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德国留学可以做到经济独立吗?

作者:朴实熊猫UV

因为之前写的这一篇悄悄咪咪地被屏蔽了,所以重新发一遍,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简单的思路。重读的时候发现文内一些数据又更新了,具体的以相关官网上数据为准。

我这篇文章肯定不是最详尽的开源节流的攻略,在豆瓣许多小组都有更加详细的具体到在超市买什么的省钱攻略,网上关于留学生如何找兼职的文章也是一抓一大把,大家可以参考。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还是从一个个体的实例出发,来分析在德国留学尽快实现经济独立是否可行。先说结论:刚到德国的一年内就实现经济独立,完全不依靠父母,这是可能的,但是非常困难,因为适应新环境、找工作、学习等都需要时间成本;在到德国的两到三年内实现经济独立,可能性是很大的,也并不需要过得非常辛苦、节省。

本文尽可能以某种逻辑结构展开,但主要还是想到哪说哪,不会特别严谨。

一、 节流

我刚到德国的第一年没有任何收入,全靠父母的支持。

插一个题外话,像我前几天广播里说的,中国的小孩出国留学大部分都还是有父母、家庭支持的,算是比较幸运了。德国有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有一部分是完全靠自己支付所有费用的,对于他们来说,打工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为了生存必须做的,好在德国提供给学生的工作机会不少,下文会提到。

关于国外的家长是不是到了十八岁就完全不再给小孩生活费,就我观察到的例子,不是这样的。父母仍然会在学费、生活费方面给予支持,但同时也要求小孩尽自己所能去试着赚钱。拿我之前的德国室友举例,他来自德国南部非常富裕的地区,高中毕业的暑假被爸妈要求去打工赚取之后的生活费,他家算是中产家庭了,但父母仍然不是予取予求,还是主张让小孩尽早独立,他哥哥姐姐也是这样的。

继续说回我刚到德国第一年,当时德国的保证金还是700多欧一个月,一年是9000欧左右(现在已经涨到850欧/月,一年超过一万欧了)。政府让留学生在银行里冻结这个保证金的目的就是确保每个月有基本的生活来源,也就是说,德国政府觉得每个月850欧能够支撑留学生的基本生活。那到底能不能呢?

刚到德国的时候,我住在山上一个四人学生宿舍里,一个月的租金是220欧(关键词:东德,小城市,四人WG,山上,学生宿舍),一般来说房租是不可能这么便宜的,因为1)学生宿舍很难申请到;2)有大学所在的城市房租一般会比同等条件但无大学的城市略高。

每一学期我还会交一个学期费,300欧出头,这个包含一些杂费和公交学期票。但大学本身是没有学费的。不过,现在北威州 (计划中) 和巴登-符腾堡州已经开始向非欧盟学生征收学费,一个学期1500欧,这两个州都很发达,大学也不少,所以对于很多申请者来说,这个对他们的申请还是有影响的。

网费也是按学期交的,一个学期30欧。

每个月必须付的账单还有学生保险(当时90欧,现在已经涨到110欧),电视费(合租的话平摊下来不多,忘了),话费。

饮食方面。学校食堂的饭是统一的2.5欧一份,包含主食+水果或者甜点。不过从2020年开始,如果选甜点,要多付0.5欧了,这是物价上涨的很明显的体现。食堂的咖啡和面包都很便宜,然后食堂桌子也非常宽敞,我经常去吃早饭,然后顺便在食堂学习。因为我很不喜欢在图书馆学习,图书馆太安静了,也不能吃东西。好怀念啊!

平常的采购我一般去Kaufland。Kaufland算是德国的中档超市,但胜在非常大,一般都有两层,同一样商品可能有五个品牌供选择,丰俭由人。学校附近还有一个Edeka,这是较高档的超市,如果是经常购物的人,很明显就能发现售价的差异。在Kaufland买一购物车的东西花的钱在Edeka可能只能买一购物篮。当然还有更贵一点的有机超市bio company, denn's等等,我偶尔会在里面买新鲜的有机水果蔬菜。

我到很后来才发现Too Good To Go这个软件,就是一些面包店、超市提供当天没卖完的面包或者蔬菜或者食物,如果在大城市的话,选择会多一些,我偶尔也会用用。

因为住在山上,出门非常不方便,所以外食的频率很低,偶尔才坐火车到柏林去吃个中餐/韩餐/日料。

以下是我当时平摊到一个月的硬性支出:

房租:220

学期费:50

网费+话费+电视费:30(大概)

保险:100

硬性支出差不多是500欧,其他的支出真的是依人而定,这么算下来其实我当时的保证金是勉强能覆盖我生活所需的。

如果你刚好在需要交学费的州,或者在西德、南德、大城市等,那这个硬性支出肯定不只这么一点,甚至有可能500欧都不够租房的。实在没有办法节流的情况下,就只能开源了。

二、 开源

开源的办法其实也不少。

我最先想说的是奖学金。德国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并不仅仅是奖励给成绩好的学生。我当时就是太胆小加上德语不好,所以完全没有想到要去申请奖学金。其实很多德国学生都会申请奖学金,只要你符合要求,就可以试着申请,一定要试试!网上有更多相关的攻略可以参考一下!

