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作者:北鬥維斟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在遠古時代,黃河是一條比較清澈的河流,被稱為“河水”。從春秋時期開始,黃河逐漸變得渾濁,到漢代已經在華北平原形成一條地上河。黃河經常泛濫,給下遊的居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為了治理黃河,兩漢不斷努力,終于在東漢中期成功。此後,黃河安定了大約800年,到唐朝後期才再次泛濫。那麼,漢朝人是如何成功治理了黃河的呢?

一,黃河如何成為了一條“害河”

在夏商時期,中國的氣候比較溫暖濕潤,亞熱帶北移到了燕山一帶。那時候的黃河流域一片郁郁蔥蔥,就連黃土高原都到處分布着森林。夏商周時期黃河古道比較固定,被稱為“禹河”,可見當時生态環境是非常不錯的。根據《中國曆史地理》的研究,夏商周時期的中國的森林覆寫率可以達到50%左右。當時的黃河中下遊地區草木茂盛、野獸逼人,關中地區,也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西周時期的黃土高原森林分布情況

但是這種情況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發生變化。該時期,社會大變革,出現了鐵犁牛耕,土地的開發加速了。整個北方開始了空前的土地開發運動,人口也随之大規模增長。土地在開發,森林也就随之減少。史載戰國時期的河南“無長林”,山東地區“無林澤之饒”,而黃土高原的森林也急劇減少。

黃土高原原本就是一個非常疏松的高原,這裡開發難度小,是以成為三晉和秦國農業開發的主要地區之一。而黃土高原地處于季風區到非季風區的過渡地帶,這裡的森林雖多,但是一旦破壞,就很難重新生長。大量的森林開發後,黃土高原就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會随着支流流入黃河。另外,森林破壞後,河流涵養水源的能力下降,導緻了黃河之水的季節配置設定更加不均勻,夏季泛濫的危險性就增加了。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黃土高原

黃河泥沙增多,過去清澈的河水逐漸成為了黃河。由于泥沙不斷淤泥河道,黃河的河道不斷擡高,于是逐漸成為了一條“害河”。前602年,黃河發生了曆史上記載的第一次大改道,新的黃河在禹河之南形成了一條新河。

黃河的每一次改道,都是一次大規模的泛濫。該時期,黃河沿岸的各諸侯為了防止黃河泛濫,紛紛在黃河沿岸修建堤壩,當時的諸侯會盟就特别強調不準随意挖開堤壩。但是黃河的泥沙依然會不斷淤積,于是黃河的河床會不斷提高,而堤壩也就越修越高。黃河自此成為了“地上河”。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黃河改道情況

在西漢時期,黃河中的泥沙含量已經十分驚人,達到了“一石水六鬥泥”的局面。西漢時期的黃河堤壩高達2米到10米,可這依然不能阻礙黃河的潰堤。前168年,黃河在河南延津發生了決堤,淹沒了華北大片地區。從前168年到69年的237年間,黃河改道了5次、發生了大的決堤10次。可見,黃河泛濫已經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

前168年的黃河決堤後,漢文帝立即下诏治理,發“堤吏卒郡數千人,伐買薪石之費歲數千萬”用以增修堤壩。然而,修建堤壩是隻能算是臨時性的措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黃河決堤的危害。前138年,黃河又在平原郡決堤。前132年,黃河在頓丘決堤;同年,黃河又在濮陽瓠子決堤,導緻16個郡被淹沒,史稱“城郭壞沮,稸積漂流,百姓木栖,下裡無廬”。

二,到底是人禍還是天災?

黃河泛濫了,但是人們對于黃河泛濫的認識卻嚴重不足。前138年,黃河在頓丘和瓠子決堤了,漢武帝立即調遣10萬人去修建堤壩,但是新修的堤壩又很快被沖毀了。而當時的丞相田蚡的土地在河北,他認為黃河南堤崩壞了,就有利于保護自己的田園,于是他向漢武帝建議不要人為堵塞黃河的流向,因為這是天意。這套說辭就是有些人經常挂在嘴邊的:不要試圖改變自然,不然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而漢武帝還真的聽信了田蚡的說辭,于是沒有修建堤壩,任由黃河在黃淮一帶泛濫了20年,給這裡的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直到109年,漢武帝下令修好了瓠子口的堤壩。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1938年花園口決堤

可是不久,黃河又在河北館陶決堤了,還好這次決堤的規模不大,隻是從黃河主幹中分流出了一條新河,史稱“屯氏河”。這條新的出現分擔了黃河幹流排洪壓力,是以漢武帝沒有加以堵塞,于是兩河并流入海長達70年。

漢元帝年間,黃河又在清河靈鳴犢口決口泛濫,導緻屯氏河斷流。成帝年間,清河都尉馮逡建議疏通“屯氏河”,但是博士許商通過計算後認為工程量太大,于是就加以阻止,使得該工程未能進行。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漢代經學家許商,也是漢代的治水“磚家”

