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揀起長征記憶的碎片——開國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亞濱回憶父親長征轶事

揀起長征記憶的碎片——開國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亞濱回憶父親長征轶事

閱兵式開幕式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拾起長征記憶的碎片——開國海軍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亞斌回憶起父親的長征轶事

新華社記者 曾濤

在北京曆史胡同的一棟舊住宅樓裡,記者見到了李天佑将軍的次子李雅彬。在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紅色二代制作了父親的回憶錄、書籍、圖畫書等資料。這些幾乎是他關于他父親的全部記憶。

"父親離開得太早了。海軍上将李天佑1970年去世時年僅56歲。

記者想讓李雅斌回憶起他父親的故事,一個60多歲的男人,在腦海裡想了很久。

灌溉楊農舍,淳樸的人和夫妻紅軍寫魚水

2007年,李雅斌前往固陽縣參觀父親曾打過仗的湘江戰場。在楊柳井村,他遇到了一位87歲的老人何曉梅。

在湘江抗戰中,何小梅還是個14歲的少女,第一次開門看到家裡坐滿了紅軍,吓得趕緊躲回屋裡。

後來,她住的房間成為紅五師的師和指揮所。"慢慢地,當地人民知道紅軍是自己的人民。

何小梅聽說來的人是李天佑的兒子,無比興奮。瞎眼老人用手撫摸着李雅斌的臉,甚至道:"就像,就像!"

"當你的父親是他們中的一群人時,他住在我們家。何小梅拉着李亞斌,給他講了楊柳靜紅五師的故事。"當我們知道紅軍很好的時候,我們放棄了房子,為紅軍煮熟了開水,我的老同伴和很多人一起從水桶裡撿水,把他們送到戰壕裡。

"說到紅軍傷亡,老人們特别難過。李雅斌告訴記者,何曉梅最難以忍受的記憶,就是紅軍将領的犧牲。"山坡和戰壕裡到處都是屍體,其中許多是20多歲的年輕人,因為屍體太多了,人們不得不把土拉下來,把受害者一起埋葬。

湘江戰役後,許多屍體沉入河底。當地人極為悲哀,"一年不喝湘江水,三年不吃湘江魚"成為大家心中的法則。

三年前,李亞斌再次前往固陽縣時,何曉梅已經去世,老人的居住區被當地政府部門修複為"紅五師湘江戰役指揮所舊址"。

一直将他與妹妹合影的李亞斌放在舊指揮所前,他說他很感激老人給了他更多關于父親和紅軍将領的回憶。

湘江,一名服務員,20歲師長兩次流淚

李天佑生于1914年,15歲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百色起義。他擔任中國勞工、農民和紅軍第七軍排長,特勤連長,參加了開放保衛江蘇右區的鬥争,然後随部隊到廣東邊的貴鄉。

1931年7月進入中蘇地區後,他擔任紅七軍第58團團長,1933年任紅三軍第5師第13團團長。就在三四年前,李天佑在廣西一家米粉店裡夜以學徒的身份工作,飽受壓迫。加入紅軍後,他的命運發生了變化。

他17歲時擔任第58團團長,20歲時擔任紅3團第5師團長。雖然不老,但李天佑有着優秀的作戰指揮能力,勇敢而善戰,從百色起義到攻打贛州,李天佑都是先行者,猛攻前方,率領部隊奪取了一場戰鬥的勝利。

李雅彬小時候,看到了父親身上的傷疤:左背、手腕、腿......這些傷疤是一場又一場戰鬥留下的印記。

在攻打贛州時,他率領突擊隊員爬上城牆,遭到敵人的反擊,三顆子彈,從城頭掉下來,暈倒在一堆屍體中;無論傷勢有多大,李天佑從來不喊痛,更别說眼淚了。

然而,在湘江之戰中,他兩次淚流滿面。

1934年11月底,李天佑指揮紅五師封鎖敵方,掩護中央縱隊渡向江。敵人裝備精良,飛機上來對紅軍發動猛烈攻擊。眼看局勢越來越緊張,前線的幾座小山丘已經消失,前線傷亡非常大。李天佑與師政委鐘志兵協商後,決定派師參謀長胡偉到前線第15團進行行動。

胡偉兩個字沒說,拉出腿開始,李天佑匆匆往前走,緊緊握住他的手,跟他說再見,把他送出了師指揮所。

拂曉時分,紅五軍幾個團的陣地被敵人稀疏地擊敗,一個防禦工事被敵人的炮火摧毀。第15團稱師指揮所:師參謀長胡偉在指揮部隊反擊敵人時英勇犧牲。

風和雲突然變化,世界改變顔色。李天佑的眼睛模糊了,他拿着電話很久了。隻是和胡偉握了握手,看着他走出指揮所,消失在煙霧中,沒想到這竟然成了一道告别!雖然胡偉很快就要到第5師,但與李天佑早在瑞金紅校就認識了。

想想失去這位年輕勇敢、頗具指揮能力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李天佑無法克制感情,淚水迸發出,心口迸發出痛苦......

