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要不斷學習

    2016-10-20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當個人電腦趕上10年前的超算時,我們不得不感歎硬體的發展程式設計開發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對世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知識和工具的更新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這就要求程式員始終需要學習。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計算機專業還能火幾年?“。這個問題非常好。類似的問題“搞程式設計的是吃青春飯”,所謂的“青春飯”,應該是指依賴20歲階段的身體和臉蛋兒,我一向認為:做程式設計的,很多工作内容是靠腦子來做的,為何成為了青春飯行業呢?還有一種觀點,怕學新的技能,就把以前學習的東西浪費了。比如學習App的,跑去做Web背景開發,這的确是有些浪費。但是,也不至于到讓人忍受不了的程度,學習的成本也沒有多高。而且,可遷移的程式設計經驗、項目經驗在新的崗位上依然有效。

  閱讀,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離開學校了,沒有狹義的老師了,但是,廣義上的老師有很多,注意點方式和技巧,前輩們還是很願意給新人講解行業知識和經驗的。但是,别人給出來的資訊都偏于表面、狹隘,需要自己主動的系統的去閱讀教材、各種材料來學習。是以,要舍得買書。

  我個人的經曆也在印證。在大學的時候,我攢錢買了第一個Android智能手機--魅族M9,我用了三年多吧。 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利用這塊兒3.5寸的螢幕看了不少材料,上不感興趣的課的時候,蹲廁所時,晚上熄燈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偶爾關注到了《程式員》這本雜志,CSDN出版的。在網上能夠看到往期的文章。我看的非常入迷,連着幾個晚上看到深夜,甚至一次看到了天亮。在宿舍裡,隻有我一個人沒有睡着,腦袋裡回放着那些我還沒有見到過的技術、工具和職業故事,感覺未來無限可能。那時候還在學校,買書的時候有些不舍得,隻買經典的書,其他的書到圖書館借。畢業後不久買了iPad,用這個看PDF 就友善很多了。那時候我需要看的一些英文的教材一般都買不到,隻有下載下傳PDF版本來看。對于我來講,閱讀教材是最快且全面的學習方式。

  還有寫作。無論是寫日記,還是寫blog,都是不錯的。我記得很早以前看了劉未鵬的“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深有同感。寫作,能夠減慢思維的速度,使其清晰化。有記錄,能幫助反思。  

  程式設計這個行業實在是很火爆,十年前就被說是已經到頂峰,現在依然是如此狀态。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選擇去做程式員。也有高中學曆人經過教育訓練班也加入了這個行業。我從畢業後就有輔助上司招人,其實大家是不太喜歡從教育訓練班出來的應聘者的。原因有三:履歷作假,基礎過差,無持續學習動力。我親見,教育訓練老師教學生各種作假技巧,實在令人無語,後有已逝的著名的教育訓練者代學生做面試題引起了巨大的社會讨論。對于國内的程式設計教育訓練行業,如北大青鳥之流,我大抵是反對的。我贊成老趙(http://blog.zhaojie.me/)的理念。我念書的時候,大學學費隻有5000,畢業時非常火爆的Android、iOS教育訓練費是 15K,三個多月的時間而已,相當于三年的大學學費,這學費不能說不高。教育訓練後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來還債。現階段的教育訓練班有幾大不妥的做法:

  • 過分宣傳行業火爆程度,誤導人進入教育訓練班
  • 揠苗助長的教育訓練方式,填鴨式教育,洗腦,自信心膨脹,讓學生以為學習完課程,就站到了行業的上層水準 
  • 傳播不良的行業風氣,教導作假

  其實,任何行業從業者都需要不斷學習,隻有更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計算機,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科學進步,從各個方面都在提高着效率。我們每個人最欠缺的隻是時間而已,畢業後五年十年,依然在看書學習,教育訓練老師教的那點東西,實在不值一提。

  或許三十年後,程式設計就會像實體化學一樣變成基礎學科,從國中就開始教授課程了。每個人都會,自稱程式員也不會帶來驕傲。我覺得“程式員”這個稱呼不是那麼恰當。教育訓練三個月出來能做工作是程式員,搞了十年計算機研究出來工作的博士也是程式員。就如同建築勞工,設計師,都說自己是做建築的,但是,這能一樣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 首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