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德國留學可以做到經濟獨立嗎?

作者:樸實熊貓UV

因為之前寫的這一篇悄悄咪咪地被屏蔽了,是以重新發一遍,希望能給大家一些簡單的思路。重讀的時候發現文内一些資料又更新了,具體的以相關官網上資料為準。

我這篇文章肯定不是最詳盡的開源節流的攻略,在豆瓣許多小組都有更加詳細的具體到在超市買什麼的省錢攻略,網上關于留學生如何找兼職的文章也是一抓一大把,大家可以參考。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還是從一個個體的執行個體出發,來分析在德國留學盡快實作經濟獨立是否可行。先說結論:剛到德國的一年内就實作經濟獨立,完全不依靠父母,這是可能的,但是非常困難,因為适應新環境、找工作、學習等都需要時間成本;在到德國的兩到三年内實作經濟獨立,可能性是很大的,也并不需要過得非常辛苦、節省。

本文盡可能以某種邏輯結構展開,但主要還是想到哪說哪,不會特别嚴謹。

一、 節流

我剛到德國的第一年沒有任何收入,全靠父母的支援。

插一個題外話,像我前幾天廣播裡說的,中國的小孩出國留學大部分都還是有父母、家庭支援的,算是比較幸運了。德國有很多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其中有一部分是完全靠自己支付所有費用的,對于他們來說,打工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為了生存必須做的,好在德國提供給學生的工作機會不少,下文會提到。

關于國外的家長是不是到了十八歲就完全不再給小孩生活費,就我觀察到的例子,不是這樣的。父母仍然會在學費、生活費方面給予支援,但同時也要求小孩盡自己所能去試着賺錢。拿我之前的德國室友舉例,他來自德國南部非常富裕的地區,高中畢業的暑假被爸媽要求去打工賺取之後的生活費,他家算是中産家庭了,但父母仍然不是予取予求,還是主張讓小孩盡早獨立,他哥哥姐姐也是這樣的。

繼續說回我剛到德國第一年,當時德國的保證金還是700多歐一個月,一年是9000歐左右(現在已經漲到850歐/月,一年超過一萬歐了)。政府讓留學生在銀行裡當機這個保證金的目的就是確定每個月有基本的生活來源,也就是說,德國政府覺得每個月850歐能夠支撐留學生的基本生活。那到底能不能呢?

剛到德國的時候,我住在山上一個四人學生宿舍裡,一個月的租金是220歐(關鍵詞:東德,小城市,四人WG,山上,學生宿舍),一般來說房租是不可能這麼便宜的,因為1)學生宿舍很難申請到;2)有大學所在的城市房租一般會比同等條件但無大學的城市略高。

每一學期我還會交一個學期費,300歐出頭,這個包含一些雜費和公交學期票。但大學本身是沒有學費的。不過,現在北威州 (計劃中) 和巴登-符騰堡州已經開始向非歐盟學生征收學費,一個學期1500歐,這兩個州都很發達,大學也不少,是以對于很多申請者來說,這個對他們的申請還是有影響的。

網費也是按學期交的,一個學期30歐。

每個月必須付的賬單還有學生保險(當時90歐,現在已經漲到110歐),電視費(合租的話平攤下來不多,忘了),話費。

飲食方面。學校食堂的飯是統一的2.5歐一份,包含主食+水果或者甜點。不過從2020年開始,如果選甜點,要多付0.5歐了,這是物價上漲的很明顯的展現。食堂的咖啡和面包都很便宜,然後食堂桌子也非常寬敞,我經常去吃早飯,然後順便在食堂學習。因為我很不喜歡在圖書館學習,圖書館太安靜了,也不能吃東西。好懷念啊!

