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池子大街——昔日的皇城,今日仍舊高不可攀

作者:且走且停且随風

緊挨故宮的東側,有一條街,南段的叫南池子,北段的叫北池子。名字起的非常随意,據說是因為這裡曾經有一條河,北京話叫“池子”。别看名字這麼雅俗共賞,整條街走下來,卻見到很多家的大門上寫着“閑人免進”、“請勿打擾”、“非請勿入”的字樣,讓人時時刻刻不敢懈怠,謹記自己是走在昔日的皇城禁地,必須守規矩。

南、北池子的地塊确實是昔日的皇城。地處紫禁城外,它們是皇家的後勤倉庫所在地,這從附近胡同名字就能看出來,比如燈籠庫胡同、緞庫胡同、磁器庫胡同等。清朝滅亡後,皇城南宮牆的東西兩側各開了一道門,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兩條街道,東邊的叫做南、北池子,西邊的叫做南、北長街。

因為是皇城的一部分,這裡确實曾經住過大人物。比如,明朝的英宗朱祁鎮曾經住過這裡。土木堡戰役中,明英宗朱祁鎮被俘(1449年),其弟朱祁钰随後被擁立稱帝。一年後明英宗被放回北京,便被軟禁在了南池子。清朝的時候,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多爾衮(1612年——1650年)的睿王府也設在這裡。皇帝和攝政王這些頭銜,應該足以證明這個地方的尊貴了吧。

沿着南池子的普度寺前巷的胡同向東走,不遠便可看到一個高台,這裡便是睿王府的遺迹。多爾衮死後,爵位被奪,王府後來被改建為普渡寺,如今也僅剩下一座山門和一座大殿,并沒有留下太多的睿王府和普渡寺的痕迹。

高台的東側有一個小鐵栅欄門,門上沒有寫這裡是哪兒,但是寫着開放時間。門開着,我好奇地走了進去,才發現這裡就是普渡寺。進去後在山門前發現一座半身雕像,上面寫着“多爾衮“三個字,我這才把這個地方和多爾衮聯系起來。說實話,那個雕像雕得很粗糙,随意地擺放在地上。倒是大殿雖然已經破敗,高大的殿堂還在彰顯着它往日的不同尋常。

南池子大街——昔日的皇城,今日仍舊高不可攀

普渡寺山門

南池子大街——昔日的皇城,今日仍舊高不可攀

普渡寺大殿還是很宏偉的

普渡寺是故宮外八廟之一,南、北池子大街上還有另外兩座外八廟。一座是凝和廟,祭祀雲神的,在普渡寺的北邊,據說這裡也曾經是睿王府的一部分,現在是燈市口國小北池子校區。另一座寺廟是宣仁廟,祭祀風神的,在大街最北端的路口處。

南池子大街——昔日的皇城,今日仍舊高不可攀

凝和廟現在是燈市口國小北池子校區

南池子大街——昔日的皇城,今日仍舊高不可攀

宣仁廟在北池子大街的最北端

這條大街上還有一個地标性的遺迹——皇史宬(chéng),坐落于在大街的最南端。這裡是明、清兩代儲存皇家檔案史冊的地方,也就是皇家的檔案館,現在還珍藏明、清兩代的皇帝實錄、聖訓、玉牒等重要典籍。據說皇史宬的建築很有特色,為了防火耐用,所有建築都以磚石建造,不見一根木材。

南池子大街——昔日的皇城,今日仍舊高不可攀

皇史宬經過修複,已經恢複了往日的面貌,希望早日開放

南、北池子大街一路走下來,除了普渡寺外,其它古建築全部朱門緊閉,隻能是從門口的牌匾上得知它們的名字,然後再透過門縫或者翹着腳尖,窺到一絲絲真容。除了古建築,街面上還有很多房屋。有些應該是機關用房,沒有牌匾,大門緊閉,透着拒人于千裡之外的氣息。即使是民居,也多是被翻修過的闊氣的現代四合院,門口挂着“私人住宅”的小牌子,似乎在提示你這裡的主人不歡迎你。

一路走下來,這條大街讓人感覺冷漠、高傲。民國成立後,南、北池子附近的皇家用房被外來居民占據,昔日的皇城逐漸成為胡同交織的居住區,衣着整齊的官員也換成了穿背心兒褲衩兒的平民,使這裡充滿了家長裡短的煙火氣。近20年來,随着房地産的商業化,許多房子又被圍上了高牆鐵門,使這裡再次變得高不可攀。這倒讓我有些懷念這裡曾經有過的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的人情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