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作者:布咔曆史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文|

編輯|布卡曆史

簡介

西奈半島的西奈山是埃及、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分界線,是雙方軍事對峙的主要陣地。

自1948年3月20日以來,以色列、埃及和叙利亞為争奪這一地區,進行了激烈的軍事較量,史稱西奈戰役。

以色列在這場戰役中占據優勢,最終赢得勝利。以色列之是以能取得戰争勝利,得益于它巧妙的外交應對政策和靈活的軍事政策。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這一系列外交應對政策,為以色列最終戰勝埃及和叙利亞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對其未來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活動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西奈戰役的爆發及以色列的反應

1948年3月20日,在埃及的默許下,叙利亞軍隊從加沙地帶向西奈半島的以色列陣地發起進攻。

3月21日,叙利亞軍隊攻占了耶路撒冷老城、比亞米茲裡和開羅以南的以色列邊境。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3月23日,叙利亞軍隊再次攻占耶路撒冷,并在西奈半島上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大馬士革省”。

由于叙利亞軍隊的勝利,埃及政府向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提出談判要求,并派出代表與以色列進行了秘密談判。

談判失敗後,埃及政府開始與以色列進行全面軍事對抗。3月31日,埃及空軍出動30多架戰機轟炸了西奈半島,将西奈半島的以色列陣地炸成平地。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埃及軍隊還使用了遠端大炮和迫擊炮向以色列陣地發射炮彈,以色列人被迫用燃燒瓶向埃及部隊發起反擊,但很快被埃及軍隊擊退。

4月8日,埃及軍隊對西奈半島發動總攻,以色列則集中所有力量抵抗,雙方開始了長達9個月的拉鋸戰。

4月26日,以色列空軍和裝甲部隊向埃及陣地發起反擊,但由于缺乏地面支援,埃軍的反擊很快就被擊退。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6月7日,以軍在西奈半島發起進攻,并占領了西奈半島東南部的拉姆安拉(Ramanra)和馬阿爾(Maael)。

埃及軍隊于6月14日全線撤離西奈半島。至此,以色列通過外交努力獲得的和平徹底破滅了。

二、戰争期間以色列對埃及的政策及外交應對

1948年3月20日,以色列在西奈山地區發動進攻。以色列出動了兩個旅的兵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進攻埃及。埃及雖然實力雄厚,但也有大量的後備兵力。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以色列雖然兵力和武器裝備占優勢,但卻缺乏制空權和制海權。為奪取西奈山地區,以色列發動了兩次進攻。

第一次進攻是在3月23日,以軍對埃及發動進攻;第二次進攻是在3月27日,以軍對埃及發動進攻,最終奪取西奈半島的控制權。

戰争期間,以色列對埃及的政策就是盡可能削弱和孤立埃及,同時與其它阿拉伯國家建立良好的關系。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以色列對埃及政策的特點是:一方面不斷削弱和孤立埃及;另一方面積極與其它阿拉伯國家建立良好關系,争取獲得最大限度的援助。

以色列對埃及的政策,也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帶來了正面影響。

在以軍對埃及發動進攻後,以色列便開始尋求與阿拉伯國家的良好關系,為其提供支援和援助。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以軍對埃及的政策就是通過不斷削弱和孤立埃及,以獲得阿拉伯國家的援助。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系的建立,也為其赢得了阿拉伯國家的支援。

埃及是個弱小、孤立和充滿争議的國家,它需要外部勢力保護和支援。如果能利用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沖突,那麼就能很好地解決埃及面臨的問題。

三、埃及政府與以色列關系惡化

西奈戰役爆發後,以色列積極尋求埃及的支援,但埃及政府對以色列的建議不聞不問,采取觀望态度。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此時,英法等國對于戰争中的猶太人問題持不同立場,英國認為應該限制猶太人的行動,而法國則不支援猶太複國主義組織。

雖然埃及政府曾多次向以色列保證自己會維護民族利益,但以色列還是決定發起西奈戰役,而英法等國則繼續觀望。

英國政府不願意看到中東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戰争。面對以色列的行動,英國政府認為應該避免與其進行直接沖突。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而埃及政府雖然支援以色列,但擔心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軒然大波,破壞自己在阿拉伯國家的形象。

是以,埃及政府并沒有對以色列進行援助,而是保持中立立場。西奈戰役打響後,埃及政府多次對以色列進行譴責,甚至一度與以色列斷絕了外交關系。

埃及政府的這種強硬态度讓以色列感到非常震驚和失望,這也促使以色列決心在西奈半島發動軍事行動。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埃及政府的中立立場使以色列十分惱火,其認為,埃及政府是在針對自己。以色列意識到,如果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支援和援助,以色列無法戰勝叙利亞。

