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朵雲」到「多雲」,雲計算再生變

「一朵雲」到「多雲」,雲計算再生變

多雲成為一種行業趨勢,尤其在單一雲廠商深度綁定的政企客戶、IT成本占比高的行業,多雲戰略收益更為明顯。

撰文|藍洞商業 焦麗莎

行業在變,京東雲也在變。

從點到面再到體;從差異到統一;從單一到異構。這是正在數字化建設路上的企業要面對的最大變量。

伴随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一些暫時性的難題正在顯現。

拿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簡稱「國電投」)來說,其是大陸五大國有獨資發電集團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由于規模龐大,存在管理複雜、遷徙困難、上線緩慢、安全薄弱等技術難點。比如随着越來越多的業務上雲,彙集大量産業鍊資訊和資料資源,亟需打通資源并進行統一管理,還要解決資料安全問題。

京東雲為國電投提供了有别于其他雲計算廠商的解決方案:

基于雲艦這個混合多雲作業系統,實作了對目前異構環境和未來電投雲的異構屏蔽,在統一底座上建構PaaS元件和應用,可以更廣泛相容及高可用,極大降低了國電投後期的管理和運維成本。通過合作,國電投實作了在一朵雲上,建成集團統一的、行業領先的物聯管理平台。

事實上,随着雲計算行業的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多雲已經成為一種行業趨勢。尤其在單一雲廠商深度綁定的政企客戶、IT成本占比高的行業,采用多雲戰略收益更為明顯。

Flexera釋出的《2021年雲計算市場發展狀态報告》顯示,有92%的企業采用了多雲戰略,

平均用雲數達到5.3個。

政策層面也越來越重視相關産業體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産業鍊,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态化監管水準,支援平台經濟發展。

事實上,就是要在關鍵的領域和行業,實作國産化替代,解決卡脖子的問題。産業數字化能力與國産化數字基礎設施,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目前大陸軟體市場絕大部分基礎軟體份額被國外企業長期占據,國産軟體基本構築在國外的根技術之上,存在嚴重風險和隐患。」全國政協委員、絲路國際智庫交流中心進階顧問許進建議,确立國家重大專項,集舉國之力持續攻堅,實作國産工業軟體五年可用、十年好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雲事業部總裁曹鵬在提案中建議,加快實作國産化「真替真用」,推動供應鍊自主可控,加強對「多雲多芯多活」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支援。同時,推動全鍊條協同創新和整體更新,提升産業鍊供應鍊自主可控能力和水準。

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雲計算行業的發展不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規模與價格的比拼,而是核心技術的較量,服務水準的競争,檢驗的主要标準則是能否真正助力産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從這個意義上講,雲計算的技術、産品、方案和市場也開始分化。

源自京東自身實踐,以及對産業客戶需求的了解,曹鵬認為,能持續支援好産業深度數字化的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必須具備四個特征:融合開放、高效協同、極緻成本效益、安全可控。

行業複雜多變,也給了京東雲奇襲的機會,讓「多雲戰略」像「一朵雲」一樣好用。

平台與系統之争

早在兩年多以前,IDC就判斷,随着中國公有雲服務的不斷延伸和擴充,未來兩年企業雲計算的複雜性将達到一個臨界點。

服務商需努力維護服務級别、管理成本、確定跨多種雲、傳統資料中心和邊緣系統的混合和多雲架構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企業客戶需重點關注和投入跨雲、邊緣的連接配接、內建和協作。

多雲,已經成為一種行業必需與趨勢。

「一朵雲」到「多雲」,雲計算再生變

對于B端的使用者來說,與一家雲廠商綁定越久,技術與業務依賴性越強,也就存在一定風險。如果采用多雲架構,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存量資源,屏蔽底層異構,專注自身業務發展;另一方面也可為增量資源提供空間,選擇最适合的雲廠商及服務,實作服務更加靈活彈性、業務永遠線上、精細化營運。

從企業市場與業務需求來看,多雲也是必然之舉。随着邊緣業務場景持續增加,業務需求更加分散多元,不同生态場景需要無縫對接,這要求屏蔽不同基礎設施的差異,為業務創新提供基礎。

站在投資回報的角度,混合多雲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對于采購雲計算的一方來說,混合多雲讓其擁有一定的議價權,也不用綁定資源消耗量。此外,從政策與監管層面看也更安全,有助于滿足監管合規、反壟斷、資料安全等要求。

是以,國内外一些雲計算廠商也在布局發展混合多雲。

2020年,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提出,微軟智能雲要全面支援多雲、多邊緣混合部署,實作混合現實與人工智能的創新,并在此戰略基礎上推出一系列創新服務。

微軟智能雲Azure通過Azure Stack (Hub)、Azure Stack HCI以及Azure Arc等,幫助企業在混合雲和多雲環境下,實作基礎設施、資料和應用程式的安全、營運和治理。

2022年11月,華為雲釋出面向多雲的資料存儲戰略,對外宣稱全面擁抱雲原生,打造跨多私有雲、公有雲的可靠存儲系統,助力企業建構資料集中共享、應用多雲部署的IT架構,實作最大程度的資料資源共享和流通。

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目前大多數廠商的多雲其實是「雲管平台」,京東雲則深入一步做的是混合多雲的作業系統。

就在3月14日,2023京東雲城市峰會落地廣州,「融合開放 重塑雲上未來」是其關鍵詞。

在京東雲看來,單一的技術已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技術與技術的融合創新更能滿足産業的真實需求;技術對業務發展的重要性愈發明顯,一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可能帶來指數級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推動技術與産業深度融合,已成為數字化的關鍵動作。支撐融合技術的數字基礎設施,必然是開放相容的。