平常的采購我一般去Kaufland。Kaufland算是德國的中檔超市,但勝在非常大,一般都有兩層,同一樣商品可能有五個品牌供選擇,豐儉由人。學校附近還有一個Edeka,這是較高檔的超市,如果是經常購物的人,很明顯就能發現售價的差異。在Kaufland買一購物車的東西花的錢在Edeka可能隻能買一購物籃。當然還有更貴一點的有機超市bio company, denn's等等,我偶爾會在裡面買新鮮的有機水果蔬菜。

我到很後來才發現Too Good To Go這個軟體,就是一些面包店、超市提供當天沒賣完的面包或者蔬菜或者食物,如果在大城市的話,選擇會多一些,我偶爾也會用用。

因為住在山上,出門非常不友善,是以外食的頻率很低,偶爾才坐火車到柏林去吃個中餐/韓餐/日料。

以下是我當時平攤到一個月的硬性支出:

房租:220

學期費:50

網費+話費+電視費:30(大概)

保險:100

硬性支出差不多是500歐,其他的支出真的是依人而定,這麼算下來其實我當時的保證金是勉強能覆寫我生活所需的。

如果你剛好在需要交學費的州,或者在西德、南德、大城市等,那這個硬性支出肯定不隻這麼一點,甚至有可能500歐都不夠租房的。實在沒有辦法節流的情況下,就隻能開源了。

二、 開源

開源的辦法其實也不少。

我最先想說的是獎學金。德國有各種各樣的獎學金,并不僅僅是獎勵給成績好的學生。我當時就是太膽小加上德語不好,是以完全沒有想到要去申請獎學金。其實很多德國學生都會申請獎學金,隻要你符合要求,就可以試着申請,一定要試試!網上有更多相關的攻略可以參考一下!

第二個當然就是打工了。留學生簽證允許留學生每年工作120個全天或者240個半天,我猜測應該可以按8小時一天算,那麼一年可以工作960小時。德國目前的最低時薪是9.5歐元,那麼工作960小時,稅前可以獲得的年收入至少是9120歐元。如果是每月450歐以下的minijob,甚至不需要繳稅,哪怕需要繳稅,這個稅額都非常小,非常劃算。

我有一些同學從第二個學期就開始打工,我當時還有一個來自非洲的室友,她到德國的第二天,就先出門在一家餐廳找了當服務生的工作。

如果不是急需大量錢的情況,我非常不推薦去中餐廳打黑工(意思就是不簽合同,不計入上述120天),一是工作很累工資不高,二是沒有保障,各種微信群裡經常能看到中餐廳拖欠留學生工資的消息。

很多人擔心如果打工會影響學習,這個也是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的,德國規定學生在學期中一周工作時間不能超過20小時(義務實習除外),是以你最多一周隻能工作20小時,對于我來說,我覺得不會影響我的學習。

大多數學生工的上班時間是可以自己安排的,我當時就大多排到早上,強迫自己起床,不然很有可能沒課的時候就一直睡到中午。如果課程真的比較繁重,那也可以考慮減少每周工作時長到10小時(minijob),或者在課多的學期不打工,等到假期和課少的學期再打工。另外,學校假期期間,學生工每周可以工作40小時,是以收入又會增加了!

我學生時期有一年工作了600小時,另一年工作了960小時,算是很好地利用了打工時長。

我第二次做學生工的内容和我的專業相關,是以賺錢的同時也積累了經驗,對之後找工作也有幫助。不過,我的第一份學生工也是在研究所裡打雜,是以如果暫時做着和本專業無關的工作也不用着急。我之前有個南韓朋友,她因為學習用腦非常累,是以找學生工的時候刻意找咖啡館服務生、收銀這一類的體力勞動,對于她來說更輕松一點,而且同時她德語也變得很好,因為和客人交流很多。

還有别的一些臨時的工作,比如疫情前大城市經常有很多展會,可以去展會幫忙;比如現在疫情期間可以去檢測中心兼職;還有大學經常會有一些心理學、語言學實驗,作為志願者參加會有一定的補貼,我當時參加了一個和視覺相關的實驗,一共6次,每次1小時,最後一共給了80歐,還是挺可觀的!

