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1918年到1919年期間,在全球流行的那場大的流感。據最早的官方統計,這場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大概有2100萬。但是後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深入研究,這個死亡人數的數字不斷地攀升,上升到了5000萬。這是非常嚴重的一次人類曆史上重大的災難,而也就是這場災難,使得人類的醫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在是公共醫學這方面。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首先我們來澄清第一個問題。很多人把1

918年的這場大流感稱作“西班牙流感”。原因并不是因為這場流感是從西班牙爆發的,而是因為西班牙當年在一戰當中是一個中立國。但是為什麼會被叫作西班牙流感?因為當時美國、英國、德國,這些交戰國全部都處在一戰的戰争狀态當中。是以他們所有的媒體都采取着嚴格的媒體管制,在報紙上幾乎看不到關于流感的讨論,而西班牙是一個中立國,是以1918年5月,流感在西班牙爆發的時候,西班牙的媒體上充滿着大量的關于流感的讨論,于是大家就把這個流感的名字定為“西班牙流感”。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在人類的醫學曆史上,在早期是會用這個疾病的發源地作為一個疾病的名稱的命名。但是後來人們慢慢發現,我們通過看一個疾病從哪兒爆發,很難真的确定這個病毒就是從這個地方發源的。因為所有病毒的發源,都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情,是以不能夠簡單地用一個地區的名字來命名一個疾病。

因為醫學專家認為,所有的這些流行性疾病都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不能夠用一個區域的名字來命名一場大的疾病。是以我們今天不再把它叫作“西班牙流感”,而把它叫作1918年的大流感。

這場流感有多麼嚴重,我們先概述一下。作者說,沒有人能夠知道真正的死亡人數,但如果估計是對的話,那麼流感病毒就導緻了當時8%~10%的青年人喪命。注意不是患病的8%~10%,而是所有人口當中的青年人8%~10%的死亡。為什麼?因為在那一次的流感中,年輕人首當其沖地成為受害者。它在年輕人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症狀,要比在中老年人身上劇烈得多,說“他們死得又快又慘烈,盡管大流感持續了兩年多,但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在24周之内就死去了。這些死者中,又有一大半是在更短的時間,也就是1918年9月中旬到12月上旬期間死亡的。大流感在一年内殺死的人,比中世紀黑死病在一個世紀内殺死的人還多。”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我在讀完了這麼厚的一本書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裡邊有特别多的前車之鑒值得我們學習。一場大的流感對于人類是一次重要的挑戰和洗禮,我們也希望經過我們這一次全球性的疫情之後,人類能夠取得進一步長足的進步。

首先我們從醫學的發展史的角度,來看這個流感的地位。大家知道在1918年,或者說在19世紀末期那個時候,美國醫學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場景之中?這個真的讓我非常意外,就是隻需要交學費就能夠上學。而且最讓這個醫學院喪失地位的一件事就是,醫學院的所有教授的收入完全來自學生的學費。也就是說你無論招多少學生,學生交的學費就給教授發了工資了。

這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從希波克拉底開始,就有醫生的希波克拉底宣言了。但是從希波克拉底以後的大概1000多年當中,一旦你的這個身體出現了問題,那好,放血。放多少呢?放一盆。華盛頓就是因為放血療法死亡。然後醫生經常講的話是說,病已經治好了,但是他已經死了。醫生認為,患者要跟疾病作鬥争,你必須拿出勇氣。

包括英國國王在晚年生病以後,就是牛頓那個時代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也是用烙鐵烙他,然後給他放血。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是以在1900年之前,醫學在美國是沒有地位的。這裡邊有一個最有意思的事就是,著名的哈佛大學的校長艾略特,去看了一下他們醫學院的學生怎麼上課,看完了以後吓壞了。艾略特說:這樣的人如果跑到社會上将來去給别人治病,我是絕對不敢讓他們治病的。

是以艾略特提出了一個相當不過分的要求,就說我們哈佛醫學院的學生畢業的時候來一個考試,再讓他們畢業,行不行?這受到了大批教授的反對,原因是很多教授說,你怎麼能讓他考試呢?考試肯定過不了。他考試過不了,他就不會來報咱們這個醫學院,那我們就失業了,我們就沒有收入。美國的醫學院中,沒有顯微鏡,沒有解剖課,甚至沒有跟病人接觸的機會。這就是當時美國的醫學狀況,你想如果以這樣的狀況來應對1918年的大流感,那死亡的人數就會更多。

人與疾病鬥争的不朽傳奇

但是19世紀50年代的時候,法國人和德國人在醫學上取得了非常長足的進步。這裡邊有兩個劃時代意義的人物,法國的叫作巴斯德,德國的叫作科赫。他們兩個人發現,病人得病大部分是來自病菌。他們從病人的組織當中分離出了病菌,是以把人類帶入到了一個細胞病理學的時代。

#頭條創作挑戰賽#​#我要上 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