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首《辛夷塢》,是唐朝詩人王維所作,
詩的内容單子成白話意思就是:
枝條頂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開放鮮紅美豔的花萼。
山澗口一片寂靜,沒有什麼人迹來往,但其還是紛紛開放,然後又獨自凋落。
“辛夷”指的就是芙蓉花、木芙蓉。
那芙蓉花是一種怎樣的花木呢?
芙蓉花,又叫木芙蓉、三變花、拒霜花。
其這些名字的由來,都是有原因的。
之是以叫“芙蓉花”,是因為它的花色,有白、有粉、有黃,猶如芙蓉出水,豔似菡萏展瓣,是以得名“芙蓉花”。
為什麼叫“木芙蓉”,這是因為其本身就為木本植物,是以叫“木芙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于“三變花”的得名因由,是因為芙蓉開花時,其花一日三變,是以稱為“三變花”。
而“拒霜花”則是因為芙蓉花晚秋時才開始開,晚秋之後,天氣逐漸好冷,而此時開放的芙蓉花,自然要經曆嚴寒降霜。
但就算如此,芙蓉花開的仍然很美豔,是以取名為“拒霜花”。
還有一些,由于其花瓣一半為銀白色,一半為粉紅色或紫色,是以稱為“鴛鴦芙蓉”。
芙蓉花美豔可愛,不僅具有很高觀賞價值,而且芙蓉花對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多種有害氣體,具有一定的吸收性,同時,其還有淨化空氣,吸收灰塵的功效。
至于芙蓉花的栽培曆史記載,據史料記載,芙蓉花的原産地是大陸的湖南,從唐朝時候,在湖南湘江一帶,就已經廣泛種植芙蓉花了,是以湖湘一代帶就有了“芙蓉國”之譽。
而流傳的芙蓉花的傳說,則是和花蕊夫人有關。
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國人,為後蜀後主孟昶之妃,并深受寵愛,封為花蕊夫人。
孟昶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的末代皇帝,後來北宋出兵攻蜀,後蜀不敵而投降。孟昶被封秦國公,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他去世後,追封為楚王。
在孟昶未降宋前,曾下令在成都城上種植芙蓉,芙蓉花盛開之時,一眼望去猶如錦繡,是以成都被稱為芙蓉城、蓉城。
當時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孟昶愛屋及烏,就讓臣民廣種牡丹丹,而紅桅子花,相傳是申天師道長所獻,當時隻有兩粒種子。當其開花後,由于其花瓣六出,清香襲人,甚為難得,深得人民喜愛,此花也就是芙蓉花。
每當芙蓉盛開,成都就如同錦繡一般。是以被稱為“芙蓉城”、“蓉城”。
後來,宋朝攻打蜀國,後蜀不敵宋軍而投降,孟昶都投降了,其妃花蕊夫人自然也成了俘虜。
有一天,趙匡胤見到美麗的花蕊夫人,就想讓花蕊夫人做自己的妃子。但花蕊夫人,不僅不願意,還很思念孟昶,是以就偷偷的畫了畫像,以示自己相思之意。
趙匡胤知道後,非常生氣,就責問花蕊夫人。花蕊夫人說:“這張畫像,是送子之神,蜀國之人是都知道的。”
趙匡胤聽後,并沒有深究,但卻要求花蕊夫人交出畫像,花蕊夫人堅決不交出來。
趙匡胤作為皇帝,自然不能容忍自己喜歡的女子,心裡想着别人,是以大怒之下的趙匡胤,就殺死了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被殺時的鮮血,染紅了院中的芙蓉花。
後來,人們憐惜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就尊其為芙蓉花神。
進而,芙蓉花又被視為是一種愛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