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作者:知東營

一到春天,陝南就變成了陝A大軍,乃至西北各地旅人的出遊勝地。長安古城春景雖美,但與陝南三市相比,再好的花也隻能算是一日看盡,索然無味。

若你自陝西的樞紐西安出發,沿着G211、G210 等衆多“中國最美公路”或是西成高鐵翻越秦嶺,一山之隔,不過幾小時路程,鬧市喧嚷成了峰巒花海,平川沃野化作南國春光,赳赳秦腔變為柔婉漢調,餐桌上的面馍交響也換成了臘肉、雜糧與野菜的狂歡。一日之内,你便跨越了中國最為立體的南北分野。

秦嶺、大巴山之間,藏着陝西最為低調的一片地域——占陝西省總面積超過1/3 的陝南。對許多人而言,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武林外傳》裡來自漢中的佟湘玉,大概是為數不多陝南在全國舞台的出場時刻,但那一口“額滴神啊”明顯是關中腔,至于同樣位于陝南的安康與商洛,就更令人陌生了。

事實上,位于華夏“中心地帶”的陝南三市——渾身“四川味兒”的漢中,“秦頭楚尾”的安康,南北通達的商洛,身兼秦風楚韻、川味隴情,是最靈秀,最多彩的陝西。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大西北的“小江南”

陝南的陽春三月,100多萬畝油菜花,點染了整個漢中盆地,也彌散至安康山川,堪稱春日油菜花全國北征裡最宏大的一場戰役。而這,不過是陝南之春的序幕,西鄉的櫻桃溝,留壩的櫻花,商洛山麓盛開的杜鵑花,風姿萬千,等春夏之交時到了商洛棣花鎮,還可以看到“蓮葉何田田”的荷花水鄉……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漢中盆地被油菜花渲染成斑駁的黃色。攝影/滕洪亮

這座陝西後花園,在秋日更會迎來她的“黃金時代”,每逢秦嶺被缤紛秋色覆寫,旅者便從全國各地向西安集結,再沿着開拓千年後新生的古道向陝南進發。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漢中油菜花田裡,開往春天的列車。攝影/趙洪濤

這些道路上,秦漢、三國、明清等時期的諸多古迹交相輝映,也别有當代生活的妙趣,譬如翻越G211國道知名的黃花嶺-廣貨街段,經過商洛,在安康旬陽附近就能看到“985公裡“的界碑,不時便有學子家長來此地“求個福氣”。

陝南山地裡,“小伊犁”“小林芝”“小武當”等風景勝地數不勝數,若以層次豐富的四季景觀來看,這裡已然不是形似江南,而是遠勝江南了。

名山荟萃的“華夏龍脈”秦嶺,造就了陝南氣質。秦嶺,這道綿延近1600公裡,以億萬年時光偉力揮就的大寫意,以一山之隔,阻擋海洋氣團北上,削弱北方寒流南下,讓陝南的大半地區四季如春。

秦嶺北側高峰林立,斷崖千尺,多有華山、太白山等名山險峻“争峰”,秦嶺南坡則平緩綿長,植被茂密,水汽充足,化作七萬餘條河水溪流,造就千溝萬壑。青山綠水,四季溫潤,又孕育衆多生靈,朱鹮這一珍禽國寶,就是在秦嶺南麓的漢中洋縣被重新發現,如今成為此地的閃耀名片。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在溪水邊守候獵物的朱鹮。攝影/吳學文

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亦自秦嶺南麓而生,這條多年平均徑流量約577億立方米的大河,每年為湖北輸入了近一整條黃河的水量。漢江主脈一路東去,注入丹江口水庫,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讓秦嶺之水直抵京畿,潤澤天下。

漢江支流長河萬千,因而陝南也多有因水利工程而生的河湖勝景,譬如素有“陝西千島湖”之稱的安康瀛湖,人們在周邊種茶采桑,甚至修起了“蘇州園林”。但秦巴山地又為這秀美水鄉增添了壯闊之氣,如商洛仙鵝湖,兩岸怪石嶙峋,猶如天地之間的盆景,正是一處處人力與天然造化共同寫就的神來之筆。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秦巴山地裡的商洛山水,兼具險奇與秀麗。攝影/李海

秦嶺、大巴山,與漢江、嘉陵江等河流一道,勾勒出了陝南“北國江南”的基本樣貌與靈秀底蘊。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最北方的南方,如何聯結中國的腹心?

