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作者:非凡橘子RM

13歲便繼承皇位,後又平定嫪毐叛亂,并吞六國,一統華夏。這樣一位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帝王,在位37年,聚财無數,他的陵寝建造時間甚至比他在位時間還要久,一直到秦二世二年才完全修築成功。秦始皇陵也成了中國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耗時最久、構思最豐的一座。這座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帝王陵墓,有着太多的秘密。為何将皇陵選址建在骊山且朝向正東?地宮内是否真的注滿水銀?是否真的有“長明燈”的存在?地宮内有沒有萬箭齊發的機關?秦始皇陵到底有沒有被盜?為何皇陵被發現這麼多年,一直沒有開始挖掘?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1974年3月,在距離秦始皇陵東面不遠處的西楊村,幾位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不少陶制人頭和肢體。這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便立即派考古人員展開了鑽探和發掘工作。當地面表層被清理後,一個被埋葬千年的奇迹出現在世人的面前,一批身披铠甲、手持兵器的武士俑和拖拉馬車的陶馬俑正立于深坑之中。随着秦兵馬俑的陸續發掘,這個神秘的秦始皇陵也就更加被人們關注。要說秦始皇陵,必然要說秦始皇其人。在無比混亂的春秋戰國時期,秦王嬴政憑借自己的雄才偉略一舉平定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多民族統一國家,被李贽贊為“千古一帝”。穩坐帝王之位的嬴政自然是不滿足的,他想要的不隻是一世為君,還有着“子孫萬世為君”的偉大願望。癡迷仙丹、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根本無法挽留頗頗老矣的生命。而在中國古代,依據禮制,帝王自上台起就會為自己修造死後所居的陵寝,這是他們一生的偉業之一。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自稱“始皇帝”的秦始皇嬴政,是極其相信神靈和風水之術的,于是修築富麗堂皇陵寝的宏圖偉業,在秦始皇帝業開始的第二年就提上了日程,且伴随了他一生的政治生涯。皇陵的修建規模,由當時的宰相李斯按照鹹陽都城規模設計,上将軍章邯負責監工,共征用了七十多萬人力進行修建,人數最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了八十萬。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規模之大、時間之久、人數之多,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修建史上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據記載,這個建于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共占地59.25平方公裡,相當于78個紫禁城的大小,距離當時秦朝的都城鹹陽近七十公裡,那為何定都鹹陽的秦始皇要把自己的陵寝修築在遠在骊山之北的山麓處呢?針對這一疑問,學術界流傳着諸多說法。有人以郦道元的《水經注》為據,認為“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就是說骊山的地勢再加以後期的引山水為河,構成了一個“枕金蹬銀”的富貴之勢,這樣一面背山,三面環水的地勢極其符合中國的風水玄學和擇山水而定穴的法則。是以,秦始皇才會選擇在遠在鹹陽之外的骊山修築陵寝。也有人從禮制方面來解說這一問題,因為秦始皇先祖的陵園建在臨潼以西的芷陽,按照古代“尊者在西,卑幼在東”的禮制,作為晚輩的始皇嬴政自然不能将自己的陵寝建在祖宗的西邊,隻能将自己陵寝建在芷陽以東,而骊山北麓具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符合禮制又對應風水,是以才在此處建築陵園,而陵園坐西向東的格局也與此禮制密切相關。還有人認為,秦始皇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為顯示自己尊貴,是以将自己從先祖修建陵園的芷陽一帶分離出來。但這一說法有失偏頗,畢竟嬴政13歲即位,39歲才真正一統天下,達到他所認為的“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高度,而陵寝的修建工作從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已開始,是以這一觀點并不能站得住腳。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秦始皇陵由内到外可分為地宮、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四個層次,各部分主次分明。