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博:軍政府VS昂山素季,誰是國家利益的捍衛者?

作者:觀察者網

作家/觀察家.com專欄作家秦波

2月1日,緬甸發生了第四次獨立後政變,由軍方上司。緬甸國家上司人昂山素季國務部長和溫敏總統被緬甸軍方拘留,緬甸軍方已進入并控制了幾個省州的議會。"緬甸軍政府回來了"的懷疑和猜測在網上很普遍。

緬甸的"民主轉型"對各個參與者的利益是複雜、交織在一起的,軍政府當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是以,如何讓自己的治理成果和既得利益繼續成為文官政府時代的動态政治遺産,是軍政府煞費苦心地打下法律基礎,這樣的基礎和架構, 緬甸現行憲法并不晦澀難懂。一旦塔特米人認為"緊急狀态",他們就可以在憲法上收回所有公權力,限制甚至結束文職政府,并采取适當的緊急措施。換句話說,是緬甸憲法賦予塔特米人這樣的「權力」和「責任」。

既然憲法實際上賦予了軍隊在緬甸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不難了解,緬甸的政治生活充滿了軍隊的背景和軍隊的末世。軍政府"促成了"自己在憲法中的決定性地位,這反過來又繼續賦予軍政府政治資本和力量,以合法地"傾聽政府"。緬甸文官政府與軍政府在"分享-對抗-協作"模式中拉起的"緬甸式民主"一直相撞,似乎所有力量的滿意度都不高,外界對緬甸軍方在憲法中的至高無上地位也保持着相當悲觀的看法,甚至認為輪到緬甸了。

反過來,軍政府似乎對其在憲法中的地位并不滿意,軍隊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在1月28日表示,2008年憲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應該得到尊重,但警告說"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必要廢除它"。

但無論如何,沒有人可以否認,緬甸政府和昂山素季上司的前軍政府截然不同。緬甸的軍事專制政府實際上已經走到了盡頭,無論一些學者認為緬甸目前的模式是"軍事導向,文職輔助"還是"軍民互動治理",簡而言之,至少可以說:當涉及到緬甸被認為是"軍事獨裁"時,以以前單一軍政府治理為分析,甚至展望未來, 它已經過時了。

可以看出,在緬甸目前的憲法架構下,緬甸軍隊認為在沒有财政資源的情況下接管緬甸事務是"合法的",是以緬甸軍方将在2月1日之後宣布"政變":根據憲法規定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态,并表示在國家緊急狀态結束後, 緬甸将舉行新的選舉。

秦博:軍政府VS昂山素季,誰是國家利益的捍衛者?

緬甸軍方于2月1日上午發動政變,逮捕了該國國務部長昂山素季、文敏總統和一些進階官員,引起了國際關注。(聯合早報)

緬甸軍方的憤怒:已經在該國坐了很長時間的全國民主聯盟

2010年11月7日,緬甸舉行了第一次多黨大選,由具有密切軍事利益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FDP)赢得。2011年3月30日,丹瑞将軍宣布廢除各級"海迪什發展委員會"的職務,成功移交新老政府,登盛就任新總統。緬甸從丹瑞統治下的"純軍事政權"和平過渡到軍事和文官共同統治的時代。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了另一次大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獲勝,其總統昂山素季由于憲法限制(外國人不能擔任總統)擔任國務顧問、外交部長和總統府部長。2016年3月30日,吳廷瑜上司新政府宣誓就職,标志着昂山素季的全國民主聯盟開始進入緬甸政治舞台的權力中心。

緬甸2020年11月的第三次大選由全國民主聯盟赢得,這意味着全國民主聯盟政府一直坐在同一頁面上。背靠背的勝利似乎完全激怒了軍方及其利益相關者,他們已經等待了五年。

從軍方的角度來看,憤怒是有原因的,内心的聲音大概是"我陪你們公務員在緬甸策劃和促進民主,你們五年,我五年,我們輪流掌權一直是我一再讓步,你們今年居然玩走了?"你将來會獨自一人嗎?"緬甸軍方傳統的理想模式,即純粹的軍事統治,長期以來一直抵制各方的壓力,要求轉變為今天的'軍民互動模式'。在軍方心目中,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讓步。

但在文職部隊眼中,或許這隻是一種"以軍事為導向,以文職為輔"的模式。當軍方發現文職政府打算利用選舉作為杠杆,将緬甸的國家治理帶入"文職主導,軍事援助"并最終"軍事援助"時,軍方聲稱全國民主聯盟的持續選舉是"操縱"的,而昂山素季的最新聲明呼籲人民反對軍隊,理由是軍方已将該國重新置于"獨裁統治"之下, 進一步粉碎了對安全性較差的各方的不信任。

緬甸現行憲法規定外國人及其子女是外國人,不允許擔任總統,這一憲法規定在許多國家是合理的,被認為是針對昂山素季的,是以軍方有理由懷疑獲勝的全國民主聯盟很有可能在未來修改憲法,為昂山的未來掃清道路。它是否能為昂山掃清道路不是緬甸軍方關心的問題,因為昂山素季本人已經75歲了。但如果全國民主聯盟赢回來,它很可能在未來修改憲法,以"邀請"緬甸軍隊退出緬甸政治。

秦博:軍政府VS昂山素季,誰是國家利益的捍衛者?

