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芙蓉花開世園來

芙蓉花開世園來

文/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耿國彪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代詩人杜甫筆下繁花似錦的蓉城景象連通古今,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而今天,這座以芙蓉花為名的城市迎來了世界園藝博覽會,讓全球多姿多彩的花卉園藝齊聚成都,與中國傳統的園藝風貌争奇鬥豔,将向世人訴說一個長達186天的世界各地的特色花卉植物以及園林園藝精品故事。

4月26日,以“公園城市 美好人居”為主題的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四川省成都市拉開帷幕,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徐徐鋪展。在這裡,黃河上遊的西北風光、江南竹林的幽靜秀雅、争奇鬥豔的珍稀植物和花卉創新品種,以及國際展園的多姿多彩共同呈現,綠色發展理念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芙蓉花開世園來

蓉城花開 世園迎客

“芙蓉花”花開盛世、“錦雲樓”夢回盛唐、“神鳥銜花”蓄勢待飛……在成都世園會主會場,中國元素、成都特色與世界多元文化魅力交相輝映。

伴随着成都世園會主題曲《一路來看芙蓉花》和五大洲青年志願者身着标志性花卉服裝登場,一幅全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園藝畫卷向世界徐徐展開。

芙蓉花開世園來
芙蓉花開世園來

△開幕式文藝演出

據了解,本屆世園會,法國蒙彼利埃、英國曼徹斯特、國際竹藤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園等國外城市和行業協會紛紛參展,主會場共建有113個展園,其中39個國際展園,74個國内展園,将開展花卉園藝國際競賽、城市主題日等2000多場活動,平均每天多達10多場。成都世園會展園總數、境外展園數量、協會和企業展園數量均創下曆屆B類世園會之最。

本屆世園會首創“一主四輔”的會場空間格局,讓綠色可持續和詩意栖居可見可感。除了在東部新區绛溪河生态走廊中部建設主會場外,同時增設了溫江川派盆景、新津現代農藝、郫都花卉苗木、邛崃生物多樣性保護4個主題分會場。

“一主四輔”五大會場主題各異,建築風格各具特色,但在會場建設理念中卻有着共同的堅持,那就是做好“山水是地上的文章”這一主題。在建設中充分保留會場建設所在地林田水宅等現有生态人文資源,綜合文化、民俗和農耕等多方面特征,合理利用園林自然與藝術屬性,營造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圖景。

绛溪河畔主會場六大核心建築與周邊的林木、水系、濕地相映成趣;溫江分會場内布局“一園一館一軸”,各類川派盆景造型殊奇;郫都分會場以“現代花卉産業,未來發展答卷”為主題定位,形成“一心、一片、一環、十二園、百點”的空間結構;新津分會場設在天府農博園,具有十分紮實的農藝基礎,融入了農業四季特征和農時節氣周期的建築設計,讓人耳目一新;邛崃分會場主題立意為生物多樣性,建構遊憩、研學、觀光等功能業态為一體的多功能博覽園,園内動植物和建築和諧相宜。

芙蓉花開世園來

△成都世園會主展館

走進本屆世園會主會場,綜合服務館、主展館、錦雲樓、天府人居館、植物館、成都國際友誼館六大核心建築和諧有序地融合在山水之間,這是傳承千年的巴蜀文化和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在美學思考、人文價值等方面達成高度凝練和統一的結果。

主會場依龍泉山而聚,傍三岔湖而栖,山水相融、丘田相連,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主會場規劃五大展區,布局6類、112個邀展展園,總展覽面積約18.04萬平方米,以巧妙的設計手法,讓園藝與自然完美相融。

園區結合丘陵山水地貌,保留梳理地形、水體和植被,因地制宜描繪芙蓉花綻放的大地景觀。園區規劃總體布局為“七區、六館、百園”,總體空間結構為“一帶一環三軸”。“一帶”為绛溪河生态帶。“一環”為世園遊憩環,青山綠水間的林蔭綠道,将遊人引入園藝文化的世界。“三軸”即未來天府軸、東方人居軸、缤紛世界軸。

記者了解到,成都世園會主會場選址于成都東部新區空港新城中央綠軸——绛溪河生态走廊中部,生态本底極佳。該區域内部擁有林木、水系、濕地、村落等資源,绛溪河從中穿過。其中鑲嵌的川西林盤,更是塑造了景觀的多樣化,為整個會場景緻增添了不一樣的魅力。