而地宮是整個陵園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埋葬着那個偉大的始皇帝和無數的珍寶,上是星辰日月,下有山川河流。傳說秦始皇修建陵寝的時候,為了讓自己不被後人侵擾,不讓陪葬品被盜賊竊取,在地宮中注入了滿滿的水銀彙成江海河流。據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郦道元在《水經注》也說:秦始皇在地宮中“上畫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銀為四渎百川五嶽九州。”這樣的曆史記錄多年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畢竟無人進入過地宮深處,且地宮規模宏大,深藏于封土堆下三十多米,據考古發現地宮面積就有18萬平方米之大。這樣一個巨大的地宮若是以水銀灌為江河,那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噸量,這些水銀在遙遠的秦朝又能從何處得到呢?是以,曆年來人們對于史書的記載也持着懷疑的态度。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直到現代科技的發展,中國地質局采用物探對地宮深處進行了測量,确實發現秦始皇陵的地宮存在着明顯的汞異常,也就是我們俗說的“水銀”,試想一下,經過了兩千多年歲月的流逝和揮發後,還能探測到明顯的水銀元素,可見當時有關水銀河的傳說确有其事。不僅如此,考古從業人員還通過儀器發現,汞元素的分布呈現出東南和西南強、東北與西北弱的局面,再對比大陸的江海河流分布可以看出,這正好和大陸渤海、黃海的位置相符合。而這麼多的水銀來自何處?據考證,這些水銀大多是由當時被國家當作上賓禮待的巴寡婦清提供。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我們都知道,水銀是一種含有劇毒的揮發性物質,水銀河的存在也為開掘皇陵地宮的工作更難進行,因為根本無人能夠擔保在地宮打開後不受到水銀的危害。而且根據史書記載在地宮深處是“宮觀百官奇器珍怪”,是以秦始皇不僅挖掘建造了水銀河,還“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隻要有不安好心的盜墓賊進入地宮,就會觸發機關,引起萬箭齊發,怎樣也逃不過如雨一般密集的箭矢。而記錄中所提到的“以人魚膏為燈燭”,又被考古界稱為永明燈,這種燈實際上提煉的是鲸魚的油脂,一平方米油脂,能提供五千多天的照明,若是提取足夠的量,實作永明也許存在可能。但因地宮尚未打開,學界對人魚燈的認識還僅僅局限于史書的記載。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迷霧重重的秦始皇陵,在風雨飄零的兩千多年來始終離不開後世人對它的好奇和探究。據史書記載,楚霸王項羽攻破關東後,不僅大肆搜刮皇陵,還一把大火令陵園成為廢墟,這是秦始皇陵遭到的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人為破壞。後來的新莽時期、魏晉時期、唐代末年以及民國初期,都遭到過不同程度的盜掘和破壞。但地宮是否被盜,學術界給出的答案是:沒有!因為,首先在考古人員的勘探過程中發現,從秦始皇陵出土的銅制車馬位置來看,正處于地宮西邊墓道的耳室中。如果史料記載的地宮屢遭火焚和洗劫确有其事,那麼墓道旁的随葬品應當首先遭到破壞和洗劫才對,而這樣貴重的物品并未遭到破壞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其次,據考古資料顯示,秦始皇陵的地宮四周都有着厚達4米的細夯土牆,這些宮牆還被堅固的磚包砌了起來,土牆内側還有一道石質牆。這些宮牆和土城,結構清晰,沒有發現人為破壞的現象。就連通往地宮甬道中的五花土也沒有被人擾亂破壞的迹象。雖然在皇陵中發現了兩個盜洞,但這兩個直徑一米、深度不足九米的盜洞均遠離地宮,并沒有真的進入到秦始皇陵地宮之内。第三,經過考古人員的物探顯示,地宮内有着大量的水銀存在,更表明地宮未遭到盜掘,因為如果地宮被盜,那麼水銀就會順着盜洞揮發。最後,何況還有前面提到的機關弩為這座地下宮殿保駕護航!由此看來,這麼多年,并沒有人真正進入到地宮之中,秦始皇的身後安眠也如他所願沒有受到打擾。

中國第一座皇陵:秦始皇陵究竟有多神秘?為何兩千多年無人敢挖?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不免有很多人要問為何不開挖始皇地宮?那麼多的秘密都在地下沉睡,此時不喚更待何時?支援者列出種種好處,卻沒考慮到開挖成本之大,以及挖掘程中所會面臨的危險。難題如前面提到的水銀河、機關弩以及各種未知的危險,還有就是皇陵面積之廣,封土體積之大,開掘地宮絕不是一個假以時日就可以完成的小工程,要知道這可是動用了七十多萬人力、花費了近四十年才建成的皇家陵園。而且從人道主義而言,國家也早有明确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這是目前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執行的政策。這個秘密就讓他繼續沉睡下去,等到未來科技足夠發達、經濟實力足夠強大的那天,一切的謎底都會被解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