以京東雲的核心産品雲艦為例,其依托多雲多芯多活的技術架構,向下相容國内外基礎設施,包括ARM的鲲鵬、飛騰等晶片,X86的海光等晶片,融合混合多雲環境,屏蔽多雲差異、實作多雲一體、應用一緻運作;向上使用多場景産業應用,包括安全、資料庫、中間件、協同軟體等,生态全面開放。

從上雲的第一刻開始,京東自身業務就生長在混合多雲的環境,造就了超大規模混合多雲實踐。這是京東雲獨有的土壤和優勢。

先看京東内部,借助全面容器化帶來的标準化以及阿基米德智能排程,雲艦2.0能夠完成超千萬核資源秒級排程,實作超大規模異構基礎設施資源的靈活排程,CPU平均使用率提升2倍,每年節省IT成本數億元。

京東雲混合多雲作業系統雲艦對内全面支援京東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業等多元化業态場景。

再看對外服務,客戶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任意選擇适合的雲服務,不被單一雲廠商綁定,業務按需跨雲部署,實作讓IT基礎設施以業務為中心,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管理效率。

目前已經廣泛服務于達達、愛回收、北汽集團、蘇州農商行、國家電投、中化能源、陝煤集團等産業客戶。

從内部實踐到外部輸出,京東雲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混合多雲之路。

一個實踐樣本

目前,數字化轉型已進入深水區,企業的真替真用需求更加強烈。

行業需求早已從OA、資料看闆等單點數字化,轉向系統性改變管理運作、全方位提升整體競争優勢。同時,大陸廠商對晶片、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投入較大,應用層也有一定發展。

然而,底層基礎設施與産業場景應用之間尚不能有效銜接,中間層缺乏較好适配的國産化平台化應用,性能與穩定性方面也存在問題。

行業内部人士打比方說,這就好像蓋房子,打好了地基,設計好主體,才能裝修實作各種功能。房子的地基就是底層基礎設施,産業應用場景就是裝修好的各種空間,主體下連根基,上載空間與功能,隻有穩固契合才能安全比對。在雲計算中,也需要一個既能安全連接配接上下,而又高效比對的中間層。

「一朵雲」到「多雲」,雲計算再生變

廣泛的行業需求呼喚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用産業級雲作業系統,解決向下适配多樣化硬體、向上支援行業級應用的問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好的産業級雲作業系統是開放的、有連續性的,支援多雲、多芯、多活。

以京東雲的産業級雲作業系統為例,其可相容多家雲服務商,客戶可自由選擇多家雲資源,不強制綁定京東雲。

在底層架構方面,如前所述,有的雲廠商采用X86架構晶片,比如海光,有的則是國産化的ARM架構晶片,比如鲲鵬、飛騰,雲艦都可以支撐。

在應用層,同一個應用,可以在不同雲、不同晶片之間,平滑切換遷移,且能保持高可用狀态。雲艦可以在不同的應用和叢集之間,高效完成動态排程,保障業務連續性。

雲艦在上層适配不同行業應用,下層完成對各種國産硬體的相應适配,解決了不同應用對不同硬體之間交叉适配的錯綜複雜關系,推進不同雲生态間的共融,可以保障業務連續性,有效提升産業數字化效率和程序,降低産業數字化成本。

面對數字化,蘇州農商銀行期望解決傳統系統間、部門間的資訊割裂問題,進行全行級架構轉型。通過雲艦,京東雲與蘇州農商銀行建構起金融級PaaS平台,後者初步實作了技術架構轉型,建立起新一代銀行IT架構。

基于金融級PaaS平台實施大中台戰略,蘇州農商行利用中台的服務重用、資料累積、快速響應等優勢,實作快速開發、快速響應和降本增效,讓企業架構更具「韌性」,面對多變的環境可迅速調整。

作為大型央企,中海油有六大業務闆塊,其需貫通供應鍊各環節,在各次元實作業務流程的打通,包括需求到供應、總部到各級機關、共享中心到各海外機構等。同時,要統籌産業鍊各闆塊,實作管理制度、政策、标準、名額等在各二級機關之間、各海外機構之間的統一。此外,要統一全集團的資料标準,實作資料全局可視,跨組織共享,集中沉澱,全量挖掘。

通過京東雲雲艦,中國海油建立起供應鍊全過程數字化監督系統,包括需求管理、尋源管理、電商采購、采購執行、倉儲物流管理、供應商管理、供應鍊金融等全鍊路監督,結合過程資訊公開等外部監督,實作多時段多元度智能化全方位監督,消除人為因素影響,保障物裝采購業務依法合規。

同時,京東雲為中國海油搭建了資料底座,能夠支撐供應商協同管理,實作采買過程知己知彼。SaaS層則包括統一供應商畫像、品類康駕駛艙、供應商智能推薦、采購需求、智能輔助等功能。

截至目前,雲艦已助力多行業的頭部企業實作數智化轉型,既有央企、地方國企,也有大型民企,從行業層面看,包括網際網路、零售、能源、交通、金融、制造、城市等。京東雲雲艦正幫助企業打通混合多雲「最後一公裡」,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多雲已成大勢所趨,京東雲艦通過混合多雲的作業系統為突破口建設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實踐樣本,也為雲計算注入了新的活力。

國産化的「真替真用」,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