在成都世園會主會場,設計方根據“尊重制狀地形,依山就勢而建”原則,将園區内所有建築利用原狀地形,合理規劃出了場館布局和建設規模。其中,绛霞湖的建設是在現狀兩級台地地貌基礎上,依山就勢營造了上下兩湖,大幅節約了工程挖方。湖中還建構了動植物水生态系統,讓湖水得以自行淨化。

誰能想到,十年前,绛溪河曾是一條讓周邊老百姓很頭疼的臭水河。“那時候河邊有很多沒處理的稭稈和垃圾,污水随處排,河水又黑又臭,我們隻能繞道走。”四川成都市東部新區玉成街道吊腳樓村村民王琳告訴記者。

武侯祠的紅牆、杜甫草堂的竹影、望江樓公園的崇麗閣……走進成都世園會的成都園,典型的成都元素随處可見。“成都園巧妙運用530餘種植物,包括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珙桐以及40多種芙蓉花,再現了杜甫詩中‘花重錦官城’的盛景。”成都世園會成都園設計師淩利娟說。

成都園充分展現了西蜀園林“文秀清幽”的風格,俯瞰成都園的主體建築“花居”,如一朵綻放的芙蓉花,五片屋頂模拟花瓣的咬合交疊關系徐徐展開。“花居”還設定了專供遊人休憩品茶的竹林空間,展現成都包容、安逸的市井文化。

面積5053平方米的北京園精心打造了八處景點,其中,“湖山真意軒”源自頤和園的“湖山真意”景點。北京園秉承“園藝讓生活更美好”的設計理念,圍繞“城”與“人”兩大主體,突出“園藝+”曆史、城市、生活、科技四大特色。展園以亭台樓閣、山石花木為裝點,園内有皇家建築、空中廊橋、十二花神、各色月季等特色景觀和植物。

“我們摒棄了傳統做法,沒有在北京園設計大門和牌樓,遊客從主幹道可以一步跨進北京園,讓園林與人更親近。園中也盡可能把植物的綠量增加到最大。”成都世園會北京園總設計師夏成鋼說,此次北京園的打造,呼應了北京市建設花園城市的目标,讓生态之美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中。

走進上海園,首先看到一處設計感很強的門頭。“傳統的門頭大約需要耗費50到60噸鋼材,而上海園采用輕盈的鋼結構設計,門頭隻用了15噸鋼材。”成都世園會上海園項目負責人龔明說。

上海園中央,一棵巨大的黃連木正在抽芽,綠意一片。“這棵樹是一棵原生樹,去年我們進場時,它蟲害嚴重、狀态非常不好,但我們還是想把它保留下來。”龔明說,在園藝師的精心養護下,這棵樹恢複了勃勃生機。此外,上海園内90%的造景岩石是園林建造過程中挖出來,再由園藝師就地取材、妙手搭配的。

在台灣蘭花育種者協會園,可以看到衆多的蘭花。展園主題為“以花為媒 以蘭會友”。台灣蘭花育種者協會是從事研究創育蘭花品種的專業團體,曾作為參展方或評審出席2023年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2024年中國(佛山)蝴蝶蘭品種展覽交易會等重要行業活動,在兩岸蝴蝶蘭新品種研發等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此次受邀參加2024成都世園會,重點展出蝴蝶蘭、雜屬蘭等新品種以及蘭展獲獎作品。

“我們展園理念得名于台灣蘭嶼島,展園通過花藝裝置搭建、花境布置,生動再現蘭嶼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雅美人乘坐獨木舟捕捉飛魚’的場景,搭配各色蝴蝶蘭,将園藝特色與民俗風情融合,打造有文化、可體驗的打卡點。”該園負責人說。

香港展園的整體布局以香港地貌及沿海城市的特征為靈感,利用鏡面水景營造維多利亞港的迷人景色,中央的核心構築呈現香港城市的代表性山峰“獅子山”。園内的主要片區滲透了海港夜景、非遺竹棚、傳統吊腳屋以及豐富的亞熱帶動植物和濕地生态等特色元素,以诠釋香港多元豐富而彼此和諧共存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展園内有特色景觀獅子山竹構架,情人橋,倒影池,空氣草水霧森林,園圃街雀籠,紫荊花藝術裝置等,特色植物有紫荊花、紫薇、苦楝、醉蝶花、朱槿、大花蔥、空氣鳳梨、射幹、栀子等。

