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TML5 标準終定稿, 能否引領下一波技術熱潮?

HTML5 标準終定稿, 能否引領下一波技術熱潮?

印象裡第一次接觸到 HTML5 還是在 Steve Jobs 那裡,他堅持在 iOS 上面放棄對 Flash 的支援,力推 HTML5。在當時 Adobe 的 Flash Player 統治浏覽器播放器的年代,這種做法想必也就隻有 Apple 有勇氣做得出來。Apple 用 HTML5 想要打破 Flash 打造的一個封閉生态圈,到現在大家也都有目共睹,Adobe 在由 Apple 引領的這次移動浪潮之中被遠遠抛在後面;移動端的播放器不再是 Adobe 統治的天下,使用 HTML5 的 <audio> 和 <video> 标簽更加友善了多媒體的開發。伴随着 Google 推出自家浏覽器 chrome 以及開源版本的 chromium,HTML5 的特性一緻在被有力的支援和推動下發展。而現在 HTML5 标準的定稿,勢必會是網際網路的一個裡程碑。

2007 年 W3C 立項 HTML5,到 2014 年 10 月底正式定稿,時間長達 8 年。接下來 HTML5 将真正開始颠覆 Native 原生 App 世界這樣的論斷是否還是危言聳聽呢?我們拭目以待。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 HTML5 的誕生:

W3C 在 1999 年釋出了 HTML4 之後, Web 世界迅猛發展。人們一度認為 HTML 标準不再需要更新了。直到 2007 年 W3C 從一家緻力于 Web App 開發的組織 WHATWG 接手了相關工作,重新發展 HTML5. HTML5 的發展,有使用者需求的推動,有技術開發者的需求推動,更有巨大商業了利益在推動。

随着硬體的發展以及網絡帶寬的大幅改善,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能否打開一個基本的頁面浏覽資訊,更豐富,更流暢的多媒體體驗需求變得日益強烈。以前開個電影、視訊,需要買個盤回去用光驅看;以前玩個遊戲得買個盤安裝然後玩,随着網絡的改善和已經的提升,打開網站就可以播放流暢的 vod 視訊,打開網頁就可以玩流暢的頁遊(網頁遊戲)。在這一段時間裡,HTML 标準并沒有跟得上時代的腳步,Flash 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在網際網路上變成了準标準。視訊播放器以及網頁遊戲,都依賴 Flash 進行開發,Flash 提供的體驗是 HTML 當時的标準所提供不了的。整個網際網路事實上變成了微軟(PC端作業系統) + Flash(網頁端)統治了。

這個時候 Google 和 Apple 坐不住了。PC作業系統端很難有突破,是以 Web 浏覽器被寄予厚望。 Google 大力贊助 Mozilla 的 Firefox 但并沒有對 IE 主導的地位産生影響;收購了 Youtube 後發現命脈掌握在 Adobe 手裡,非常不高興。而且 Google 還要給 IE 的搜尋框以及 Adobe 的 FLV 繳納價格不菲的費用。是以也催生了 Web 标準的下一代 HTML5。

關注 HTML5 的朋友,想必都還記得 Facebook 放棄 HTML5 選擇 Native 原生 App 的事情。這裡有兩個事情不得不提,第一個 HTML5 隻是一個标準,就如同 C++ 一樣, VC++ 和 GCC++ 在一些标準的支援上面和實作上面就存在不少差異,不同的浏覽器廠商對于标準的支援力度也不一樣,力度最大的應該就是 Apple 的 Safari 和 Google 的 chrome 了。盡管如此,在 Android 上,預設采用的 Webview 并不如 Google 大力推進的 chrome/chromium 支援的更好,Apple 也在 App 開發端限制使用第三方浏覽器核心僅開放有限的接口調用,同樣阻礙了采用 HTML5 開發的 Web App 的體驗。盡管如此,我們仍舊看到了 HTML5 的潛力:

1.離線存儲 解決斷網情況下無法繼續使用的問題

2.流媒體 audio video

3.遊戲 webgl canvas

4.更豐富的表單,js線程,socket,以及css3

HTML5 新增的标簽header、footer、article等優化了搜尋引擎的搜尋,并且在無障礙體驗方面做了不少支援。HTML5 在流媒體和遊戲方面成功遏制了 Flash 的發展。

