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一艘從牙買加返航到英國懷特黑文的船上,一個年輕的母親,抱着兩個月大的孩子,在船闆上曬着太陽。當她剛把孩子放到旁邊的座位上時,一隻猴子趁機搶走了孩子,朝着主甲闆跑去,并爬上桅杆。
那時候,在海上航行的船隻,經常會載有動物,是以一隻猴子的出現沒有引起大家的在意,隻是如今見它抓着一個小嬰兒跳上桅杆,難免令人驚慌失色。全船的人看着猴子摟着嬰兒越爬越高,全都吓壞了,孩子媽媽更是急到發瘋。
但這隻猴子沒有想去傷害嬰兒的意思,它不時撫摸着哭泣中的嬰兒,就像一個大人哄孩子一樣。這時,船上已經有幾個水手爬上桅杆,想要抓住猴子,救下孩子。可猴子看到了,向更高處爬去。
正當水手們也想追着猴子往上爬時,船長卻制止了他們,指令水手們全都下來。随後船長告訴大家,第一,猴子會安撫哭鬧的嬰兒,說明它沒有傷害嬰兒的意思;第二,猴子一直在躲避追它的人,要是把它逼急了,很可能會從一根桅杆跳到另一根桅杆上,那樣嬰兒就會有更大的危險。
于是,船長讓水手們先到甲闆下面去,等待時機,然後叫人把嬰兒的媽媽帶進船艙,以免她驚恐的情緒影響到别人,而引起大家的慌亂和騷動。他自己則躲在舷梯邊,一處猴子看不見的地方藏好,靜觀其變。
一切安排就緒,周圍也逐漸安靜下來。那隻猴子見自己不再引人注意,竟沒了興趣繼續呆在桅杆上。它沒趣的爬了下來,又把懷裡的嬰兒送回到原來的地方,悻悻的離開了。就這樣,一場危機被化解。船長把小嬰兒安全的送到了他母親的懷中。
所謂欲速則不達,過于急躁往往會讓自己亂了陣腳,影響了判斷。有些時候,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冷靜面對,從容處理,才不失為一個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