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救你的審美,使用者界面的一些知識前言:使用者界面一覽使用者界面設計八條黃金法後記:

前言:

     之前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外包大賽,大家付出了差不多2個月的時間去準備,可結果卻是遺憾的。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參加的是算法類的題目(類似于送外賣的最優路線問題)。失敗的原因我覺得一方面是算法在大資料面前的準确度不夠,另一方面在于創新性是較低的。還有一個我覺得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點就是使用者界面的設計上,當時我們選擇的是用戶端程式來展示我們的算法資料。如下:

解救你的審美,使用者界面的一些知識前言:使用者界面一覽使用者界面設計八條黃金法後記:
解救你的審美,使用者界面的一些知識前言:使用者界面一覽使用者界面設計八條黃金法後記:

     相比于其它在這個方向獲獎的大佬來說,我們不但差在了算法上,在使用者界面設計上也不如意(雖然算法才是重點,但是看獲獎的作品,大都使用了B/S模式,并且各個資料是可視化的,還配置了地圖接口)。當時我們一心在算法上有所突破,是以不大在意使用者界面的設計,于是我用java swing的知識就簡單的做出了這個頁面,後面改了一下也就是如上的樣子。對于這個項目來說其實夠了,但是我們延伸到使用者界面設計的層面,那麼就遠遠不夠。

使用者界面一覽

     在未接觸系統的課程之前,我們大多數的審美其實是環境給我們的,例如我之前包括近期設計的網頁,樣式布局也大都有可參考案例,配件顔色樣式也有樣闆,是以審美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但是當系統的接觸了使用者界面之後,其中的理論我是非常認可的,并且認為企業完全有必要擁有這樣的設計人才(産品經理可能就會要求高審美)。那麼來從《使用者界面設計——有效的人機互動政策(第六版)》的目錄感受一下吧。

一、互動系統的可用性

二、通用性

三、指南、原則與理論

四、設計

五、評估和使用者體驗

六、設計案例研究

七、直接操縱與沉浸式環境

八、流暢的導航

九、表達性人類和指令語言

十、裝置

十一、溝通與寫作

十二、提升使用者體驗

十三、适時的使用者體驗

十四、文檔和使用者支援

十五、資訊搜尋

十六、資料可視化

使用者界面設計八條黃金法

1. 争取一緻性

     在對話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實作虛拟人物性格的一緻性。使用者在與對話機器人互動時都會根據它的所作所說賦予它一個“人設”。是以,最好在前期把角色設定好,并用統一标準的語氣和性格設計對話,逐漸建立使用者對品牌的信任。

     當設計類似的對話響應和操作時,可以利用統一風格的卡片、顔色、使用者流程圖來實作一緻性。規範資訊表現的方式可以減少使用者認知負擔,讓使用者體驗易懂流暢。

2. 追求通用性

     認識到不同使用者的多樣性需求和可塑性設計,考慮到新手與專家的差異、年齡範圍、殘障人士、國籍差異、技術多樣性等因素都會豐富指導設計的要求。

     為新使用者提供注釋,為老使用者提供進階指南、快捷方式等進階設計,都會提升互動界面設計的品質。

3.提供資訊回報

     使用者每完成一個操作,界面都需要給一個相應的回報。對于經常進行的正常操作,回報可以相對"低調",而對于不常進行但又核心的操作,回報應該更加明顯“高調”。

     回報有很多類型,例如聲音提示、觸摸感、文本提示、視覺提示以及各種類型的組合。

4. 避免錯誤

     設計對話使用者界面時,應該盡量考慮如何減少使用者犯錯誤的機會。設定對話邊界是減少錯誤的核心方法。

     為了控制對話的程序,要盡量避免設計開放式問題,例如為使用者提供一些限定的回答選擇,避免問“我能為您做什麼?”,而是問“您希望我幫您做X、Y還是Z?”,或者借助按鈕、卡片讓使用者進行選擇。

     但如果使用者在對話時發生不可避免的錯誤,不能隻報錯而不提供解決方案,請確定為使用者提供簡單、直覺的說明,以引導他們輕松快速地解決問題。

     當使用者“跑題”時,将他拉回到理想路徑中

5. 對話需要一個完結

     不要讓你的使用者猜來猜去,告訴他們其操作會引導他們到哪個步驟。與使用者的每組對話結束後需要給一個對應的回報,讓使用者有一種操作完成的滿足感、安全感,同時也按示他們準備好進行下面的操作。

6. 允許撤銷操作

     設計人員應為使用者提供明顯的方式來讓使用者恢複之前的操作,無論是單次動作,資料輸入還是整個動作序列後都應允許進行傳回操作。“這個功能減輕了焦慮,因為使用者知道即便操作失誤,之前的操作也可以被撤銷,鼓勵使用者去大膽放手探索。”

7. 給使用者掌控感

     設計時應考慮如何讓使用者主動去使用,而不是被動接受,要讓使用者感覺他們對數字空間中一系列操作了如指掌,在設計時按照他們預期的方式來獲得他們的信任。讓使用者擁有掌控感,他們需要知道目前對話的狀态、程序以及接下來要做什麼。

8. 減少短時記憶負擔

     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喬治·A·米勒發現,我們的短時記憶平均每次能記住5-9條資訊,例如單詞、數字等,取決于資訊的性質。

     是以,在與使用者對話過程中,要保持适當的資訊層次結構,讓使用者去确認資訊而不是去從記憶中提取,盡量讓使用者做“選擇題”而不是“簡答題”。

後記:

     團隊溝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以快去尋找你的夥伴吧,然後一起創造更多奇妙的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