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電信重組(華為中興觀察員出品,必屬精品)

關于電信重組

論壇裡很多人對國産裝置商的未來在我看來過于樂觀,電信重組最簡單的結果就是營運商減少,這使得第四名第五名直接kill掉了,重組前這些營運商處于弱勢,對技術的前沿性要求不高,進而在外國裝置商眼裡地位不高,公關較少,是以這反而是國産裝置商的溫床,可憐現在溫床也被國務院掀掉了。其次電信重組,不管是wcdma還是cdma甚至td,在我看來,非但不是國産裝置商的春天,反而冬天來了,為何?估計在未來3-5年内,中國裝置市場,尤其對華為和中興而言,意味着不賺錢,華為會在cdma一定會發起價格武器,華為的cdma技術實力與中興不在伯仲之間(論壇裡很多人軟文看多了以為華為cdma很弱,建議大家google或者百度華為cdma合同,國外的單子未必比中興少),如今華為攜現金流、固網、wcdma利潤等優勢(衆所周知,華為固網利潤不錯,wcdma技術實力中興還遠不是對手,是以避開了與中國裝置商的價格戰,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利潤),必定會對中國電信的cdma展開大規模傾銷,這意味着華為與中興在電信cdma領域局勢未明朗之前都是隻賺銷售額不賺利潤的狀況。在wcdma領域,主要還是愛、諾、華、阿的競争,中興在該領域基本上注定了沒有座位。雖然缺少中國競争對手,但華為為了搶占市場佔有率必定也是一番價格戰。td的話能有個每年100億市場就不錯了,這就不讨論了。

關于國家扶持

很多人在讨論華為的成功時總是會提到國家的扶持,似乎國家的扶持才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華為去年在移動的巨單,更是很多人驚呼國家的扶持,然而他們忽略了在人均gdp與中國相近的國家華為市場佔有率很高的情況。最近看到國家與愛、諾、阿朗的巨單,更是痛心不已,感覺國家真正扶持的是這幫鬼子,在一個國産裝置能挑戰外國裝置的情況下我認為應該堅決使用國貨。有人甚至天真的認為電信重組其實暗藏了國家扶持國産裝置商的意圖,這完全放屁,這些營運商都是國資委的,如果他們想扶持,發個檔案就行了,用得着非要等重組後在扶持麼?

關于中興

論壇裡很多人認為華為和中興差不多,其實我看中興比華為差太遠了,未來幾年差距會放大,大家都會看到的。大家在提到中興的産品時通常會說中興cdma比華為好,gsm、數通、固網、存儲都已經不錯了,這個不錯是怎麼得來的呢?當然前提是中興研發資金的投入,其次我看最重要的是華為在這些領域為中國教育訓練了許多人才,很多人說中興也為華為培養了不少人才,但是我想華為作為技術領先型公司,你可以從華為挖人搞wcdma,雖然缺少骨幹,但是基本上也能搞出來能用。中興技術領先華為的不多,是以華為從中興技術受益度遠小于中興從華為技術受益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華為收購港灣和華為出售h3c,直接讓中興挖了不少人才,研發了不少過得去的産品。

有人說華為中興各有所長,華為強于裝置,中興強于終端,論壇裡絕大多數人認為中興手機遠勝于華為,也許從兩公司的宣傳銷量上講是對的,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的就是中興手機既然這麼強,為什麼在國内基本沒有市場,為什麼華為能在聯通cdma手機份額第二,而中興前三之外,這實在讓人費解。相信不少中興fans能釋疑解惑,但根據中興得出貨量和銷售額,猜測中興手機基本上都是傾銷在非洲等地,當然,一些中興所謂大的營運商,在我看來更多是宣傳,實際上銷量不高。

關于華為

華為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華為首先是私企,在我看來隻有私企才能振興中國,其次是華為是一個追求技術的公司。論壇裡很多人認為華為技術也不怎麼的,并以思科作比較。在我看來這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思科是道地的美國企業,美國科研實力冠絕全球,領先中國10-20年,常青藤大學裡電子等專業畢業的博士直接拉來就能研制高水準晶片,中國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博士估計讀書期間都沒怎麼接觸過晶片,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華為技術不行不是華為的恥辱,而是中國教育的恥辱,财政部撥給教育經費太少了,而且可憐的經費還都被拿去吃喝玩樂去了。是以華為在怎麼重視技術在我看來都不為過,再說華為的科研經費比例還少于愛立信等,隻要技術實力上去了,管理上能跟進,基本上能進入該産業的top3。大多數領域中國企業隻能呆在低端就是技術實力上不去。不過我最欣賞華為的不是他對技術的重視,而是他對管理和流程的追求。技術是死的,能通過砸錢就能搞上去,但是管理是對人,這個就非常困難了。而且現在絕大多數企業上司人都知道中國技術不行,要加強研發,然而華為與中興同樣10%研發比例卻境況不同說明管理的重要。

華為出售終端

很多人認為華為手機不行何以能賣這麼多錢,以為華為在忽悠。但是華爾街的經理們一個個都是賊精的,會被華為這麼容易就耍,顯然不是,就華為終端而言,其中資料卡位居全球第一,利潤應該不錯,手機銷量雖弱于中興,然而品質卻遠比中興好,具體可見市面上流傳一些華為的回流機。在中國市場上能回流的東西基本上是品質還行但價格便宜。然而卻沒見到什麼中興回流機,按道理中興海外銷量更多,應該回流更多,可見華為手機重品質而非銷量。如今華為出售終端,在我看來,隐藏了華為想做華為品牌的意圖。華為雖然銷售收入過100億美金,然而大多隐居人後,而如今通過獨立終端,拉進私有資本,但牌子肯定還是華為。是以失敗的話等于給自己安裝了防火牆,成功的話華為公司還受益華為品牌,可謂一舉多得

華為與中興

在電信這個領域裡中興找到了它的生存方式,然而這種方式不是通過技術為引導獲得的,而是依托中國廉價勞動力市場獲得的,并且随着華為越來越往高處走,估計中興也能在這個食物鍊裡找到自己的位置,隻是日子顯得艱難些。未來幾年,中興與華為差距會拉大,不過最主要的不是銷售收入,而是利潤,華為已經進入發達國家,在這些國家中興幾乎很難拿到跟華為競争的門票。其次華為由于為員工持股公司,中興則是上市公司,注定了華為可以輕而易舉獲得中興頂尖研發人才,反過來就難,公司性質的差别注定了中興技術領先華為不具備可能。是以中興能把産品作的馬馬虎虎,這個主要是底層員工決定,想做得頂尖就難了,因為這需要頂尖研發人員,而中興薪水在頂尖人員上跟華為完全不具備任何優勢,是以這會造成中興在低端打轉,除非華為有一天技術上全球超一流,才有可能中興全球一流的水準,可惜華為公司在未來30-50年内都不具備技術超一流的機會(高校30-50年内趕超G8沒機會)。

其他連結:

[url=http://www.c114.net]中國通信網[/url]

[url=http://www.sapphireoil.cn/china/default.asp]浙江賽孚能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