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作者:老梁随筆雜談

《人生》是路遙的一個中篇小說,講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因為代課老師的崗位被人頂替,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的年代被路遙設定在1984年,路遙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人,不僅是《人生》另一部長篇巨制《平凡的世界》時間也是七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在偏遠的農村,對于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人來說,代課老師可能是改變他們命運的唯一機會。

如果失去了這個機會,高加林可能就是在陝北農村種一輩子地,最後以一個老農的身份過完他平凡而艱辛的一生。

小說的一開頭,就是一個陰雲密布的傍晚,高加林憋着一肚子氣回家,并給他的父母帶回來一次壞消息,他的書教不成了,代課老師的位子被村支書的兒子頂替了。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電視劇倒好,一開始就是高加林騎着二八大杠在瀝青公路上狂飙,在狹窄的小路上還玩起了現代的極限運動。騎着自行車上蹿下跳,幾乎把車踩得冒火星子。

導演是不是個傻冒來的,1984年的自行車不說相當于現在的豪車,但也是個稀罕物件。那個年代買自行車不是有錢就買得到的,沒有票據你再多的錢也隻能幹着急。

八十年代結婚的三大件,叫三轉一響,其中的一轉就是自行車,可想而知,那個時候自行車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不亞于現在的一台小轎車。

再說以高加林的家庭條件,他家是置辦不了自行車這樣的大件的。七八十年代煤礦勞工的月工資是三十幾塊錢,以農村人均月收入幾塊錢的八十年代,要攢一百多塊錢來買自行車,得攢到什麼時候。

高加林根本就沒把這台寶貴的二八大杠放在眼裡,不僅在路上一通亂造,到了學校像扔垃圾一樣往地上一扔。我記得到了九十年代,農村人對自行車都是視若珍寶,車子橫梁上都包着氣泡袋來保護漆皮。

還有1984年的瀝青公路是哪裡來的,導演是穿越了嗎?在陝北那個窮山溝,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晴天黃沙飛揚雨天黃水流淌,縣城都沒有瀝青路,導演可能是想告訴一下觀衆,農村的瀝青路是劇組給修的。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1984年岀現了電腦列印的橫幅,這種橫幅在十年後的1994年都沒有,電腦在1994年都還沒幾個人見過。1984年農村人剛剛吃飽肚子,邊遠農村都還沒有通電。我們村在整個九十年代,電力供應都不穩定,白天基本上不供電,晚上間歇性供電。

導演卻告訴觀衆在1984年的陝北,就有電腦列印的給學生打氣加油的橫幅。而且學生在考完後有撕課本狂歡的場景,導演你是個敗家子你知道嗎。1984年的課本在農村有大用處,農村卷煙上廁所用的都是課本作業本,你以為在1984年農村就用上了衛生紙,都是将課本揉一揉再當手紙用。

是以撕課本狂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不但是課本要留着用不能撕,就是能撕在那個年代的學生也幹不岀來這種事。剛剛改革開放沒幾年,老百姓的思想還普遍比較保守,誰動不動就大呼小叫,而且隻是考完試了,又不是他們都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那邊有瀝青路、機打橫幅,這邊卻要點蠟燭讀書,還是紅色的蠟燭。農村沒有通電之前,普遍都是一家兩個煤油燈,一個月去供銷社買兩斤煤油,這點煤油都省着點用,不然到時候會接不上。

導演卻讓一個農村家庭用上紅色蠟燭,導演知道蠟燭多少錢一支嗎,知道一支蠟燭能照多久嗎,知道農村人買得起紅蠟燭嗎,你就敢讓他們不用煤油燈用蠟燭。蠟燭是比煤油燈好用,但是也得讓人家有這個實力吧。

1984年,這些整齊劃一的課桌是從哪裡弄來的,這種單人課桌在這幾年才被學校采購,在八九十年代農村的課桌,都是兩個人一個桌子的。而且都是破爛不堪,修修補補過好多次的爛桌子。

1984年的農村還岀現了台燈、啤酒、飲料等物品,這些東西在1984年的農村人買得起嗎。啤酒飲料台燈,在1984年的北京還差不多,王朔、葉京、鄭曉龍他們那一代頑主可能消費得起。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央視《人生之路》硬傷多如牛毛,導演是按抗日神劇的模式拍年代劇

導演霍霍完抗戰劇,又開始霍霍年代劇,好多七八十年代的電視劇,男主角們都留着現代的發型,女主角都披着漂亮的頭發,穿着亮眼的白色衣服。

在七八十年代,女性最流行的發型是紮兩個大辮子,衣服不是藍色就是黑色。你敢穿五顔六色的衣服都沒地方買去,一直到了八九十年代,白襯衫“的确良”都是最拿得出手的衣服。

年代劇最貼近生活的要數幾十年前的《渴望》,不僅是穿着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都符合那個年代的人設。現在的導演可能要麼就是不知道,要麼就是故意這麼拍來找罵,觀衆越罵電視劇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