直到自然消亡。第三,開辦國有企業,實行計劃經濟。第四,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你能想象,這是兩千年前的事嗎?

不是說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嗎?

秦始皇是提出了這個理論、設想,但是一直沒有落地,真正把度量衡實作統一的是王莽,因為王莽是個知識分子,很重視科研,組建了以劉歆為代表的院士團隊,主攻理工科的研究。劉歆還發明了遊标卡尺,比歐洲早了幾百年。之前不是說過嘛,劉歆就是個全才。還把圓周率算到了3.1457,有誤差,但已接近。

這麼看來,王莽還真像穿越過去的人。他當時提出的這些“新政”都是很新穎的,隻是過于前衛,群衆基礎太薄弱。那時貧富差距太大,窮的太窮,風餐露宿食不果腹,跟個牲畜似的,富的太富,富可敵國。普通群衆沒有啟蒙的可能性,是以建立以群衆為利益主體的政治主體注定是失敗的。群衆當家做主的前提是,能吃飽,有一定的文化,能把自己當個人,有當家做主的意識,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差不多到19世紀了。

王莽是因為動了貴族們的利益,是以失敗了。他讓貴族不再貴了,可以了解為西漢時期的鬥地主,這是王莽失敗的根本原因。不過按照王莽的智慧、群衆基礎,他完全不至于敗的這麼迅速,這裡面還有個關鍵點,就是他運氣實在不好,剛好趕上連年黃河泛濫,下遊民不聊生進而起義。

為什麼史書對王莽的描述多是反面的?

因為,史書是後面當權者組織編著的,對當權者而言,王莽之流太危險,自然要全力黑化。應該這麼講,王莽是時任口碑與史書記載反差最大的一任皇帝,他排名第一,隋炀帝排名第二。曆史不能假設,若是假設一下,第一、他别轉彎這麼急,循序漸進地改革;第二、别遭遇黃河泛濫。曆史就會改寫,可能會出現數百年的王氏盛世。他、隋炀帝,都屬改革派,但是運氣都不佳,真正左右曆史走向的往往不是必然,而是偶然……

如何評價王莽的曆史地位?

他是書簽式的人物,就是原本大漢不分西漢與東漢,結果他硬生生的給分開了,算是漢朝曆史的書簽。因為他是突然蹦出來的異姓皇帝,進而後人就喜歡把他定義成篡權者。當權者對他有多恨呢?把他的頭砍下來把玩了好幾代人,皇帝上朝都帶着,給文武百官們看看,這就是篡權者的下場。王莽、曹操、武則天,都屬于鸠占鵲巢系列,武則天跟王莽與曹操還不同,武則天雖然是異姓,但是沒有脫離李唐的基本軌道,算不上真正的篡權者。篡權者應該學習的是曹操,我隻要權,不要名。王莽沒有前後眼,摸着石頭過河,曹操則是摸着王莽過河。

東漢與西漢的東、西是指什麼?

先有西漢後有東漢,西漢都城是長安,是西京,東漢定都洛陽,相比西京而言是東京,但是這個東西不是固定的,當開封是東京時,洛陽就成了西京。

現在覺得,王莽這個名字還是很性感的。古代貴族的名字都很性感,例如劉歆,一看劉歆這個名字你就知道是出自貴族,普通人壓根不可能認識這個字,老百姓就叫鐵柱、狗蛋這些。為什麼古代人物名字那麼好聽?那都是貴族起的,普通人是不會被史書記載的。

國學領域特别推崇劉向劉歆父子倆。他們是裡程碑式的人物,畢竟他們爺倆對西漢之前的理論著作進行了系統的改編或注釋,搶救了一大批經典著作,又開創分類輯書并校對勘誤,今天很多人研究春秋戰國的經典,其實都是他們爺倆的批注版。

有人說劉歆是孔子之後最偉大的學者,這個不敢苟同,畢竟有時代的局限性。李時珍放在今天,随便一個鄉村醫生都吊打他。但是要是放在西漢之前,說劉歆是最全面的學者不為過,他相當于集莫言+楊振甯+華羅庚+錢學森于一身,全才。

若是今天給劉歆一個建議,會是什麼?

搞學問的人就是書呆子,安心搞學問,流芳百世就好,别去搞什麼政治,不是你一個書呆子能玩得轉的。司馬遷别摻和朝政也不至于被閹。當然,權力這玩意又有點類似《魔戒》裡的那個戒指,站在局外時,誰都一套一套的,真戴上了,沒有一個不迷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