看到李天佑師長流淚,退到師指揮所第14團團長黃冠昌,默默離開了指揮所。黃沒有回到團指揮所,而是冒着火力來到了前方陣地。黃冠昌一邊為戰友們加油打氣,一邊指揮着這場戰鬥。他先帶領大家伏擊在防禦工事中,攻擊敵人,然後調整兵力部署,發動反擊,敵人被擊敗。

然而,黃在位置上犧牲了。

李天佑剛剛聽到胡獻祭的消息,現在他聽到黃冠長的祭祀報,忍不住又流下了一滴眼淚。鐵骨人,多少仗,隻流血,從不流淚。在湘江之戰中,李天佑無法忍住,兩次為下屬和戰友流淚。

李天佑率軍三天兩夜,終于攻占了中央第一縱隊橫渡湘江。本軍役中,第五師從參謀長胡偉以下,各團、各營、連幹部幾乎全部死傷,全師3000餘人,損失2000餘人。在20歲少年的心目中,是永恒的痛苦。

部隊遭到襲擊,病床上的李天佑被彭德懷責罵

1935年1月15日,吳江以北的遵義市,在鮮紅的日出中迎來了新的曙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間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期間,第5師團在遵義南口以刀靶水域承擔警戒任務,主要任務是在吳江以南保衛敵人。

傍晚,師長李天佑躺在擔架上,進入刀靶水站。多年來,他一直患有瘧疾,加上從小就營養不良,并在幾次戰鬥中受傷,導緻"搖擺"越來越大。他躺在擔架上,牙齒顫抖了一會兒,身體縮成團塊。大家把他抱進師裡,給他蓋上厚厚的被子,讓他放心休息,而參謀長則負責。

晚上,李天佑睜開紅熱的眼睛,呻吟着,問參謀長有沒有敵人,部隊準備得怎麼樣,崗位布置得怎麼樣......過去,每次去營地,李天佑都會親自檢查地形,檢查崗位。

參謀長勸說李天佑休息後,就去公司檢查。深夜,李天佑一個人睡着了,到了午夜,他開始燃燒,心裡也有點清醒了。

李天佑側耳聽着,周圍靜靜地,隻有寒風呼嘯而過。到了黎明時分,有幾張清脆的鏡頭。

李天佑立刻從床上翻身坐起來,拿起電話聯系團,誰知道電話線已經斷了,不能說話。

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近。李天佑趕緊組織部隊撤退到山上,踩在濕漉漉的泥路上,來到刀靶水後面的一座小山上。

後來确定這次襲擊是由一夥土匪進行的,他們隻帶走了一些銀元和東西。

當時,軍隊首腦彭德懷在遵義會議上發言,尖銳批判中共中左傾的錯誤路線。持刀瞄準水衛兵被土匪襲擊的消息傳到彭德懷耳邊,他一怒之下,拿起電話,李天佑罵了一句通行證。

當彭德懷罵夠了的時候,李天佑接過了話,自責地說:"别怪别人,是我的錯誤。"

聽到李天佑承認自己的錯誤,彭德懷的語氣緩和了很多:"我知道你在搖擺,發高燒,跟你什麼都沒。你撤軍是對的,你不能讓任何人吞下他們!我要你的部隊吸取教訓,不要讓敵人一沖就崩潰!"

這次對軍隊的攻擊,雖然沒有造成特别嚴重的後果,但李天佑還是覺得很内疚。他在批評彭德爾伯裡時也持開放态度。而就在遵義會議之後,三軍在懶人闆凳區進行整合,調整了部分師幹部。李天佑從第5師師長調到軍團部戰鬥科科長。

年輕的師長,以他的指揮能力,無法想象他作為紅色第五師團長的軍事生涯會以團長的攻擊和責罵而告終。這個不完美的結果給了李天佑一個深刻的教訓,在後來的革命歲月裡,他不斷敲響警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