所謂“北國江南”,隻是看陝南的第一印象,若切身探訪,雖然陝南三市都身具南國之風情,但也各有千秋。

從地形上看,漢中“兩山夾一川”,安康“三山夾兩川”,商洛則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若看氣象物候,西邊的漢中油菜花漫山遍野,春光明媚,東邊的商洛則四季氣溫日常低于西安,最近甚至大雪紛飛,享受了“供暖延期”的待遇。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安康南宮山,是大巴山區的風景之勝。攝影/李文博

陝南人的畫風,就更多元了。西南官話是陝南人鄉音的基底,但漢中西北和甘肅老鄉無縫對接,商洛北邊則大都操着一口關中腔,等到了安康、商洛南部,你還會遇到說江淮官話、湘贛方言甚至廣東話與“地瓜腔”的老鄉……乃至于在陝南,用國語進行交流可能才是最佳解決方案。

于是,一個精通八方語言的陝南人走出家鄉,在面對“你從哪裡來”的終極問題時,總會陷入“我到底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的糾結裡。

陝南三市“不南不北”的特質,皆可以從自東向西細密長流的水系與南北山脈上的諸多孔道間找到答案。

陝南周邊,是古代中國内陸最重要的幾個政治、經濟和文化要地——西北、西南方向,是西安、成都這對“天府之國”上的雙子星。陝南,正是曆史上諸多蜀道的樞紐,如今仍然深刻影響着陝甘川三地的交通格局。

東北方向,洛水直抵伊洛平原上的十三朝古都洛陽;東南方向,漢水則滋養出江漢平原上的鑽石樞紐“大武漢”。是以,陝南三市的戰略地位不言自明,亂世為必争之地;盛世則成商貿重鎮。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漢中的谷地“壩子”衆多,非常适宜生存。攝影/張永鋒

于是,漢中、安康、商洛在曆史上或自成一方,或歸于巴蜀,或屬于楚地,其後才因山川形變,犬牙交錯的格局,共同成為老陝的一部分。周邊幾大要地在華夏的長卷裡此起彼落,陝南三地的命運亦波瀾壯闊,依次在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

第一個閃亮登場的,是很不陝西,渾身川味的漢中。

深深銘刻在華夏血脈裡的“漢”之一字,就緣起于此。當初漢中王劉邦在這裡崛起,先是沿秦楚古道攻略關中,後又在楚漢相争中演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精彩戰例,終于以“漢”為國号,定都長安。此後,漢中曆來為天下要地,近代更是因水路商貿興盛,一度成為僅次于西安的“陝西第二城”。

第二個留下印記的,是北望長安,東連巴楚的商洛。

因商山、洛河得名的商洛,曾屬楚地,後歸三秦,為長安崛起時的京畿要地。商於古道起于商洛,通達南陽乃至江南、嶺南,連接配接起中原與南國的文脈。一位位文人墨客走過這條“商山名利路”,總免不了留下“雞聲茅店月”“雲橫秦嶺家何在”等人生慨歎。

時至明清之際,“湖廣填四川”的曆史交響滾滾而來,其中一路沿陝南水道而上,便蕩漾出“湖廣填陝南”的餘韻。于是,商洛與早在戰國時期就成為“秦頭楚尾一大都會”的安康,在這段大遷徙裡趁勢崛起。陝南,正式由連接配接蜀地與關中的通路,成為中國腹心地帶的樞要所在。

相較于長江、大運河的浩蕩水流,陝南看似被秦巴山地圍成了封閉的“喇叭”形狀,但山川奇而不險,水網衆多,舟楫之利,車馬通達,并不弱于大江大河,從西端“雞鳴三省”的漢中青木川古鎮,到東端的龍駒寨、漫川關,連綿不絕的南方古鎮,綴成秦巴山川裡的珠鍊。

若你從漢中出發一路向東,探訪這些如今仍充滿生機的水鄉古鎮,便可看到南方的青瓦房逐漸幻變為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荊楚建築的台基牌樓。陝南各地鄉民,如今依然與水相親。早起在漢江之畔遊泳晨練,唱的是荊楚水鄉的溫軟漢調,每逢節慶,則喜好劃龍舟,搶鴨子,盡顯水鄉居民之雄健。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安康,賽龍舟,搶鴨子。攝影/邵向東

陝南,就在這一處處水陸古鎮之間,迎來送往古今天下之人,廣納四方的文化要蘊。此地子民,亦是心懷靈秀,志在萬裡。

如自漢中城固出發的張骞,在達成鑿空西域,開拓西南這一壯舉之前,少不了在秦嶺的千山萬壑裡幾番曆練。又如商洛丹鳳的賈平凹,則将家鄉的山水意趣與古都西安的蕭疏之味相和,以其怪拙空靈的文風,與關中人陳忠實的樸實厚重,陝北人路遙的豪勇進取一道,鑄就了轟動全國的文學“陝軍東征”。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漢調二簧,也流行于湖北各地。攝影/邵向東

千年以降,在陝南水陸并進的路網廊道裡,流淌的是車船、貨物與人心響往,沉積的是古鎮、亭閣與錦繡華章,兼具北之雄壯與南之溫潤的陝南氣質,如是形成,如今仍然強烈影響着三市的人文風貌。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陝南味道,如何濃縮中國?

