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營運商“走出”營運商

作者:新京報

進入2023年,中國三大基礎營運商重新回到聚光燈下。這一次,不是因為5G建設,也不是因為套餐價格,而是因為股價。

過去兩年裡,三大營運商聚首A股。去年年底總市值超千億元的上市公司中,至今漲幅前五的股票裡,三大營運商全員上榜。

不過,在中國移動市值沖上2萬億這樣的高光時刻之後,營運商A股股票也經曆了幾乎全員跌停的窘境。這也顯示出,投資者對三大營運商的定位和價值依然存有争議。

截至3月23日,三大營運商陸續公布了其2022年的全年業績。這三份成績單也成為人們重估營運商價值的最重要依據。

梳理财報,不難發現,經過了5G建設的大量投入之後,營運商的經營情況正在持續好轉。在使用者數量的天花闆日益明顯的當下,算力網絡與人工智能頻頻被提及,數字化轉型等新興領域正在成為營運商新的增長引擎。

營運商,正在走出單一的“營運商”身份。

營運商嘗到甜頭,産業數字化業務井噴

财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經營收入、淨利潤這些“硬名額”。在這方面,三大營運商都可以說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其中,中國移動财報顯示,營運收入達到9373億元,同比增長10.5%。淨利潤達到1255億元,同比增長8.0%。中國移動,依然是三大營運商中無可争議的“大哥大”。

中國電信年報也顯示,公司2022年實作營業收入4749.67億元,同比增長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5.93億元,同比增長6.3%。營收已經逼近5000億大關。

在三大營運商中體量最小的中國聯通,2022年的營業收入實作人民币3549億元,同比增長8.3%,這一增速創下了近9年的新高。淨利潤72.99億元,同比增長15.8%。利潤改善幅度持續高于營收增長幅度。

在國内移動和寬帶等傳統通信業務逐漸飽和的當下,三大營運商營收與利潤的增量來自哪裡?不難看出,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新業務是最大動力。

以中國移動為例,财報顯示,2022年,公司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2077億元,同比增長30.3%,對中國移動通信服務收入增量貢獻達到79.6%,占通信服務收入比提升至25.6%,成為公司收入增長的“第一引擎”。

在中國聯通這裡,公司去年服務收入實作人民币3193億元,同比提升7.8%。但産業網際網路實作收入人民币70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28.6%。産業網際網路占服務收入比首次突破20%,創新業務收入占比也達到曆史新高。

中國電信的财報也顯示,公司去年産業數字化收入達到人民币1178億元,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9.7%。

瞄準算力網絡前景,營運商不隻做算力的容器

3月22日晚間,在中國電信的業績說明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2023年,中國電信的投資将聚焦未來發展,産業數字化投資将增加40%。其中,算力投資将達到195億元,IDC(網際網路資料中心)投資将達到95億元。

中國電信在财報中強調,過去一年,公司縱深推進新興業務能力布局,推動第二增長曲線快速發展,賦能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

其中,天翼雲進入4.0全面商用階段,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收入,達到人民币579億元,同比增長107.5%,網絡安全服務收入達人民币47億元,同比增長23.5%。

緊随其後的移動雲,去年收入達到了503億元,同比增長108.1%,實作翻番。其中,行業雲收入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114.4%;移動雲盤收入達到55億元,同比增長59.5%。

在雲資源技術能力,中國移動表示,公司已建成8個高品質移動雲資源池,自研核心架構,自主知識産權超過1300項,面向多個細分行業的場景化方案超過100個。個人、家庭市場的移動雲盤月活躍使用者近1.7億戶。

從通信網絡到算力網絡,營運商想做的,遠遠不隻是算力的容器。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大火的當下,三大營運商不約而同地對外透露了自己在算力、算法等方面的長期布局和前景規劃。

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在财報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ChatGPT掀起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新的熱潮。中國聯通在确定五大主責主業的時候,就把人工智能産業作為核心産業,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和人機互動領域開展了大量的技術研究,進行了大量的布局。

劉烈宏指出,下一階段,中國聯通在人工智能領域将主要發揮三方面作用。首先是加大算力供給能力,提供更好的算力網絡,助力“算得穩”。再者是進一步開發賦能工具,助力“算得準”。還有就是積極探索AI應用的場景,推動“算得好”。

試圖淡化營運商标簽,擁抱人工智能風口

對算力網絡與人工智能的強調,顯示出營運商試圖淡化自身營運商标簽、強化科創屬性的努力。财報會上,在談到估值問題方面時,劉烈宏表示,投資者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中國聯通,也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資訊通信行業。中國聯通正在從一家傳統營運商,轉變成為一家擁抱數字經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也在回答記者關于ChatGPT的提問時表示,天翼雲已經初步具備為千億級參數大模型提供算力服務的能力。邵廣祿表示,ChatGPT這類生成式的AI是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一個飛躍,将會帶來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邵廣祿指出,中國電信這些年來已經積累了一些能力和經驗,例如在計算機視覺和AI檢測等方面,已經積累了核心算法200多個,長尾算法5000多個,擁有AI方面的研發人員400多人,在14個行業積累了很多AI案例。

“這些案例去年已經形成了一部分收入。”邵廣祿表示,“這部分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雖然不高,但是增速很快,實作了50%的增長。”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昨晚的财報會上透露,中國移動在NLP(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等各方面的能力,去年已經有了30多億元的變現。“我們現在已經構築了算力網絡,一定會在AI算力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楊傑表示,“在運維和客服方面,中國移動已經實作了AI的廣泛運用”。

30億元的變現,對于中國移動這樣的萬億級營收的大型央企而言,當然隻是九牛一毛。不過,正如産業數字化收入從可以忽略不計成長為增長引擎,營運商如果能夠抓住人工智能這波風口,不僅可能打造出新的增長極,也可能真正改變自身在公衆和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實作公司價值的躍升。

營運商“走出”營運商,步伐已經日漸清晰。營運商和更為廣泛的資訊通信行業将經曆一場怎樣的變革,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一一揭曉。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許諾

編輯 徐超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