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是使用硬體來完成以往網橋使用軟體來完成過濾、學習和轉發過程的任務
SWITCH是交換機,它的前身是網橋。(網橋隻支援存儲轉發)
交換機是使用硬體來完成以往網橋使用軟體來完成過濾、學習和轉發過程的任務。
SWITCH速度比HUB快,這是由于HUB不知道目标位址在何處,發送資料到所有的端口。而SWITCH中有一張路由表,如果知道目标位址在何處,就把資料發送到指定地點,如果它不知道就發送到所有的端口。這樣過濾可以幫助降低整個網絡的資料傳輸量,提高效率。
一個SWITCH的一個端口屬于一個沖突域。而一個HUB屬于一個沖突域。
它可以把網絡拆解成網絡分支、分割網絡資料流,隔離分支中發生的故障,這樣就可以減少每個網絡分支的資料資訊流量而使每個網絡更有效,提高整個網絡效率。
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的作用 首先說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了解為将一些機器連接配接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路。而交換機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差別:集線器采用的式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資料量很大時,兩者将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差別,它的作用在于連接配接不同的網段并且找到網絡中資料傳輸最合适的路徑,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使用者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産生于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産生于集線器之後,是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裝置。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資料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差別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資料鍊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絡層。由于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資料鍊路層),是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絡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定資訊,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資料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實體位址或者說MAC位址來确定轉發資料的目的位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絡的ID号(即IP位址)來确定資料轉發的位址。IP位址是在軟體中實作的,描述的是裝置所在的網絡,有時這些第三層的位址也稱為協定位址或者網絡位址。MAC位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産商來配置設定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位址則通常由網絡管理者或系統自動配置設定。
(3)傳統的交換機隻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配接的網段仍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廣播資料包會在交換機連接配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緻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配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配置設定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資料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位址的資料包,不傳送不支援路由協定的資料包傳送和未知目标網絡資料包的傳送,進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于LAN-WAN的連接配接,交換機歸于網橋,是資料鍊路層的裝置,有些交換機也可實作第三層的交換。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間的連接配接,可以解決異性網絡之間轉發分組,作用于網絡層。他們隻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于不同的網絡,并采用不同協定。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封包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是以得以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