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穿戴裝置未來十大趨勢

CES官方公布,本月7号2014年CES展上,可穿戴産品的展位同比增加近四成,成了新主角。服裝企業、科技巨頭、硬體廠商都試圖擠進可穿戴的大門。英特爾将在CES展出自己的可穿戴裝置晶片,高通在展覽上将會展出智能手表。

  今年将會有大量的可穿戴裝置在CES展會上亮相,其中最為集中的區域将會是名為“手腕革命”(WristRevolution)的新展區,該展區将會有10家智能手表廠商展示自己的産品。

  CES一直是電子消費産品的“風向标”,這也預示了可穿戴裝置将會更加火熱。

  趨勢名額:★

  9.五年内可穿戴裝置市值500億元:由醫療可穿戴裝置推動

  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最新報告顯示,未來5年内,可穿戴裝置的整體市值将超過80億美元(約合483.97億人民币)。報告預計,可穿戴裝置市值的大幅增長預期,主要受益于醫療保健類可穿戴産品的推動。據CEA與市場研究機構Parks Associates聯合釋出的報告顯示,美國市場上的個人醫療保健類可穿戴産品的銷售、相關軟體及服務的總體營收,在未來5年内将激增142%。

  分析師稱,截至2018年,個人醫療保健類可穿戴産品的數量将從2013年的4000多萬台躍升至7000萬台。可穿戴産品的市場存在的主要障礙是,對于普通消費者或技術愛好者來說,谷歌眼鏡等高科技産品可能會顯得有些華而不實,但醫療保健類可穿戴産品則被認為更具實際意義。

  根據報告中的一項調查,在現有的手機使用者中,已有29%的使用者表示,出于健康因素的考慮,願意嘗使用可穿戴醫療裝置。

  趨勢名額:★★

  8.可穿戴裝置在衆籌平台突圍

  從Kickstarter到點名時間,這些存在已經有些日子的衆籌平台,開始在一年内聯手軟硬體裝置,特别是可穿戴裝置而大放異彩。

  2012年,全世界最成功的衆籌案例是美國的Kickstarter網站上一個有關智能手表的事件。它在60天之内籌到了1000萬美金的資金,這個融資量級相當于B輪或C輪融資的量級。

  硬體創業不像移動網際網路做APP可以快速疊代,每一次開模、每一次批量生産,每一次更新,十分耗費成本。衆籌平台正好可以幫助可穿戴裝置團隊快速啟動。

  由于可穿戴裝置産品的實物性,以及滿足小衆消費的特性,人們更願意為可穿戴裝置衆籌。這個概念類似于期貨,而不像衆籌别網際網路産品,可能就隻是一個虛拟的APP,沒有參與感。

  趨勢名額:★★☆

  7.可穿戴裝置的标準化零部件出現雛形

  電腦和手機之是以能成為大衆消費産品,與其标準化零部件有關。例如,雷軍想做一個新的品牌手機,他就可以找到上遊的螢幕供應商、處理器供應商,“組合”出一個新型手機。電腦和手機的零部件已經十分成熟,而可穿戴裝置也正在跨越這一步。

  康甯生産出立體玻璃适配可穿戴裝置,英特爾也推出了可穿戴裝置的晶片。未來,可穿戴裝置創業者也可以通過“組裝”這種簡便的方式,制作出各種有想象力的穿戴裝置。

  趨勢名額:★★☆

  6.上市服裝公司進軍可穿戴裝置領域

  毫無疑問,服裝公司的發展速度正面臨着大衰退,有趣的是他們找到了一條新出路——可穿戴裝置。近日,探路者、奧康國際等上市服裝企業公告稱,正在積極推進在可穿戴裝置上的布局。

  與美國知名服裝公司Nike相似,奧康國際目前正在研發定位鞋、計步鞋等高科技産品,将GPS技術與鞋子相結合,指明方位,計步鞋則能實時傳輸運動資料。

  而除了耐克,包括阿迪達斯、露露檸檬(Lululemon)在内的一些著名服裝和生活使用者品牌都已經進軍可穿戴裝置市場。

  趨勢名額:★★★

  5.國内巨頭湧入可穿戴裝置領域

  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涉足可穿戴裝置,比如奇虎360和百度,甚至是TCL、盛大都推出了相應的可穿戴裝置。