一群移居泰國的緬甸人今天在緬甸駐曼谷大使館外示威,抗議緬甸軍方逮捕昂山素季,示威者手持昂山素季的肖像。(法新社)

忠誠的愛國中産階級支柱還是癡迷于獨裁統治的頑固分子?

緬甸軍方"政變"的直接原因是它認為全國民主聯盟在選舉中作弊。軍方質疑了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全國民主聯盟這次赢得了83%的選票,高于前一個。軍方認為,在現實世界的政治選舉中,很少有政黨會比第一次獲得更多的選票;

第二個原因是,全國民主聯盟在其執政期間沒有太多的政治表現,緬甸的經濟沒有實作預期的發展;

第三個原因是,全國民主聯盟在上屆執政期間在解決民族武裝力量問題方面沒有取得進展。

為什麼軍方有這些疑慮,為什麼這些疑慮足以讓軍方突然"依法"宣布進入緊急狀态?這必須從緬甸獨特的發展的角度來解釋。

1948年1月,正式獲得獨立的緬甸并沒有迎來平穩的發展,反而接踵而至至今的麻煩接踵而至。由于其獨特的殖民曆史,特殊而複雜的民族國家建設過程,加上典型的山地平原劃分土地和空間格局,以及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緬甸及其周邊的許多大國的地理博弈,使緬甸成為世界上最突出的國家,宗教和政治問題之一。

緬甸曆來充滿沖突和紛争,在權力鬥争過程中,三大政治力量,即緬甸軍事集團、奉行西方式民主的緬甸自民聯盟,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等各種政治力量,都利用了自己的利益, 要麼通過國内輿論,要麼通過西方勢力,要麼通過地區大國。

緬甸軍政府始于1962年内溫将軍的軍事政變,直到昂山素季的全國民主聯盟于2016年2月上台,當時該國直接以"單一軍政府模式"統治了該國五十多年。在舞台上,緬甸軍方以緬甸共法黨作為其政治綱領,軍方在此平台上指揮緬甸政府軍。昂山素季上司下的全國民主聯盟沒有軍事指揮權。自獨立以來,緬甸的軍隊和國家幾乎已經一體化,除了軍隊之外,沒有其他一套治理工具被開發出來。緬甸的曆史一直是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威脅,文官政府往往無法應對,軍隊的硬實力和危機應對已逐漸轉化為軍事政治事實上的政治資源。

緬甸軍方的立場傳統上被視為極端民族主義者,其理念是"一個種族,一種語言,一種宗教,一支軍隊"。這一概念不僅得到緬甸軍方的倡導和實施,而且在相當數量的緬甸人口中也擁有輿論基礎。塔特米人民族主義思想所掌握的公衆輿論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是遊走的。

傾向民族主義的緬甸軍隊自成立以來一直掌權,因為局勢的複雜性和分裂主義的擡頭。緬甸北部的少數民族武裝政權占據了緬甸大部分領土,迄今為止,緬甸擁有獨立的武裝政權,這讓緬甸民族主義的緬甸軍政府頭疼,而文職政府無力維護民族團結,使緬甸的民族完整依賴于緬甸軍隊,并使緬甸軍官更加确信文職政府無法阻止國家分裂。軍政府傳統上否認它希望長期控制,它一直在尋求有序地過渡到文官統治,以維護緬甸的國家統一,遏制分裂主義,當然還有捍衛軍隊的利益,軍隊也已經多次移交。

然而,文職政治的過度自由及其帶來的事實上的社會混亂對軍政府設想的底線構成了挑戰。1988年緬甸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使該國充滿了離心力,然後在1990年昂山素季的全國民主聯盟赢得了多數席位,但它完全不接受軍隊的邏輯,要求立即移交權力,并建議進行紐倫堡式的審判,旨在"清算軍政府的罪行"。 同時自己召集新議會,并與軍政府決裂。

在軍政府看來,他們是捍衛緬甸民族完整和民族凝聚力的中産階級支柱,他們轉移權力的動機也是真誠的,我怎麼努力維持江山給你們的文職政府,可是你們馬上要評判我?這難道不意味着你讓我給你一把刀,讓你用它來殺了我嗎?在軍政府看來,這似乎打破了其容忍底線的荒謬性,這相當于羞辱性的自殺。文職政府将主權置于民主追求之下的邏輯和做法激怒了緬甸軍方,權力的過渡變成了鎮壓,強化了軍政府不愛國家和民族、片面追求自由民主的看法。