三、 綜合

結合上面所說的,其實很容易發現,在小城市消費不高,但工作機會也少;在大城市工作機會多,但消費也水漲船高。不過現在由于疫情,德國很多公司都允許100%遠端辦公,對于住在小城市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可以去應聘各大城市的職位,但又享受小城市的低物價(差異主要展現在房租上)。

四、 記賬的重要性

我每次生活情況發生比較大的改變的時候,就會開始記賬,比如剛到德國的時候,從學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搬出來之後,開始工作之後……前兩次我大概記了兩個月,對每個月的支出大概有一點感受之後,就沒有再記了。

開始工作之後我又記了兩個月的賬,但是記得非常粗糙,就是把每天的支出寫在手賬本上。當時我計算出來,一個月下來,我的支出差不多是我工資的一半。然後我就覺得很開心,想着到年底怎麼着都能增加一些存款吧。

結果到了年底發現銀行賬戶的數字并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明顯的變化,其實是因為又很多小的支出我沒有寫下來,但這些小支出彙集到一起是很大一筆錢。比如,我畢業之後沒有辦公交卡,偶爾出門的時候買單次的車票,這筆錢我就沒有寫下來,但等我回看賬單的時候發現我一個月差不多會花40歐左右在車票上,這部分被我忽略了(但仍然比最便宜的月卡便宜)。還有一些别的零零碎碎的支出我都沒有記下來,過後就忘記了,隻有在最後看到銀行賬戶的時候才會意識到,錢都到哪裡去了呢?

是以今年年初我又開始記賬,一是因為我年底搬了家,算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化;二是我這次準備非常詳盡地記錄每一筆支出,使用了記賬APP,這樣能看到支出的配置設定,比較有意義。目前剛記了半個月,看不出什麼,等到兩個月左右的時候再來和大家分享。

五、 現在

我個人來說,是從第三年開始經濟獨立的。第二年我找的兩份兼職,一份每周隻有10小時,後來的一份是超低薪實習。直到第三年我開始了正式的學生工工作,我才做到收支平衡并且有少量盈餘。根據我上面給出的基本數字,其實不難算出大概的情況。

當然,我平常生活也不算特别節省,我每周外食1到2次,其餘時間自己做飯,不點外賣。因為我非常喜歡逛博物館看展覽看電影看音樂會,是以每個月在這上面會有一筆支出。好在大城市有很多這樣的文藝活動,并且對于學生有非常優惠的價格,是以學生時代我利用各種博物館卡、演出卡低價看了很多展覽和演出。疫情開始的那一整年都沒有這方面的支出,然後去年年中開始才又重新開始有這一筆支出。不過畢業之後,發現之前支付的門票現在全部要翻倍了,也變得謹慎起來,朋友說了不好看的電影/展覽,以前還會抱着獵奇的想法去看看,現在就省錢不去了哈哈。

另一個支出的大頭就是旅行。我差不多一年遠途旅行3次左右,不過旅行花的錢有一部分來自我大學時候的存款,是以存錢還是有必要的。還有每次搬家、簡單裝修會有一筆較大的支出,這部分我下此再詳細寫。

除了租的房子不同以外,我從學生時代到現在的生活水準、習慣等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唯一有變化的應該是,以前我會買一些比較便宜的東西(衣服、家具、小物品等等)但是買很多,而現在的消費習慣變為買稍微貴一點的東西,但是減少購買的數量和頻率,花出去的總額很相似,我覺得兩種消費習慣沒有孰優孰劣,都是看個人的喜好了。

寫了這麼多,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現在擷取資訊的方式太多了,是以經常會被别人的生活吸引。從成年到現在,我中途也嘗試過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精緻生活,比如環保,比如極簡,比如減少肉食,比如非常節約地生活,但最後發現它們都不适合我,近一兩年才慢慢找到一點感覺,并且希望能用這種方式繼續生活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