秦嶺與大巴山,捏出陝南的清秀面貌,漢江、嘉陵江、洛河等流水綿長,潤澤其文化根骨,而最多元豐富的陝西,藏在陝南的人間百味裡。

如果你有幸結識一位陝南老鄉,他/她的行囊裡,一年四季都不乏驚喜。春有漢中仙毫、商南鹿茗、紫陽毛尖,初夏有“江南第一佳果”枇杷,秋日有大山裡的猕猴桃、城固蜜桔與形似雞爪的拐棗,冬日則有山野臘味。陝南物産之豐蘊,由此可見一斑。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勉縣茶園,亦有花香。攝影/趙洪濤

這裡的日常美味,更是連接配接起每一個中國人的胃。西北人血管裡流淌的漿水與油潑辣子,西南大山裡的臘肉排骨與玉米粑粑,北國豪邁的面食馍餅,比之南方江海口味不遑多讓的褒河魚鮮,就連嶺南老廣們在此吃一口漢中熱面皮,也不免會想起家鄉河粉、腸粉那柔軟香滑的口感。

單說主食,就彙聚了陝北雜糧和關中面食的精萃,無論是種類、吃法還是與其他風味的搭配,都變化萬千。畢竟,陝南地形多元,谷地壩子裡是稻與麥,山地上則是洋芋苞谷(洋芋玉米)與各色雜糧的樂土。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圖1攝影/邵向東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從上到下分别是安康蒸面、商洛花圈馍。圖2攝影/康輝

漢中熱面皮,要搭配漿水菜豆腐;安康蒸面,以芝麻醬調味最道地;等到了山地衆多的商洛,則有了以雜糧粉條為餡料的水煎包配上豆漿或者稀糊湯。此外,還有核桃馍、炕炕馍、花圈馍等衆多面點,厚重紮實中帶着幾分靈巧。

吃在陝南,還可以看到這裡與周邊諸地人文風物的絲縷勾連。就說漢中美食的代表——熱面皮,若看其磨米粉蒸制的方式,簡直是隔壁山區甘肅隴南米皮以及四川廣元熱涼面的“異父異母親兄弟”,但那油潑辣子(油辣子)的關鍵調味,又一如雞尾酒般口味微妙。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原材料為米粉磨漿的漢中熱面皮。當地方言“面面”指細密的粉末。攝影/胡文凱

陝南風味偏近川渝,于是家家戶戶都是吃豬大師,一口豬百樣吃法,還要挂成臘肉,增長滋味。在漢中佛坪、勉縣以及安康一帶,更藏着一道由豬肉、豆腐、豬血揉捏而成的狠菜血粑粑(血豆腐)。這道菜流傳甚廣,東至湖南邵陽、南至雲貴高原的旅者,都能在此收獲一份家鄉風味的驚喜。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圖1:曬臘肉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圖2:捏制血粑粑(血豆腐)。攝影/邵向東

陝南濕潤的氣候,還為當地味道加持了時光綿長。陝南人,是陝西的釀酒大師,山野雜糧,四季佳果,都是他們手裡的上好材料。像是大桶小桶裡盛滿的甘蔗酒、包谷酒、杆杆酒們,度數雖然不高,但在秉持“賓至如歸、主無欺客 ” 的陝南老鄉手裡,一兩杯就讓訪客的感情濃度突破極限,“背不住了”(陝甘方言,承受不了)。這時候,什麼南北差異,都已不再重要,腦海裡隻有雲山霧繞的陝南仙境,不知今夕何夕。

參考資料:

明清陝西商業地理研究 張萍

曆史時期陝南漢江走廊 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研究 陶衛甯

西北人去哪過春天?這個“最北的南方”赢麻了

-END-

來源|新周刊微信公衆号、文章來自于:道地風物 ,作者:風物菌,文 | 後果,圖檔編輯 | 奈福,制圖 | 東子,封圖 | 滕洪亮

聲明|文中圖檔、視訊及内容均轉自原文章,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或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