西安展園利用場地高差以西安古城牆建築風貌為藍本,提取西安九宮格布局的地理形象,采用城牆圍合空間功能,形成半圍合+半敞開+多場景+全浸入的景觀架構,整體布局分為山水情展示區、古城韻展示區、秦之聲展示區、長安花展示區、夜未央展示區。通過多種園林手法的藝術凝練,融入藝術抽象的秦嶺山水、秦磚漢瓦、秦腔藝術、西安方言、民居山牆等景觀符号,展現西安古城的獨特地域文化魅力。展園有特色景觀城牆、灞柳、一池三山等。

許多展園展現出濃郁的當地自然和人文特色。比如福州園以“茉莉花茶山”為主題,利用地塊高差和200多種植物形成梯田景觀,展現了“八閩高山茶芽嫩”的景象;銀川園以“山水之間,塞北江南”為主題,打造了一個山環水抱、鮮花盛開的浪漫花園;太原園的建築采用千年傳統榫卯技藝,建築中沒有用一根釘子,建築彩繪也全部由山西畫師手繪而成。

德國波昂市副市長烏拉蘇·饒特說,我被成都世園會的中國城市園區深深吸引了。這對我來說太有意思了。園區設計得很精美,我很喜歡那些五顔六色的花朵。這是一次很棒的體驗,我會向所有人推薦成都。

攜手合作 全球互鑒

此次成都世園會上,共有39個國際展園參展,涵蓋了英式、法式、日式、意式、中東、東南亞等全球各地園林風格。

“展園總數、境外展園數量、協會和企業展園數量均創下了曆屆B類世園會之最,參展城市實作了全球五大洲的全覆寫。”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副局長周俊說,衆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世園會,将各地花卉園藝新品種、新技術、新産品、新設施、新理念進行展示,交流互鑒是主旋律,也将是互惠互利的過程。

芙蓉花開世園來

△北韓國際交流協會園

法國蒙彼利埃市展園主題為“陽光酒韻,友誼之藤”。展園設計以“酒文化交流”為媒介,以“陽光之城”蒙彼利埃牽手“天府之國”成都,打造出一個以陽光酒韻——友誼之藤為設計主題的法國展園。展園采用“一軸·三環·五區·多元”的空間布局方式,一軸為主景觀軸,采用法式規則對稱的手法,通過主要高差打造不同景觀空間。展園特色景觀有法式噴水泉池、葡萄園、戲劇廣場大劇院,特色植物有葡萄、鉛筆柏、月季、迷疊香。

芙蓉花開世園來

△法國蒙彼利埃市園

愛爾蘭芬戈郡展園主題為“翡翠島”,通過層層起伏的自然草坡、獨特的海岸黑山景石、成片生長的草甸花境營造景觀場景,通過道路高差與場地設計的互相作用,讓展園在各個空間次元都能呈現不同的觀賞效果。展園特色景觀有三葉草廊架、濱海草甸景觀、特色黑山石景牆、三葉草牧場景觀、綴花牧草,展園植物有愛爾蘭國花三葉草、國樹無柄橡樹、黃花九輪草、蒲公英、紫羅蘭、鈴蘭、迷疊香、海石竹、波斯菊、百日草等。

走進英國曼徹斯特展園,立即就會被流淌着曼城記憶的文化織帶所吸引。展園融合曼城棉紡織産業文化,将其演變為紅色織帶貫穿全園,形成具有引導性、标志性的設計主體。紅色織帶與周邊交織的波浪形綠籬高高低低穿插在場地中,形成敞開、半敞開空間,中間圍合形成各大小主題不同的花園。融合工業記憶的紅磚、不鏽鋼材質展現了曼徹斯特工業城市的特點。同時提取了曼城與曼聯兩大球隊的球徽元素形成地面綠雕,搭配模拟足球形态的球狀植被與地面汀步,讓人們沉浸式體驗城市的足球文化。

“曼徹斯特園整體通過抽象化藝術的形式,以創新手法表現了工業風與自然園藝的碰撞,形成一個可觀、可遊、可玩的園區。”該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展園特色景觀有飄帶構築、紅磚景牆、光影構築,特色植物有各色鼠尾草、各色月季、元寶楓、整形灌木球、棒棒糖、大花蔥等。

德國柏林冰山玫瑰園展示的主題是德國盛行的玫瑰園文化,植物選取了德國特色冰山玫瑰和成都當地玫瑰。花園有兩個水景可支援自然冷卻,為兩栖生物、昆蟲和鳥類栖息創造更好的條件。

