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吉永綠

又饞又懶,不愛勞動,隻愛電影

開年爆款《狂飙》,讓默默打拼多年的演員張頌文徹底火了。

他扮演的高啟強被稱為“中國教父”,從魚販子到大佬的戲劇人生充滿了跌宕起伏。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今天,我們又将在大銀幕上看到張頌文主演的新作,它就是“遲到”3年的現實主義電影——

《不止不休》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影片由賈樟柯監制、王晶導演(非香港同名導演),白客、張頌文及苗苗共同主演,2020年完成制作并在平遙影展首映,如今波折三年後終于登上大銀幕。

靠着頗有勇氣的現實主義視角(涉及調查記者、反B肝歧視等),《不止不休》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波蘭電影節,榮獲開羅電影節的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還讓尚屬新人的王晶獲得了平遙影展的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不止不休》的劇情背景設定在2003年的北京,講述紙媒時代下關于調查記者堅守新聞理想的故事。

彼時非典的陰霾逐漸散去,神舟五号載人飛船把宇航員楊利偉送入太空。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日新月異的千禧年初,智能手機還未流行,傳統紙媒還在發揮着重要的傳媒功能,網際網路步入大衆轉型期,普通人在巨變的洪流中期待着人生新機遇。

韓東(白客 飾)和女友小竹(苗苗 飾)便是來大城市尋找機會的北漂一族。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學曆低、無人脈,初入大城市的無力感籠罩在韓東的身上,在光鮮亮麗的都市,“沒錢沒背景沒立足之地”的惶恐讓他們日夜挂着疲憊的倦容。

熱愛新聞、喜歡寫作的韓東因國中學曆屢屢受拒,偶得報社記者黃江(張頌文 飾)的垂青,成為了一名實習記者。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勤勤勉勉跑新聞的韓東發現:在做報道的同時,自己必然會觸及社會的暗影,經曆理性與感性的拉扯,诘問媒體存在之意義。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不止不休》裡的核心元素是新千年初仍普遍存在的“B肝歧視”,它影響了無數小人物的命運,也讓他們聯合起來為反歧視而奔走。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影片對于疾病與群體的渲染,讓不少觀衆自然而然聯想到了《我不是藥神》。

同樣犀利的社會議題、同樣悲憫的情懷關照,讓兩部現實主義影片在氣質上有了幾分相似。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巧的是,《不止不休》的劇本推進到第三稿時,恰逢《我不是藥神》上映,後者的高口碑也讓導演王晶對現實主義嚴肅題材的觀衆基礎多了幾分信心。

本體叙事之外,《不止不休》亦是對傳統紙媒時代的一曲挽歌,它複刻了20年前中國頂尖報社的盛況,相信很多曾經的新聞工作者都會勾起回憶。‍‍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搶時間跑新聞、卡着點要頭版、熬不完的大夜和沖不盡的咖啡、張貼在牆上的模仿報道和新聞人叼在嘴邊的充饑餅幹……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它讓我們看到:在20年前,眼裡有光、心中有火的新聞人是這樣玩命工作的,那些頭條爆款報道也是這樣誕生的。

《不止不休》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遊刃有餘地再現了新千年初的報社生态,對新聞職場的還原在之前的華語電影裡是較為少見的。

調查記者稱得上是當年新聞媒體人中的“特殊群體”

影片背後的故事也很值得挖掘,且皆有原型可考。

2003年,25歲的安徽蕪湖人張先著以一紙訴訟,狀告當地人事局因其B肝攜帶者的身份拒絕他入職上岸。他便是國内B肝歧視第一案的主角,讓千千萬萬B肝攜帶者受到的不公待遇浮出水面。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有關資料表明,在中國,每10人裡就有一名B肝病毒攜帶者。但在二十多年前,病毒的傳染性被誇大,他們也是以飽受歧視。

南方都市報記者韓福東在了解事情原委後,在《中國新聞周刊》刊發了一篇名為《中國1.2億人的反歧視主張》的聲明,開篇即振聾發聩。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一個人被歧視的後果是什麼?就是你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因為你的某一種身份可能是與生俱來的,與你的個人意志和自由奮鬥都無關。”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這場良心媒體人的積極發聲以及随之而起的社會輿論,成功推動了相關法律的更新與改革。

2005年,《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标準》正式取消了對B肝攜帶者的限制;2010年,入學和入職體檢均不再以B肝項目作為卡人标準。

王晶導演從這段有關B肝歧視的往事中獲得了靈感,随即動了以此為素材拍攝影片的念頭。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和記者韓福東交談後,熱血記者“韓東”一角在王晶的腦海中逐漸成型。随即,他拜訪了衆多B肝攜帶者,聆聽他們的困境與新生。

真人回訪影像以粗粝的紀錄片形式插入正片《不止不休》中,病友們選擇袒露真名、正面出鏡,以表對該項目的支援。

之是以選擇這一現實主義題材,一方面是源于王晶對紀錄片的熱愛,另一方面則是其前輩賈樟柯的影響。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王晶生于1984年,山西人。高中時,喜歡看光碟的他接觸到了老鄉賈樟柯的早期電影,進而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2003年,他考入了北電導演系。2010年,他加入了賈樟柯的團隊,先後擔任《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兒女》的副導演。賈樟柯電影中對現實的穿透力,也影響了王晶的美學風格。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江湖兒女》片場,左起:王晶、廖凡、賈樟柯

此次,賈樟柯不僅是電影《不止不休》的監制,還驚喜亮相、客串了一個神秘角色。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對于演員的挑選,王晶也自有一番考量。

在他看來,“當決定做一個普通人的電影的時候,白客是最好的選擇。”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很長一段時間,白客的名字都與“王大錘”牢牢綁在一起。

在短視訊觀衆眼中,他就是那個“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屌絲文化代言人。

但近年來,白客開始不斷拓展角色的寬度。

從《被光抓走的人》裡的底層混混到《門鎖》中的陰暗變态,每一次出場都能重新整理認知。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門鎖》中的變态角色鄭飛

在《不止不休》中,白客再次重塑形象,演繹出身低微但心懷理想的年輕記者。

大部分時候,他都困于生活的窘境裡,他人的歧視讓他更容易共情B肝攜帶者,進而化沉默為力量。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張頌文初見王晶時,也認真分享了自己對黃江在内的衆多角色的了解。

他是個厚積薄發的體驗派演員,诠釋的每一個角色都紮根于過往30年的生活經驗。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深陷中年危機的官員、《隐秘的角落》裡瞻前顧後、心有苦衷的朱朝陽爸爸、《革命者》中的偉人李大钊……張頌文總能給人驚喜。

《不止不休》中的黃江和韓東亦師亦友,他便是韓東20年後的樣子,理想的火光還未熄滅,仍信奉着“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的信條。

題材大膽,太久沒見的良心之作了

用張頌文的話來講,《不止不休》“講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我們”。

也如電影中的台詞:這世上的事,有哪件事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呢?

影片的英文名是“The Best is Yet to Come”,傳達的正是在更好的未來尚未來臨之時,我們須堅定向前,不止不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