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佛大學深度報告:硬科技創業如何真正走出實驗室?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全球定位系統、mRNA 疫苗、锂電池、網際網路……這些能夠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數不勝數,每一天都可能誕生具有突破性質的科學發現。

即便如此,大多數創新技術依然未能解決諸如能源、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最為緊迫的社會問題,甚至很大一部分技術仍停留在實驗室而未“走出來”。

是以,盡可能地增強科學技術的轉化能力,加快基于科學發現的解決方案的推出和推廣非常重要,有助于緩解甚至消除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環境、經濟等多方面的危機。

基于此,2022 年,美國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基于“科技和公共利益”項目釋出了報告《硬科技創業——從實驗室到影響力》(Deep Tech Entrepreneurship: From Lab to Impact)[1]。

通過對硬科技的由來和興起、助推力量,以及商業化投資等方面的分析,其希望能夠激勵科技創業者積極行動起來,采用當今最具突破性的科學技術實作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硬科技創業。

哈佛大學深度報告:硬科技創業如何真正走出實驗室?

硬科技從何而來

不管是抗擊流行病,還是應對氣候變化,又或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要想更好地攻克那些亟待解決的世界性問題,都需要完成大規模的深度科學技術部署。

不過,這些技術究竟從何而來?

該報告中提到,這些技術基本都誕生于大學和政府實驗室。後者既有充足的研究資源,又吸納了衆多聚焦于不同技術領域的優秀人才,建構成了有助于産生大量科學發現的強大的研究所學生态系統,是推動社會問題有效解決的主力軍。

其中,需要說明的是,除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美國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國家實驗室”)也同樣專注于推出硬科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設施之一,國家實驗室每年都有 150 億美元的預算,也擁有超過 6 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是美國和全球最重要也最活躍的研究所學生态系統。

第一個國家實驗室自 1947 年成立,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國家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開發有助于推進美國冷戰的技術。比如,開發能夠識别飛機雷達和船隻雷達的國防部林肯實驗室、支援曼哈頓計劃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

随着時代的發展,國家實驗室向石油化工、制藥、通信、民用核能等領域進一步擴充。目前,包括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在内的 13 個聯邦機構共贊助了 42 個國家實驗室。

哈佛大學深度報告:硬科技創業如何真正走出實驗室?

圖丨美國國家實驗室研究工作涉及美國的關鍵和新興技術(來源:Deep Tech Entrepreneurship: From Lab to Impact)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實驗室已經開發出了包括全球定位系統、交通防撞系統等在内的、涵蓋交通、航空、國防、醫療等多個領域的新技術。

但是,并不是每一項技術都能給社會帶來切實的益處,也很少有早期技術能實作商業化,成為新産品或新服務。

是以,有必要加快推動這一程序的發展。同時,也需要充足的資金、人才和技術來促進早期技術向産品的商業化轉化。

哈佛大學深度報告:硬科技創業如何真正走出實驗室?

推進硬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

那麼,如何将一項科學新發現轉化為能夠滿足社會最迫切需求的産品?

一般來說,科學技術會被高校院所授權給科技初創公司或更為成熟的公司。這些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對原始的科學技術進行疊代,使其适用于市場需求,但這會導緻巨大的技術風險并且可能會面臨失敗。

對于初創企業來說,一般會通過融資來推進技術開發走向商業化。但在以前,私人投資者為避免較大的風險,一般會選擇避開技術開發的早期階段,特别是那些沒有經過驗證的或新的技術領域。

為了幫助初創企業順利度過早期階段,美國聯邦政府和各種基金會在支援重要技術領域的研發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府會推出相應的扶持計劃,比如,自 1982 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推出了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旨在通過政府資金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的産業化。

同時,像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慈善組織,也會向初創的盈利性公司投資。

近年來,随着硬科技的迅猛發展,一些風險投資基金開始适應更加長期的投資時間,也逐漸可承擔更高的風險。他們會投資那些擁有巨大市場前景的新公司,比如核聚變能源企業、癌症疫苗企業等。當然,一旦這些企業能夠成功,會給投資者帶來不可估量的回報。

另一方面,國家實驗室也在硬科技走向商業化的過程中,起到了助推作用。

雖然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其就宣布向私營部門轉讓硬科技,但是由國家實驗室開發的絕大多數技術,都授權給了大型企業集團或傳統國防企業,而非那些更具創新性的初創企業。

如果不給初創企業更多轉化硬科技項目的機會,那些最先進的創新,仍有可能被“鎖定”在國家實驗室裡面。

是以,為支援企業家更好地發現來自國家實驗室的硬科技,該報告還提供了以下建議。

首先,企業家可以從國家實驗室中找出有前途的技術。然後,他們需要通過技術轉讓辦公室,将知識技術産權從實驗室順利地轉移到私人實體企業。同時,其還必須進一步利用公共部門的支援,進而達到産生技術影響所需的規模。

其實,在今天,研發硬科技的企業家們已經有充足的機會,利用科學和政府的額外支援來建立新的企業。反過來說,人們也期望這些企業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财政收入,并解決多個行業領域出現的迫切的可持續性需求。

此外,不可忽視的是,風險投資對于推動初創公司擴大規模和加速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是以該報告也提議,設立一個名為實驗室到市場風險投資的新的風險投資基金,以轉化國家實驗室和其他研究機構的硬科技。

據介紹,市場風險投資基金會優先考慮生物技術、先進材料和先進工程領域的科學發現。這是因為這些領域的發展,不僅會對從人類健康到氣候問題等多個方面産生重要影響,還需要長期的資本支援。

該報告指出:通過剖析每個實驗室的優勢,并将其與感興趣的宏觀領域(人類健康、先進材料和工程)重疊,我們開發了一個初步和疊代工具,以引導企業家和投資者識别強大的科學創新通道。”

哈佛大學深度報告:硬科技創業如何真正走出實驗室?

圖丨繪制國家實驗室在生物技術(來源:Deep Tech Entrepreneurship: From Lab to Impact)

綜上,如果想要更好地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必須關注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科學發現。硬科技企業家及相關創業公司,能為推進科學技術走向商業化作出重要貢獻。

試想一下,如果有越來越多的硬科技企業,可以幫助世界上那些最先進的研究中心開展的數十年創新科學研究放大影響,并切實地解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迫切性問題,人類未來會更美好。

參考資料:

1.Deep Tech Entrepreneurship: From Lab to Impact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deep-tech-entrepreneurship-lab-impac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