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出口男人的“寡妇国”;这是一个女多男少的“女儿国”。
重峦叠嶂的地理环境、强人政治的高压统治、大国博弈的地缘需求,切断了这里与世界的联系;但外部的巨变,无时无刻不在这里卷起狂风,甚至掠夺这个国家的男人。
这个国家,便是塔吉克斯坦。
过去的30年,这里风云激荡、乱局丛生。
苏联解体引发的权力空心化、俄罗斯休克经济波及的经济混乱、权力集团间爆发的全面内战……把这个国家撕得粉碎。
当年的“高山桃花源”,如今,已是“中亚寡妇国”。
在这个人口仅975万的国家,却有着近80万寡妇!
是谁释放了“寡妇魔咒”?
这样吊诡的人类学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缺少男人的塔吉克斯坦面临怎样的困境?
为了尽可能呈现“寡妇国”的深层成因,我查阅了大量俄语文献、并采访了在俄的塔吉克打工者。
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会提供给您一个崭新的人类学观察视角。
第一、动荡——地缘巨变下的经济死牢
面对苏联的解体,塔吉克斯坦人有着矛盾的感情。
没有苏联解体,就不会有塔吉克人的独立国家,但没有这场地缘灾难,塔吉克人也不必承受战争、混乱与贫穷。
苏联时期,支撑塔吉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是来自莫斯科的财政补贴、与“中亚兄弟”的经济援助;但这一切,在1991年彻底终结。
权力的空心化、经济的大衰退,在1992年,演变成了战争。
内战,把塔吉克斯坦推入“经济死牢”——人口外流、秩序崩溃、道德失序。
1997年,内战结束,埃莫马利·拉赫蒙总统,握紧了权柄、重建了秩序。但这并没有将塔吉克斯坦,从“经济死牢”里释放出来。
通货膨胀、外债负担、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压死了国民经济。
战争的副作用也余波不平,“寡妇魔咒”笼罩塔吉克斯坦。
长达5年的内战,耗掉了大量的男性人口,男人们或战死沙场,或逃到海外。战争使家庭破碎,制造了第一批寡妇。
但这,只是寡妇魔咒的开始。
当战争偃旗息鼓,人们翘首期盼新生活时,没有人会想到,接下来的20多年里,还会有更多女人,成为寡妇。
第二、撕裂——中亚穷国的“寡妇魔咒”
从苏联权力斗争中趟出来的拉赫蒙,是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
他清醒地知道:近1千万人口,塔吉克斯坦,根本养不活。
93%的土地为高山、湖泊,50%的山地海拔在1万英尺之上,农业脆弱、工业薄弱、贸易积弱。
拉赫蒙这位中亚枭雄,最终,剑走偏锋。他选择了一条诡谲之路,把塔吉克斯坦从经济困境中,拖了出来,但也就此,打开了“寡妇魔咒”的潘多拉魔盒。
拉赫蒙的“办法”是经济上绑定俄罗斯——这一边,地广人稀的俄罗斯缺少劳动力;那一边,人多地少的塔吉克斯坦,富余劳动力。
由此,一场轰轰烈烈、持续20多年的劳务输出大潮,拉开了序幕。
从97年起,塔吉克斯坦迅速蜕变为劳务输出国,官方数据显示, 2013年,塔吉克斯坦对外劳务输出高达79万人,这可是近10%的人口!
劳务输出也成了该国经济绝对支柱,占该国GDP的45%,用一句大白话说:这个国家,靠给俄罗斯打工活着的。
但甘蔗从来没有两头甜,劳务输出养活了国家,却害苦了本国女人。
数据显示:前往俄罗斯打工的塔吉克人,87.4%的打工者为男性。这些男人在本国有家庭,但赴俄打工后、往往是一去不归。
很多年轻女人,从丈夫那儿收到最后的信息,便是“离婚短信”,塔吉克政府甚至专门立法、禁止赴俄打工者短信离婚。
尽管从数据上,离婚率高企,被短暂控制,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从形式上掩耳盗铃。
如今,在塔吉克斯坦,有接近80万女人,等着杳无音讯、或许永远不会回来的丈夫。
她们孤悬于全球贸易之外,却又成了全球贸易最直接的受害者。
然而,话说回来,一块土地,承载了远超其承载能力的人口,要么,走向对内战争消耗,要么,走向对外人口输出,还有第三条出路吗?你怎么看呢?
欢迎评论区讨论。
如果觉得娃娃脸做的还不错的话,还请多多关注,这对我真的很重要。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