僅僅三年後(前28年),黃河就在館陶決堤,兖州和豫州受到嚴重的洪澇災害,“凡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餘頃,深者丈,壞敗官亭室廬四萬所”。水利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大計,怎麼能夠用簡單的經濟賬來算呢?事情發生後,禦史大夫尹忠引咎自殺,不過許商卻安然無恙。事後,漢成帝一方面派王延世修築堤壩,一方面赈災,才渡過了危機。工程完畢,漢成帝高興地改元“河平”。

前17年,丞相史楊焉說底柱山阻擋了黃河的流勢,提出把山挖了。漢成帝欣然同意,很快就開工。結果,開鑿大山的石頭掉落到了黃河中,反而把黃河堵塞了,導緻黃河泛濫,“灌縣邑一十一,敗官亭民舍四萬餘所”。這件事,不顧實際情況,将好心辦成了壞事。

黃河泛濫後,河堤都尉許商與丞相史孫禁共同去視察情況,孫禁建議黃河距離入海口500裡的地方開一個口分流洪水。但是許商卻認為這條線路不符合“禹河”線路,因而拒絕。當年的禹河早就淤塞了,怎麼能排洪呢?許商這種泥古不化的思想導緻這次治理黃河失敗,随後朝廷上對于黃河泛濫就是聽之任之。公元11年,黃河再次發生決堤,王莽無暇顧及,使得黃河自此泛濫了近60年,給無數人帶來沉重的災難。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可見,西漢時期黃河之是以總是反複泛濫,除了黃河本身原因之外,人禍也是不可忽視的。當時治理黃河的“專家”們還提出了各種不可思議的方案,齊人延年建議讓黃河在陰山一帶改道,然後流入匈奴,這就是讓黃河從低海拔地區流向高海拔地區,十分荒謬。王莽時期,禦史韓牧為了附和王莽的複古心态,提出讓黃河恢複到禹貢九河的狀态入海。長水校尉關并認為大禹時期人口稀少,是以水患少,是以他建議把黃河下遊的居民全部搬空,流出空地讓黃河泛濫。

而這些“專家”的意見在朝廷還有大量的人附和,導緻治理黃河無法成功進行。

三,王景治河:真正的實踐出真知

東漢建立時,黃河已經泛濫了幾十年,陽武令張祀建議改修堤防。然而另外一位“專家”樂俊卻極力反對,他認為這是勞民傷财,不符合休養生息的原則。光武帝當時也認為挺花錢,就沒有下令修築堤壩。

可是,黃河泛濫越來越嚴重,黃河的治理必須要提上日程。到了69年,漢明帝重新讓大家讨論治理黃河的事情,結果朝廷的大臣有的說不要管,有的說要管,雙方面紅耳赤。當時,曾經有治水經曆的王景被漢明帝召來參加了會議,王景見大家争論不出結果,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很快,漢明帝就重用王景主持治理黃河。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王景接到任務後,并沒有像其他“專家”一樣在辦公室喝酒玩樂,而是馬不停蹄地到現場勘察情況。為了搞清楚黃河泛濫的問題,他沿着黃河走了很長的道路。經過辛苦的考察,他終于搞清楚黃河治理不好的根源,那就是黃河河道太高了,再怎麼堵也堵不住。于是王景選擇從荥陽東到千乘海口的500公裡開鑿了一條新的河道,并修建堤壩限制河水。同時,王景還在黃河幹流上開鑿了多條分洪管道,以減輕黃河主幹的排洪壓力。

如此巨大的工程,如果給一半的官員來幹,那起碼要幾年時間,而且從中會撈取大量的油水,說不定還會搞出個什麼官逼民反。但是王景很利索,在他雷厲風行的帶動下,僅僅一年就把這項大國工程完成了,而且是出色地完成。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王景治理黃河是史上第一次通過人工給黃河開鑿一條新河流,這給現代中國治理黃河提供了一個案例。新河的河床地,河道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淤積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王景還開鑿了汴渠,讓黃河和淮河之間的水上交通得以恢複。

自從王景治理黃河之後,黃河在之後的800年間就沒有泛濫。直到893年,黃河才出現改道。而自從893年之後的1000年間,黃河決堤次數多達1500次,改道數次。是以,人們将王景治河到893年800年稱為“安流期”。

當然,王景治理黃河也不是根本上來治理。如果要從根本上治理,就必須要恢複黃土高原的生态,王景作為古人,有時代的局限性,這是沒法改變的。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如今,黃土高原通過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使得森林覆寫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态有所恢複。上遊的生态恢複後,就可以按照王景的方法,給黃河重新開鑿一條新線路,将地上懸河恢複為正常河道,并修建黃河到海河、淮河的航道,恢複黃河的航運。我想,我們這個時代應該要徹底治理黃河了。

漢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黃河從此安定了800年,堪稱奇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