“我們希望通過園藝設計連接配接成都和柏林、連接配接世界各地的人與文化,讓全世界觀衆漫步玫瑰園,都能感受美好和輕松。”玫瑰園設計主創任文博說。

美國康奈爾植物園則是以“草本圖書館”為展覽主題,遵循康奈爾大學的教育思想作為核心設計理念,從曆史至未來的發展脈絡和場景,也是對美國現存康奈爾植物園的一次精彩還原。展園采用西方規則式幾何園林設計,使展園形成台地式來适應現狀場地,呈現出獨特的幾何對稱空間感。展園特色景觀有天然産品花園、社群可食花園、西方文學花園、芳香療愈花園,特色植物有菘藍、香堇菜、香根鸢尾、蘋果薄荷、茴香、圓葉風鈴草、英國雛菊、藥葵、薏苡、香雪球、寬葉百裡香、檸檬馬鞭草等。

國際竹藤組織展園是國際展園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有5800平方米,是以竹建造的特色園區。整個展館沿屋脊中心對稱,屋脊形态仿佛一條背部拱起的魚,一系列高低大小不同的圓竹拱随屋脊形态而變化,塑造了極具韻律的特色室内空間。圓竹結構構件、重組竹瓦片、竹編覆面、竹簾室内飾面,以及室内展示的竹制家具、竹傘燈等,不同形式的竹材在魚樂竹館中相得益彰,充分展現了圓竹材料應用于建築中的獨特魅力。展園特色景觀有“入竹之境”“得竹之趣”“聽竹之聲”“識竹之形”“觀竹之色”“感竹之韻” 六大主題場景,特色植物有剛竹、楠竹、粉單竹、雷竹等。

南韓仁川展園以仁川城市logo為圖案本底,采用仁川的城市地标為場地主要構築及視覺焦點,并結合仁川海港城市的代表色彩“海洋藍”及當地特色植物打造退台階梯式景觀。整體空間以仁川大橋及八尾島燈塔為目标和中心環形結構布置,外圍以鏡面疊水與花環階梯相環繞,塑造場地層次感;中心區域以海浪狀水簾構築為亮點,結合燈光裝置,将中心點八尾島燈塔呈現出若隐若現的視覺效果,完美還原仁川海島形象。

巴基斯坦園藝協會展園和泰國清邁展園不約而同将詩意的人居生活作為主題。巴基斯坦園藝協會園集當地特色與文化于一體,通過精湛的設計技藝和獨特的建築材料,将巴基斯坦純粹而獨特的文化魅力展現得淋漓盡緻。展園特色景觀為風情展廳、特色花卉、南亞熱帶植物,展園植物以巴基斯坦國樹“雪松”為骨架,選用假槟榔、海棗等風情樹種;以巴基斯坦國花“素馨”為主題,選用茉莉、月季、迷疊香等花香植物。泰國清邁展園用夢境的四個階段作為園子的景觀序列和空間上的起承轉合,使用如夢如幻的光影、茫茫缥缈的霧森以及自然中鳥獸魚蟲的鳴叫,給遊人感官上的享受,最後通過植物的表現手法,展現出清邁特有的秘境雨林,給人進入林中猶入幻境的感受。

以花為媒,成都世園會交流切磋花卉園藝新技術的同時,也傳播着綠色發展理念,碰撞着綠色發展智慧。

丹麥霍森斯市市長彼得·索倫森在參觀完成都世園會後表示,成都世園會的園區很震撼,我很欣慰能看到這麼多國家的城市共同緻力于園藝多樣性。成都公園裡的生活真是前所未見,太特别了,這是成都的寶藏!

綠色低碳向未來

在曆屆世園會承辦城市中,成都是首個編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并且從主題到規劃設計,“綠色低碳”排在了成都世園會三大原則的首位,貫穿于籌備、建設、營運等各個流程和環節,落實于建築、能源、科普、碳彙、交通等各個方面。

在成都東部新區主會場主入口中央矗立的三片“花瓣”造型格外引人注目,而它更是隐藏的“雨水收集神器”,年收集雨水量約2500噸,可滿足園區2公頃綠地的日常澆灌用水。此外,主展館的設計建造巧妙地利用自然通風采光,讓建築能兼顧夏季遮陽與冬季集熱的功能,減少了運維能耗。同時,還巧妙地引入湖面低溫度新風,降低空調使用能耗。這一設計改變了在大型公共建築設定中央空調的做法,而是更多地采用分散空調,其節約的能耗相當于30個普通家庭的空調年能耗量。