于是,埃及政府開始在戰争中提供武器援助和情報支援。但是,在西奈半島戰争的初期,埃及雖然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和軍事物資,但卻并沒有幫助以色列赢得戰争。

由于西奈半島的戰略意義重大,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動員。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四、蘇聯幹預西奈戰役

在西奈戰役期間,蘇聯始終密切關注着事态的發展。當以色列軍隊進入西奈半島後,蘇聯開始向以色列提供各種軍事援助和情報,并對戰争進行幹涉。

蘇聯通過多種管道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提供坦克、飛機和大炮等武器裝備,以及為以色列進行戰争宣傳。

另外,蘇聯還多次派情報人員到西奈半島開展工作,觀察和了解戰場形勢。蘇聯還向以色列派遣了一些軍事顧問,為以色列進行作戰訓練。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蘇聯還通過各種管道向以色列提供戰争所需的一切物資,包括軍事裝備、物資和燃油。蘇聯對西奈戰役的幹預還展現在情報機構上。

蘇聯情報機構不僅參與了西奈戰役,而且還曾派出大量間諜深入埃及境内搜集各種情報,包括西奈半島的地形地貌、各種軍事設施、埃及政府各部門以及埃及軍隊内部的情況等。

蘇聯情報機構還通過各種管道,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有關叙利亞、約旦、埃及和土耳其軍隊動向的資訊。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蘇聯還将西奈半島上的軍事設施和作戰計劃交給以色列使用,并派遣特工進入西奈半島,對以色列在西奈半島上的軍事行動進行暗中幹預。

正是由于蘇聯對西奈戰役的幹預和支援,才使以色列在西奈戰役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後,蘇聯和以色列均未簽署任何關于兩國關系的協定,蘇聯對西奈戰役的支援對戰後關系也并沒有産生太大影響。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五、巴勒斯坦地區巴以沖突的新一輪更新

以色列從西奈戰役中的勝利中嘗到了甜頭,進而對其他地區的巴以沖突有了更強的信心,并準備進一步擴大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影響力。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情況還會繼續下去。以色列自占領西奈以來,對巴以沖突保持着積極态度。

它希望在聯合國的主持下,通過外交和軍事手段解決巴以沖突。但是,由于以色列國記憶體在嚴重的社會問題,導緻它無力應對巴勒斯坦地區問題。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是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的行動還會繼續下去。

從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看,以色列利用外交手段處理巴以沖突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以色列具有較強的國家實力。

其次,以色列善于利用國際關系中的各種沖突和危機;最後,在外交行動中會得到盟國和夥伴國的支援。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六、戰争結束後巴勒斯坦問題的演變

西奈戰役結束後,以色列和埃及達成了停火協定。随着戰争的結束,雙方都進入了相對平靜的時期。

在埃及方面,軍方在戰後迅速進行了清洗,包括驅逐一些軍官在内的一批親埃及政府的軍官被解職并流放到國外;而以色列則對軍隊進行了整肅,驅逐了大批軍官。

同時,由于叙利亞和黎巴嫩被以色列占領,它與以色列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因為停戰而改善。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另一方面,盡管埃及與以色列進行談判并于1953年簽署了和平協定,但由于沒有解決巴勒斯坦人問題,最終未能達成任何協定。

戰後初期,巴以之間的緊張局勢并未得到緩和。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1966年以軍發動“六日戰争”之後,巴以局勢有所改善。

七、作者觀點

西奈戰役是以色列軍隊戰勝埃及和叙利亞的重要一戰。以色列能取得戰争勝利,與其外交政策密不可分。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由于軍事實力不占優勢的緣故,以色列不得不采取較為靈活的外交應對政策,才能赢得戰争勝利。

從1948年3月20日開始,以色列就在與埃及、叙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的對抗中,不斷采取外交措施來争取盟友和對手,并在國際上争取到了支援。

正是因為采取了這些巧妙的外交措施和靈活的軍事政策,才最終取得了戰争勝利。目前,以色列已經成為中東地區重要國家之一。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但由于其地處地中海東岸,與中東其他國家相比缺乏地緣政治優勢,是以以色列必須充分發揮其在軍事上的優勢和外交上的靈活政策,才能在未來中東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試論以色列對西奈戰役的外交應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