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讓中東“死對頭”握手的,為什麼是中國

作者:環球人物雜志
能讓中東“死對頭”握手的,為什麼是中國

為什麼是中國能辦成?

作者:付玉梅

他們在北京握手,讓世界驚喜。

3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沙特阿拉伯王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下稱“聲明”)。

三國宣布,沙特和伊朗達成一份協定,包括同意恢複雙方外交關系,在至多兩個月内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強調尊重各國主權,不幹涉别國内政;雙方同意兩國外長舉行會晤,啟動上述工作,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強雙邊關系。

劃重點:一、沙特與伊朗在長達7年的敵對狀态後終于複交;二、這是由中國斡旋、在中國完成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介紹了沙特和伊朗北京對話會的重要意義:“這是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為目前動蕩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傳遞了明确信号。”

能讓中東“死對頭”握手的,為什麼是中國

·來源:外交部網站

能讓中東“死對頭”握手的,為什麼是中國

冤家和解,

意義非凡

沙特與伊朗,一對人盡皆知的中東“死對頭”。

兩國斷交于2016年。當年,沙特處決一名什葉派知名宗教人士,引發伊朗方面的抗議,沖突更新,沙伊斷交。

此後長達數年的談判中,沙特與伊朗的複交事宜一波三折,時常是剛傳來和解迹象,轉頭就鬧掰,還一度處于戰争邊緣。

2021至2022年期間,兩國官員通過伊拉克和阿曼進行了多輪對話,以期改善雙邊關系。盡管伊朗國内形勢一度影響對話和談判程序,但總體上兩國關系在趨向改善。

但為啥和解總是一波三折?因為實在難——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幹擾。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太和智庫進階研究員錢峰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長期以來,中東地區的四大主體民族各方沖突錯綜複雜,互相交織,加之外部大國的挑撥和利用,中東安全困局難解,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嚴重沖擊地區和平與穩定。

其中,沙特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國家和遜尼派“領頭羊”,與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的伊朗之間沖突尖銳突出。這也成為影響中東和平安全的根源性因素之一。

在沙特看來,“伊斯蘭革命”後,伊朗長期緻力于擴大影響力,近年來更利用地區局勢的變化而積極打造什葉派聯盟,加快中東什葉派的全面整合,打破了地區原有的力量平衡。

而在伊朗看來,美國長期幹涉并試圖控制中東地區,挑撥各方沖突,并全面支援以色列,是禍亂地區和平的最主要外部根源,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對此也負有責任。

來來回回鬥了這麼些年,沙伊兩國關系亟需走向正常化。

中國出場了。

根據聲明,這次會談是為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關于中國支援沙特阿拉伯王國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的積極倡議而進行的。

3月6日至10日,沙特國務大臣、内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穆薩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裡·沙姆哈尼分率沙特和伊朗代表團在北京舉行會談。

曆時5天的對話沒有預告、也未披露任何細節,直接炸出一個重磅結果。

沙伊不僅宣布複交,還将激活2001年和1998年達成的合作協定。

昔日冤家握手言和,意義非凡。

“沙伊作為兩個中東大國,地區影響力大,兩國關系又是中東諸多沖突的主線,是以一旦達成和解,對中東一系列沖突解決都會有推動作用。日後,中東地緣政治格局有望迎來洗牌和重構,當然,是朝着積極的方向。”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此外,錢峰還認為,在世界被俄烏沖突更新的陰雲籠罩之時,沙伊兩國關系的緩和,中東局勢的進一步趨緩,不僅給國際安全形勢增加了亮點,還給人類社會增添了信心。

中國就這麼不動聲色地完成了一件外交史上的大事。

能讓中東“死對頭”握手的,為什麼是中國

為什麼是中國?

那麼,為什麼是中國能辦成?

丁隆表示,就沙伊沖突的調解,中方首先有自身的優勢。

在中東地區,中方沒有跟任何一個國家有曆史積怨,與沙伊兩國都保持良好關系,且始終秉持公正立場,這是成為“斡旋者”角色的保障。

其次,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可以作為平息沖突、化解沖突的指南針。

中國始終是熱點問題的斡旋者。而且,中國的斡旋總是勸和促談,公平務實,尋求标本兼治。中國在中東的斡旋和奔走同樣如此。

中國提出的海灣安全架構和解決巴以沖突的倡議等,都展現了這些特色。而元首外交更是受到世界矚目。

2022年12月,習近平主席對沙特進行國事通路,并出席中沙、中海、中阿“三環峰會”。

上個月,應習近平主席邀請,伊朗總統萊希上個月對中國進行國事通路。

“在過去幾個月内,與中東有關的積極事件大多涉及中國,這絕不是一種巧合,而是反映了自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以來,通過真誠斡旋,得到了以沙伊為代表的中東大國的日益認同。”錢峰表示。

王毅強調,此次北京對話在中沙伊三國上司人的共識基礎上得以推進,習近平主席從一開始就予以明确支援。對話也成為有力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

能讓中東“死對頭”握手的,為什麼是中國

·外交部網站截圖

“中國既有理念、也有行動,最終才能促成這場世紀和解。”丁隆說。

國際認可,

卻有人酸了

沙伊北京對話成果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伊拉克、阿曼、黎巴嫩、阿聯酋、卡達、土耳其、巴林等多國對沙特和伊朗恢複外交關系表示歡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感謝中國促成對話,沙特與伊朗的睦鄰友好有助于促進海灣地區的穩定。

衆多外媒均提到該事件帶來的益處,肯定中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公認這是中國的“外交勝利”。

“朝着正确方向前進。”路透社在10日報道中評價沙伊複交一事。

報道稱,美國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的政治學家克裡斯蒂安·科茨·烏爾裡克森表示“在美國對伊朗立場愈發強硬之際,中國處理這一問題(相當于)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号”。

法新社援引數名評論家的話稱,除該事件的地區影響外,其産生方式更具重要意義,因為它是由中國從中斡旋而成。

“今日俄羅斯”(RT)網站評論稱這是“中國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

與此同時,一些美媒的态度則顯得很“酸”。

《華爾街日報》發文稱,沙伊複交意味着“中國在美國長期主導的地緣政治地區取得的外交勝利”,可能讓美國在該地區的工作變得複雜。

美國CNN援引一名進階學者侯賽因·伊比什的話稱,“這似乎确實承認了中國在促成德黑蘭和利雅得(伊、沙首都)關系方面的獨特作用,(但)如果不是美國的話,這不會讓華盛頓特别高興”。

美國“商業内幕”網站則更露骨,稱此舉表明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增加,而美國在減弱,“這一協定相當于給了拜登一記耳光”。

美國的“酸”不難了解。“多年來,美國都緻力于在中東拼湊一個‘反伊朗聯盟’,以謀取自身利益,這也是導緻過去沙伊兩國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而中國卻促成了和解。”丁隆說。

丁隆還表示,在中東地區,美國和中國介入的方式和目标都不一樣。

“美國通常是‘拉一派打一派’,建構盟友和敵人,挑起沖突、煽動對立,由此來實作對中東局勢的遠端控制。反觀中國,與沙伊都保持良好關系,并推動兩國關系及中東局勢朝着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在錢峰看來,中國成功的“建設性介入”斡旋外交使得兩個地區大國化敵為友。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哪種更有利于中東乃至世界穩定,“是不言而喻的”。

不管美國高不高興,總之,他們“唯恐天下不亂”那一套行不通了。

中方的表态一以貫之。王毅表示,作為一個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實履行了東道主職責。我們将繼續根據各國的願望,為妥善處理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展現大國擔當。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睿 淩雲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