在 HTML5 标準更新的過程中,Google 和 Apple 不僅大力支援和宣傳 HTML5,并且在浏覽器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Apple 大力發展 Webkit,并且把 Safari 帶到了 Windows 平台; Google 大力贊助 Mozilla,而後開發 V8 引擎,進而推出 chrome 浏覽器。這個時候 Web 标準的發展步伐在顯著提升。由于 chrome, Safari, Firefox 都在 Web 标準上給予非常多的支援,在 chrome 推出前,Web 開發者最愛的浏覽器就是 Firefox 不單單是因為 Firebug 這個強大的輔助開發工具,更多的是因為 Firefox 更加标準,對标準的支援更好。而這個時候反觀 IE 已經明顯還沒有反過神來, IE 7 8 9 10 一系列不完整支援标準又互不相容的版本,徹底傷透了開發者的心。

由于 HTML5 标準,開發者開發的時候,完全可以不再需要單獨一個 Flash 開發者,或兼職 Flash 開發,并且可以大大降低 Flash 引發的安全問題以及 Flash 插件的崩潰問題。這樣一來開發者的開發體驗更爽了,使用者的浏覽體驗也上升了。

随着以 Apple 的 iOS 和 Google 的 Android 為首的新一代智能手機平台的到來,智能手機真的智能起來了。因為 iOS 和 Android 就是按照現代作業系統的理念來設計的,并不是按照嵌入式系統來設計的,這樣一來就更加容易和 PC 上面的體驗達成一緻,而且功能和 PC 一樣強大。由此催生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熱潮,一波又一波功能強大的 App 豐富了平台的體驗,Apple 的 AppStore 和 Google 的 GooglePlay 成為開發者最熱衷的平台,在這裡沒多長時間就出現使用者量千萬甚至過億的産品,這些在 PC 端需要積累十幾年時間才能達到。

HTML5 的跨平台優勢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進一步顯現。HTML5 是唯一一個通吃 PC, MAC, iPhone, iPad, Android, Windows Phone 等的跨平台語言。如果 HTML5 已經可以滿足功能和性能的需求,那麼一個懂 HTML5, CSS, Javascript 的開發者就可以很快推出不用跨平台編譯的跨平台 App,而且版本疊代會更快。在當下這樣的需求不能滿足的情況下,一些跨平台的工具給了我們另一種選擇的嘗試。PhoneGap 就是其中非常知名的一個。Adobe 在看到了 PhoneGap 有可能讓自己重振江湖的機會,就把 PhoneGap 收購了。但後來發現 PhoneGap 裡面問題不少,而且開源的 PhoneGap 無法讓 Adobe 的 Flash 那樣獲得商業利益,就把 PhoneGap 捐給了 Apache。

開放注定是網際網路的未來。

即使如 Google 和 Apple 營造的 App 生态圈也一樣,在龐大的網際網路裡面,TA 們隻是一個小圈子。HTML5 就是這個開放的标準,打破巨頭的壟斷。 Facebook 為什麼采用 HTML5 試水自己的 App 是不想被 Apple 和 Google 的生态圈所禁锢,不想被 iOS 和 Android 牽着鼻子走。話說回來,誰不是呢?

那麼曾經的功能不健全的和巨頭支援欠佳的 HTML5 現在定稿之後,是否真的會引發下一波技術浪潮呢?

首先從硬體方面來說,随着 Apple iPhone6 的釋出,硬體性能的提升,已經抹平了 HTML5 的性能劣勢。 Apple 和 Google 的政策也在發生變化,在 2013年底 Google 釋出的 Android 4.4 内置的 Webview 已經不再是 Android Webkit 了,而是 chromium。2012 年的 iPhone5 上面的 HTML5 表現已經令人滿意,Safari 獨家的 Javascript 加速引擎 Nitro 已經不再那麼重要。而且在 iOS8.0 釋出後,Apple 還取消了第三方程式調用 Nitro 的限制,現在任意浏覽器或應用調用 iOS 的 UIWebview 都可以利用 Nitro 加速。兩大移動巨頭有意或無意的改變,讓 HTML5 再說手機平台上面的發展不再受限。

跨平台在多屏時代給開發者非常痛苦的體驗,人們都期待當年 Java 的一次編譯處處運作的理想情況。 HTML5 目前正在扮演一個開發者救星的角色。

并且采用開放标準的好處多多,比如入口更多、導入流量更容易,超級 App (微信朋友圈)、搜尋引擎(可以直接搜尋應用内部關鍵詞,這個一直是 Native App 的弊端)、應用市場、浏覽器,而原生 Native App 就隻能是 AppStore。

好了以上就是寫在 HTML5 定稿的一些感受和猜想,願此文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示或幫助。

文章轉載自:Chrome迷 (http://www.chromi.org)

本文标題:HTML5 标準終定稿, 能否引領下一波技術熱潮?

本文位址:http://www.chromi.org/archives/1529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