當然,我們也希望看到,盡管過去的貢獻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可能被視為不合适,但軍政府的專制傳統畢竟簡化了緬甸人民對理想社會的願望,并且未能滿足緬甸現在和未來的發展。特别是緬甸軍政府,一直無法有效控制腐敗和經濟問題。

自2011年改革以來,緬甸正式分離其軍事和政治制度,具有政府,軍隊,執政黨和議會等西式民主的元素,理論上它不再是一個軍事統治的國家。軍隊在新的政治架構中仍然有很強的存在感,但軍政府也有妥協和讓步,無論妥協和讓步的根源是内部壓力還是外部壓力。簡而言之,在新政府的上司下,緬甸軍方顯然已經釋放了妥協,以平衡地緣政治壓力并獲得外部合法性。

秦博:軍政府VS昂山素季,誰是國家利益的捍衛者?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接管了部分政府大樓,守衛着首都的主要街道。(路透社)

軍政府VS昂山素季:在緬甸去哪裡?

雖然昂山素季與她的政府和軍方之間至少應該就該國的經濟發展和主權達成一些底線協定,但這并不能消除昂山素季與軍政府之間的根本差異和博弈性質。作為一支傳統的統治力量,軍方擁有更大的底盤,但它正在受到侵蝕,這在昂山的兩連勝中得到了部分反映。

作為民族國家的捍衛者,緬甸軍政府會本能地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審視自己和外界,經過一系列文官政府的軟肋和軟肋,緬甸軍政府不信任文官政府的效率,而将忠誠、愛國、國防等特點融入到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長期叙事中, 認為自己是緬甸國家捍衛者比文職政府更基本的政府。

昂山素季和她的民主思想更像是進口品。從這種并非源于緬甸文化的西式民主的角度來看,緬甸軍政府無疑是緬甸人民自由民主的破壞者和肇事者。雖然現在的真正問題将面臨,但至少從長遠來看,自由派昂山派必然會放棄軍政府作為短視道德壟斷的想法。軍政府不缺乏了解昂山派真實意圖和長遠計劃的智慧,但更清楚的是,它隻是推動昂山派最終目标過程中的一個工具。

是以,當經濟和民生、國際問題、政治制度等諸多變數出現在國家治理手段面前時,軍政府與"反國家"昂山自由主義者之間的深刻沖突和沖突在本質上是特别不可避免的。美國和西方偏愛甚至親自培養昂山的緬甸自由派,傾向于認為"普世價值"本身具有未經證明的道德優越性,但民族主義作為緬甸軍政府政治基礎的獨特性,也認為追求"國家利益"具有相當程度的合法性,它傾向于堅持認為緬甸的發展必須以國情為基礎, 必須在緬甸的土著空間審查和改革政治和經濟制度,以讨論它是否合适。

軍政府和昂山素季政府都認為,他們的政治道德是基于緬甸的"國家利益",就像在這次政變中一樣,軍政府從邏輯上堅定地認為自己是緬甸國家利益的捍衛者,但在昂山素季被捕後的第一次演講中,昂山素季呼籲進行民族鬥争,并指責軍政府回歸"獨裁"。 很明顯,昂山派也認為自己是緬甸國家利益的真正守護者。

緬甸脆弱的政治生态缺乏建構民族共同體的實力,其民族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當作政治選擇,不具備天然共識的特點,軍政府與昂山派誰也無法說服任何人,導緻"緬甸國家利益"成為缺乏客觀固定含義的"薛定谔的貓", 失去了衡量其在緬甸民族内部的道德團結的機會,淡化了其必然性和絕對自然的正當性。

再加上軍隊在緬甸這樣缺乏有效和成熟的政治治理機構的支離破碎的社會中是一種特殊資源,軍隊是緬甸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更直接地等同于政府或國家,而政府或國家在該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隻能做所謂的"專業"工作。"黨指揮槍,決不能讓槍指黨"在中國是根本的政治命脈和保障,黨在軍隊絕對上司體制中無疑具有顯著優勢和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軍事力量統一,軍事秩序統一,也是中國執政軍的基本規律和長治久安的重要規律。而這一切,在現在甚至未來的緬甸,可能仍然是一種奢侈。

鑒于目前的政變,軍方聲明目标不應是尋求曠日持久的集會,緬甸的疫情和疫情造成的更脆弱的經濟将使混亂難以更新,因為這不符合緬甸各方的利益,并且還将引起國際社會眼中的進一步"關切", 特别是西方,是以目前的"逮捕"和"調查"(緬甸軍隊進入全國民主聯盟總部尋找資訊)可能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内結束。

然而,緬甸更愛國的軍政府與自認為勇于追求普世自由的昂山素季全國民主聯盟政府之間真正的"和解"和"和解"之間的拉鋸戰可能才剛剛開始。如果利益相關者低估了緬甸社會的複雜性,并以僵化的思維面對世界秩序的重組,那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緬甸政治的真正重塑可能很困難。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在WeChacn上關注觀察者的WeChacn,每天閱讀有趣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