第二个当然就是打工了。留学生签证允许留学生每年工作120个全天或者240个半天,我猜测应该可以按8小时一天算,那么一年可以工作960小时。德国目前的最低时薪是9.5欧元,那么工作960小时,税前可以获得的年收入至少是9120欧元。如果是每月450欧以下的minijob,甚至不需要缴税,哪怕需要缴税,这个税额都非常小,非常划算。

我有一些同学从第二个学期就开始打工,我当时还有一个来自非洲的室友,她到德国的第二天,就先出门在一家餐厅找了当服务生的工作。

如果不是急需大量钱的情况,我非常不推荐去中餐厅打黑工(意思就是不签合同,不计入上述120天),一是工作很累工资不高,二是没有保障,各种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中餐厅拖欠留学生工资的消息。

很多人担心如果打工会影响学习,这个也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的,德国规定学生在学期中一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义务实习除外),所以你最多一周只能工作20小时,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不会影响我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工的上班时间是可以自己安排的,我当时就大多排到早上,强迫自己起床,不然很有可能没课的时候就一直睡到中午。如果课程真的比较繁重,那也可以考虑减少每周工作时长到10小时(minijob),或者在课多的学期不打工,等到假期和课少的学期再打工。另外,学校假期期间,学生工每周可以工作40小时,所以收入又会增加了!

我学生时期有一年工作了600小时,另一年工作了960小时,算是很好地利用了打工时长。

我第二次做学生工的内容和我的专业相关,所以赚钱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对之后找工作也有帮助。不过,我的第一份学生工也是在研究所里打杂,所以如果暂时做着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也不用着急。我之前有个韩国朋友,她因为学习用脑非常累,所以找学生工的时候刻意找咖啡馆服务生、收银这一类的体力劳动,对于她来说更轻松一点,而且同时她德语也变得很好,因为和客人交流很多。

还有别的一些临时的工作,比如疫情前大城市经常有很多展会,可以去展会帮忙;比如现在疫情期间可以去检测中心兼职;还有大学经常会有一些心理学、语言学实验,作为志愿者参加会有一定的补贴,我当时参加了一个和视觉相关的实验,一共6次,每次1小时,最后一共给了80欧,还是挺可观的!

三、 综合

结合上面所说的,其实很容易发现,在小城市消费不高,但工作机会也少;在大城市工作机会多,但消费也水涨船高。不过现在由于疫情,德国很多公司都允许100%远程办公,对于住在小城市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去应聘各大城市的职位,但又享受小城市的低物价(差异主要体现在房租上)。

四、 记账的重要性

我每次生活情况发生比较大的改变的时候,就会开始记账,比如刚到德国的时候,从学生公寓搬出来之后,开始工作之后……前两次我大概记了两个月,对每个月的支出大概有一点感受之后,就没有再记了。

开始工作之后我又记了两个月的账,但是记得非常粗糙,就是把每天的支出写在手账本上。当时我计算出来,一个月下来,我的支出差不多是我工资的一半。然后我就觉得很开心,想着到年底怎么着都能增加一些存款吧。

结果到了年底发现银行账户的数字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明显的变化,其实是因为又很多小的支出我没有写下来,但这些小支出汇集到一起是很大一笔钱。比如,我毕业之后没有办公交卡,偶尔出门的时候买单次的车票,这笔钱我就没有写下来,但等我回看账单的时候发现我一个月差不多会花40欧左右在车票上,这部分被我忽略了(但仍然比最便宜的月卡便宜)。还有一些别的零零碎碎的支出我都没有记下来,过后就忘记了,只有在最后看到银行账户的时候才会意识到,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所以今年年初我又开始记账,一是因为我年底搬了家,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二是我这次准备非常详尽地记录每一笔支出,使用了记账APP,这样能看到支出的分配,比较有意义。目前刚记了半个月,看不出什么,等到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再来和大家分享。

五、 现在

我个人来说,是从第三年开始经济独立的。第二年我找的两份兼职,一份每周只有10小时,后来的一份是超低薪实习。直到第三年我开始了正式的学生工工作,我才做到收支平衡并且有少量盈余。根据我上面给出的基本数字,其实不难算出大概的情况。

当然,我平常生活也不算特别节省,我每周外食1到2次,其余时间自己做饭,不点外卖。因为我非常喜欢逛博物馆看展览看电影看音乐会,所以每个月在这上面会有一笔支出。好在大城市有很多这样的文艺活动,并且对于学生有非常优惠的价格,所以学生时代我利用各种博物馆卡、演出卡低价看了很多展览和演出。疫情开始的那一整年都没有这方面的支出,然后去年年中开始才又重新开始有这一笔支出。不过毕业之后,发现之前支付的门票现在全部要翻倍了,也变得谨慎起来,朋友说了不好看的电影/展览,以前还会抱着猎奇的想法去看看,现在就省钱不去了哈哈。

另一个支出的大头就是旅行。我差不多一年远途旅行3次左右,不过旅行花的钱有一部分来自我大学时候的存款,所以存钱还是有必要的。还有每次搬家、简单装修会有一笔较大的支出,这部分我下此再详细写。

除了租的房子不同以外,我从学生时代到现在的生活水平、习惯等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唯一有变化的应该是,以前我会买一些比较便宜的东西(衣服、家具、小物品等等)但是买很多,而现在的消费习惯变为买稍微贵一点的东西,但是减少购买的数量和频率,花出去的总额很相似,我觉得两种消费习惯没有孰优孰劣,都是看个人的喜好了。

写了这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了,所以经常会被别人的生活吸引。从成年到现在,我中途也尝试过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精致生活,比如环保,比如极简,比如减少肉食,比如非常节约地生活,但最后发现它们都不适合我,近一两年才慢慢找到一点感觉,并且希望能用这种方式继续生活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