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協定用于路由器選擇路徑和管理路由表,它通過在路由器之間共享路由資訊來支援可路由協定。路由資訊在相鄰路由器之間傳遞,確定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徑。總之,路由協定建立了路由表,描述了網絡拓撲結構;路由協定與路由器協同工作,執行路由選擇和資料包轉發功能。可以把路由協定視作一個應用程式,來計算得到路由器的路徑:
1、被路由協定(Routed protocol)工作在網絡層,負責根據最佳路徑來封裝資料包(TCP/IP)
2、路由協定(Routing Protocol)工作在傳輸層或應用層,負責學習獲得最佳路徑。
路由器轉發資料包的關鍵是路由表:
路由表表明的是目标網絡、如何轉發(哪個實體端口發送),來到達下一個路由器或者不經過别的路由器而傳送到直接相連的網絡中的目的主機。
路由:
要實作路由器必須需要知道:目的位址、源位址、所有可能路徑、最佳路由路徑、管理路由資訊(即存放非最佳路由路徑)
管理距離(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距離主要表現不同路由協定之間的可信度。用于存在多條可到達的路徑情況時選擇其中最優路由的路徑。
·可信度的範圍是0-255.它表示一條路由選擇資訊原的可信性值。該值越小,可信度越高。0為最信任,255為最不信任。
·思科常用的管理距離值:直接相連 0;靜态路由 1;EIGRP 90;IGRP 100;OSPF 110;RIP 120
路由主要分為靜态路由和動态路由,動态路由中又分出多種協定。
靜态路由為手動添加的路由資訊,不會變動
·優點:
1、對路由器CPU沒有管理性開銷
2、在路由器間沒有帶寬占用
3、增加安全性(相對動态路由要穩定)
·缺點:
1、必須真正了解網絡
2、對于新添網絡配置繁瑣
3、對于大型網絡工作量巨大
·應用場合:小型到中型網絡且沒有或隻有較小的擴充計劃
·靜态路由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目标網絡 子網路遮罩 下一個路由器位址(即網關,離本子網最近路由器的接口位址)
配置靜态路由時必須配置一條相反的路徑,保證有來有回。
删除路由指令:no ip route XXX。。 (華為都是undo)
·執行個體: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erface s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輸入位址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配置時鐘速率(隻有在用PACKET TRACERT 模拟器時才需要配置)
R1(config-if)#no sh 開啟端口
R1(config)#ip route 2.2.2.0 255.255.255.0 192.168.1.2 配置靜态路由
·使用預設路由需要添加ip classless(無類選擇)指令(現已預設)
有類選擇(no ip classless):
在沒有此類路由的情況下丢包(比如1.2.3.4,但隻有1.1.1.1),
但是如果完全沒有此類也會選擇預設路由(比如有4.4.4.4)。
無類選擇:在沒有此類路由的情況下會選擇預設路由進行傳輸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12165849/190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