漫步主會場,處處能感受到“低碳”的巧妙設計。記者了解到,主會場内重要場館和建築均遵循綠色建築标準進行設計,使用環保材料和多種節能技術,努力營造綠色低碳生态園區。

芙蓉花開世園來

△成都園

在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天津園内的核心部位,有一個AI虛拟智能騎行系統,遊客可以一邊領略天津園美景,一邊參與互動。“體驗者可通過智慧大屏選擇如城市街道、山間小路、海灘等不同的互動騎行模式,還能體驗多人線上競賽的趣味功能。”天津園工程負責人介紹。

昆明園則采用霧森系統,圍繞羽橋與生命樹布置,形成濕度适宜的局部環境,與共生花園的立體植物搭配共同營造出雲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該園夜間将打造與白天截然不同的遊覽體驗,點亮生命樹,“樹下”與橋下種植區點綴不同主題草坪燈,各色蘑菇、蝴蝶、螢火蟲在立體花園中若隐若現,凸顯夢幻與科技感并存的夜景氛圍。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展園的主題為“保護地球的綠色生命傘”,其設計旨在展現出國際協作、綠色低碳、包容共創的發展理念,并在園區藝術化地呈現出來。展覽的核心主題為保護地球的綠色生命傘,和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的理念與宗旨相呼應。展園特色景觀有零碳館、綠葉之家裝置、虞美人花田,特色植物有美國紅楓、樸樹、虞美人等。

綠色低碳的理念同樣貫穿4個分會場。

郫都分會場會展中心配套民宿項目,采用了加拿大紅雪松、海蘆葦等綠色建材。在春天花樂園内,有川内首個全周期恒溫鮮花館,并提出“7℃鮮花”概念,就是從産地、市場到終端,通過智能化溫室、源頭控制措施、智能冷鍊保駕護航,實作鮮花最優品質。

新津分會場的天府農博園場館建設使用了綠色生态技術,在夏季遮陽方面,營造出舒适的半室外活動空間;冬季時,可以降低中庭周圍房間空調熱負荷;采光方面,減少了人工照明,提高了視覺舒适感。

溫江分會場的場館都是在原有建築和設施上改建而成。

邛崃分會場的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運用了“低幹擾開發+保護生态價值”“無界展陳+展示生物多樣性”的設計政策。

作為通往未來綠色城市的橋梁,世園會的後續利用、讓更多市民參與、體驗等理念,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已經被考慮。成都世園會主會場總規劃師黃聰表示,團隊規劃的宗旨就是“不規劃任何一個後續不能使用的建築”。

按照規劃,世園會主會場内的一些建築在會後将被改造成社群服務中心、婚姻登記所、文化藝術中心等。黃聰表示,“包括各個驿站,哪怕是一個200平方米的小建築,也會植入新的功能。比如利用場地内天然沖溝築壩而成的湖區,打造成為公共演出場所和市民娛樂中心,大家可以在這裡觀看噴泉秀、音樂演出等等。”

“未來,世園會的各個核心建築和驿站将持續對市民開放,塑造永不落幕的世園會社會效應。”黃聰相信,世園會的消費場景會不斷創新更新,将成為成都又一閃亮名片,“不僅局限于後續場館的改造利用,未來世園會還會與各個産業結合起來,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在目前世界面臨氣候變化等多種挑戰的背景下,成都世園會将使群眾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人們心中播下綠色的種子、綠色的願景。”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主席萊昂納多·卡皮塔尼奧說。

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秘書長提姆·布萊爾克裡夫也對成都世園會展現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成就印象深刻。他說:“世園會園區将成為成都的重要場所,向世界展示這座公園城市如何實作生态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在本屆世園會上,中國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展園,展示自己的園藝景觀,也表達着城市的文化和獨特個性。本屆世園會還吸引了很多國際代表前來參觀,更多的國際交流将推動園藝産業國際合作。很多植物品種和園藝産品借此機會來到中國,将在中國生根發芽。”

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展覽委員會主任山田拓広表示,氣候變化是國際性議題,推動環境保護和氣候治理需要各國政府和每個人共同努力,成都世園會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都世園會吸引了許多中國城市以及國外城市和機構設立展園。這些展園生動展現了當地的生态環境與人民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對于園藝行業從業者來說,如何保持适宜人類生活的環境和氣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展園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對環境保護和氣候治理的重視。”山田拓広說。

這場美好的盛會,向世人展示了14億多中國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世界的決心和信心,與世界分享着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态文明中國方案,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不懈努力。

《綠色中國》 A(上半月) 2024年5月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