  而在趨勢的推動之下,國内巨頭們也會在可穿戴裝置領域,繼續試探。周鴻祎說:“你說可穿戴裝置是不是機會?用正确的廢話來講,它一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我們可以看到,最早的上網裝置從PC到Pad到手機,它們都是智能裝置,都能夠和網際網路、和雲端的資料發生互動,越來越多的裝置将互聯在一起,網際網路将無處不在,我覺得這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趨勢名額:★★★

  4.世界科技三巨頭谷歌、三星、蘋果助推可穿戴裝置趨勢

  科技界三大巨頭谷歌、三星、蘋果除了在手機領域競争激烈外,還把戰火燒到了可穿戴裝置領域。

  随着蘋果、谷歌和微軟等巨頭的加入,可穿戴裝置将在2014年迎來商業模式元年。世界科技巨頭的趨勢推動力是驚人的,可穿戴裝置概念将成為繼影視、手遊概念之後的又一投資熱點。

  近一年來,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大企業,絕大多數的風險投資,再加上相當一群科技信徒,已經把智能可穿戴裝置看成了最朝陽的産業。  盤點一下目前已經問世和即将問世的可穿戴裝置,基本包括四大類:運動和健康輔助的Jawbone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國内的咕咚手環、大麥計步器等;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機的獨立智能裝置iWatch、三星Gear、果殼智能手表;作為網際網路輔助産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類産品;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體感裝置MYO等。

  其中,蘋果、谷歌和微軟等行業巨頭各自創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态系統,有上千萬的開發者挖空心思去實作智能裝置的各種奇思妙想。智能可穿戴裝置擁有着很多的可能性。

  趨勢名額:★★★

  3.資本湧入

  戈壁資本的投資總監楊世毅預測:“就像2011年開始,各家機構都在關注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項目一樣,2014年開始,更多的資本将會投入軟硬結合的領域。”

  戈壁資本投資了環境監測軟體和硬體相結合的項目,目前正在兒童智能可穿戴裝置領域進行調研。IDG則投資了硬體的開源平台SeeedStudio。同樣做開源硬體平台的MakeBlock則獲得了北極光的投資。

  2013年以來,可穿戴技術創業投資案例已經超過50起。在市場較冷的時候,可穿戴技術卻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發展的風生水起。就像全民做手機的2010年,新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戰在可穿戴裝置市場正在打響。資本的熱捧,是今年可穿戴裝置起飛的助推器。

  趨勢名額:★★★☆

  2.開發者湧入

  googleglass和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裝置還沒有火起來,移動開發者已開始争前恐後地為這種新的裝置開發應用程式了,因為他們都認為可穿戴裝置是消費者科技行業中的下一個大熱門。

  移動遊戲開發商Glu Mobile的CEO Niccolo将可穿戴裝置與蘋果2007年推出的iPhone相提并論。

  “全新的應用生态系統即将誕生。”

  該公司針對谷歌眼鏡開發的首款遊戲Global Food Fight将于本月推出,Niccolo說:“那些把握機會、全力為可穿戴式電腦開發應用程式的公司将會變得炙手可熱,而那些猶豫不決的公司最終将會錯失良機。”

  例如,已經有2000個開發者,包括Glu公司,已獲得了為谷歌眼鏡開發應用程式的開發工具。矽谷創業公司Mind Pirate的移動遊戲Global Food Fight,證明了可穿戴裝置很适合于“微參與遊戲”,即30-90秒一關的遊戲。MindPirate公司推出了一項創業公司孵化計劃,給四名開發者提供資源,讓他們與加拿大多倫多電影教育訓練機構FilmCentre合作,專門為谷歌眼鏡和其他可佩戴式電腦裝置開發遊戲和應用程式。

  矽谷的創業者說:“一旦穿戴式裝置成為氣候,下一個新的數十億級别的公司就将會在這個領域産生。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關注這個領域的原因。”

  趨勢名額:★★★★

  1.消費市場成熟

  摩爾定律,定義了電子消費市場的繁榮。電子産品更新快,規模生産後成本急劇降低。這也促使了電子消費品,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産業之一。  如果可穿戴裝置産業一旦成型,高速的産品疊代速度,規模生産後的低成本都将會促使這個産業不斷加速。現在,可穿戴裝置産業缺的,隻是像當初iPhone證明智能手機一樣。可穿戴裝置還缺一個可以證明自己成功的代表性産品。

  趨勢名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