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态路由:
網絡中的路由器之間基于某種協定互相通信,傳遞路由資訊,利用收到的路由資訊更新和維護路由表的過程
特點:
減少管理任務
占用網絡帶寬
1.RIP協定:(距離矢量協定)
RIP路由協定向鄰居發送整個路由表資訊,RIP路由協定以跳數作為路徑成本,根據跳數的多少來選擇最佳路由
最大跳數為15跳,16跳為不可達
經過一系列路由更新,網絡中的每個路由器都具有一張完整的路由表的過程,稱為收斂
RIP計時器:
更新計時器:路由器每隔30秒從每個啟動RIP協定的接口發送出路由更新資訊
無效計時器:如果一條路由在180s内沒有收到更新,這條路由的跳數記為16
重新整理計時器:如果這條路由在被記為16跳後,60s内還沒有收到更新,則将這條路由從路由表中删除
抑制計時器:防止路由抖動
水準分割規則:從一個接口上學習到的路由資訊,不再從這個接口發送出去,防止路由環路的産生
router rip
network
no ip split-horizon:關閉水準分割
2.EIGRP協定:(進階距離矢量協定)
快速收斂,支援VLSM和不連續子網,支援多種網絡層協定,多點傳播和單點傳播代替廣播更新,在網絡中任何地方實作手動彙總,100%無環路無類路由,支援WANs and LANs,等價和非等價負載均衡
AD:通告距離,鄰居到達目的網段的距離
FD:可行距離,本地到達目的網段的距離
EIGRP起鄰居的條件:
AS(自治系統)号碼一緻
K值相同
variance:非等價負載均衡系數
3.OSPF協定: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路由協定
OSPF區域劃分:
骨幹區域:Area 0(必須要有的)
非骨幹區域:
标準區域
末節區域
完全末節區域
NSSA區域
所有的非骨幹區域之間的通信都需要骨幹區域來中轉
Router ID:在網絡中辨別路由器的名字,格式是IP位址格式
Router ID選擇:
1.從路由器的loopback接口中選舉最大的
2.從實體接口中選舉最大的接口位址為路由ID
OSPF中的三張表:
鄰居關系表:将自己所有的鄰居加入到自己的鄰居關系表中
鍊路狀态資料庫(LSDB):把鄰居更新過來的鍊路狀态資訊加入到自己的LSDB中
路由表:利用SPF算法算出最優路由加入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OSPF形成鄰居關系的條件:
1.區域ID要比對
2.hello間隔一緻
3.區域類型一緻
DR:指定路由器
BDR:備份路由器
DRothers:其他路由器
DR選舉:
1.比較OSPF中路由器接口的優先級,預設為1,比大
2.比較路由ID,比大
如果接口優先級為0,不參與DR選舉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angyongbin/p/379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