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出口男人的“寡婦國”;這是一個女多男少的“女兒國”。
重巒疊嶂的地理環境、強人政治的高壓統治、大國博弈的地緣需求,切斷了這裡與世界的聯系;但外部的巨變,無時無刻不在這裡卷起狂風,甚至掠奪這個國家的男人。
這個國家,便是塔吉克斯坦。
過去的30年,這裡風雲激蕩、亂局叢生。
蘇聯解體引發的權力空心化、俄羅斯休克經濟波及的經濟混亂、權力集團間爆發的全面内戰……把這個國家撕得粉碎。
當年的“高山桃花源”,如今,已是“中亞寡婦國”。
在這個人口僅975萬的國家,卻有着近80萬寡婦!
是誰釋放了“寡婦魔咒”?
這樣吊詭的人類學現象,是如何産生的?
缺少男人的塔吉克斯坦面臨怎樣的困境?
為了盡可能呈現“寡婦國”的深層成因,我查閱了大量俄國文獻、并采訪了在俄的塔吉克打工者。
那麼接下來的内容,會提供給您一個嶄新的人類學觀察視角。
第一、動蕩——地緣巨變下的經濟死牢
面對蘇聯的解體,塔吉克斯坦人有着沖突的感情。
沒有蘇聯解體,就不會有塔吉克人的獨立國家,但沒有這場地緣災難,塔吉克人也不必承受戰争、混亂與貧窮。
蘇聯時期,支撐塔吉克斯坦國民經濟的,是來自莫斯科的财政補貼、與“中亞兄弟”的經濟援助;但這一切,在1991年徹底終結。
權力的空心化、經濟的大衰退,在1992年,演變成了戰争。
内戰,把塔吉克斯坦推入“經濟死牢”——人口外流、秩序崩潰、道德失序。
1997年,内戰結束,埃莫馬利·拉赫蒙總統,握緊了權柄、重建了秩序。但這并沒有将塔吉克斯坦,從“經濟死牢”裡釋放出來。
通貨膨脹、外債負擔、官僚主義,三座大山,壓死了國民經濟。
戰争的副作用也餘波不平,“寡婦魔咒”籠罩塔吉克斯坦。
長達5年的内戰,耗掉了大量的男性人口,男人們或戰死沙場,或逃到海外。戰争使家庭破碎,制造了第一批寡婦。
但這,隻是寡婦魔咒的開始。
當戰争偃旗息鼓,人們翹首期盼新生活時,沒有人會想到,接下來的20多年裡,還會有更多女人,成為寡婦。
第二、撕裂——中亞窮國的“寡婦魔咒”
從蘇聯權力鬥争中趟出來的拉赫蒙,是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
他清醒地知道:近1千萬人口,塔吉克斯坦,根本養不活。
93%的土地為高山、湖泊,50%的山地海拔在1萬英尺之上,農業脆弱、工業薄弱、貿易積弱。
拉赫蒙這位中亞枭雄,最終,劍走偏鋒。他選擇了一條詭谲之路,把塔吉克斯坦從經濟困境中,拖了出來,但也就此,打開了“寡婦魔咒”的潘多拉魔盒。
拉赫蒙的“辦法”是經濟上綁定俄羅斯——這一邊,地廣人稀的俄羅斯缺少勞動力;那一邊,人多地少的塔吉克斯坦,富餘勞動力。
由此,一場轟轟烈烈、持續20多年的勞務輸出大潮,拉開了序幕。
從97年起,塔吉克斯坦迅速蛻變為勞務輸出國,官方資料顯示, 2013年,塔吉克斯坦對外勞務輸出高達79萬人,這可是近10%的人口!
勞務輸出也成了該國經濟絕對支柱,占該國GDP的45%,用一句大白話說:這個國家,靠給俄羅斯打工活着的。
但甘蔗從來沒有兩頭甜,勞務輸出養活了國家,卻害苦了本國女人。
資料顯示:前往俄羅斯打工的塔吉克人,87.4%的打工者為男性。這些男人在本國有家庭,但赴俄打工後、往往是一去不歸。
很多年輕女人,從丈夫那兒收到最後的資訊,便是“離婚短信”,塔吉克政府甚至專門立法、禁止赴俄打工者短信離婚。
盡管從資料上,離婚率高企,被短暫控制,但誰都知道,這隻是從形式上掩耳盜鈴。
如今,在塔吉克斯坦,有接近80萬女人,等着杳無音訊、或許永遠不會回來的丈夫。
她們孤懸于全球貿易之外,卻又成了全球貿易最直接的受害者。
然而,話說回來,一塊土地,承載了遠超其承載能力的人口,要麼,走向對内戰争消耗,要麼,走向對外人口輸出,還有第三條出路嗎?你怎麼看呢?
歡迎評論區讨論。
如果覺得娃娃臉做的還不錯的話,還請多多關注,這對我真的很重要。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