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剛開始,特斯拉就已經多次降價,前段時間馬斯克表示要降低部分車型刺激市場之後,美國網站顯示,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在美售價再次大幅降低,最多下調了近1萬美元。
特斯拉的頻繁降價在電車領域掀起了一股“降價潮”,不僅特斯拉一掃頹勢大賣特賣,衆多電車車企也跟進降價,最終受益的還是想要買車的消費者們。
而在電車領域大打價格戰的時候,油車車企也開始坐不住了,最近在湖北地區部分油車車型也開始大幅降價,東風雪鐵龍C6更是直降9萬,一舉重新整理同期油車降價記錄,除此之外,本田、日産、甚至奔馳也加入進來。如今價格戰已經蔓延至油車領域,難道車企“降價潮”已經到來了嗎?
特斯拉引發新能源車企“大降價”
最近一段時間,汽車行業最大的新聞可能就是特斯拉宣布大降價了。從2022年的9月份開始,電車行業巨頭特斯拉就率先開啟了降價政策,特斯拉在華部分車型直接來了一個“五連降”,不僅讓其他車企猝不及防,甚至連消費者們都沒有想到。
特斯拉降價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最近兩年其在華的市場占比有所縮水,加上口碑事故頻發,導緻人們對特斯拉的印象急轉直下。為了扭轉頹勢,特斯拉選擇再次降價,降價幅度2-5萬元不等。
經過大降價之後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特斯拉的銷量直接瘋長,很多人在特斯拉銷售店外排隊訂車。但也有很多訂車訂早了的使用者感到心裡非常的不平衡,明明隻差幾天,價錢卻差了這麼多。
特斯拉之是以如此大幅度降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市場對其太過重要。目前中國可以說是全球潛力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自從特斯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它的全球銷售量就一路飙升。2018年馬斯克更是直接将特斯拉海外超級工廠選址定在了上海,上海超級工廠開工造車之後,特斯拉在華買車的成本大大降低,這也是它在中國頻繁降價的底氣。
按照馬斯克的說法,特斯拉的降價主要依據是成本浮動,取得技術突破之後就回報到成本和定價上。但特斯拉頻繁降價也帶動了其他車企,一時間電車市場反應激烈。在特斯拉之後衆多電車車企也紛紛跟進,小鵬、蔚來等更是全系降價,這直接引發了開年最大的一波電車“降價潮”。
燃油車“降價潮”已經開始
如果說前段時間的“降價潮”影響的還主要是電車領域,那麼如今油車似乎也已經坐不住了。在以前12萬出頭買一輛中級車你敢相信嗎?就在最近,東風旗下多款車型價格突然“跳水”,其中最讓人難以置信的就是東風雪鐵龍C6。
雪鐵龍C6是一款偏商務的車,造型中規中矩,底盤紮實動力比較不錯。盡管它的各項成績都還可以,但21-27.5萬的指導價,加上人們并不太熱衷這個品牌,導緻雪鐵龍C6在華銷量一路走低,甚至已經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款車了。
2022年雪鐵龍C6的銷量隻有幾千台,跟雅閣、帕薩特等主流車型比起來連零頭都不夠,這也是它這次大降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次雪鐵龍的降價主要在湖北地區進行,根據網傳的優惠資訊,雪鐵龍C6的廠家優惠加上地方補貼,降價金額高達9萬,如此算下來12萬左右就能拿下。12萬的中級車前所未聞,那麼這次降價是否會給油車市場帶來一些新東西呢?
如果一開始的定價沒有那麼高,雪鐵龍C6的銷量估計要比現在好上不少,但雪鐵龍顯然不打算走尋常路,它并沒有按部就班的一點點降價來試探消費者的底線,而是直接選擇一降到底。雪鐵龍C6的降價可能主要是因為庫存原因,再不刺激一下估計這個車型就真的會慢性死亡了。與其這樣直接大降價無疑是一個好辦法。
雪鐵龍C6以及東風其他車型的降價主要集中在油車方面,至少在雪鐵龍C6搞活動這一段時間,油車市場肯定會有一些變化。很多想要買車的人都表示,“12萬的雪鐵龍C6毫無缺點”,畢竟這是一款實打實定價20多萬的車。這次降價勢必會引發很多人重新制定自己的買車計劃,将雪鐵龍C6的考慮在内,而對于那些預算本就是十幾萬的車友來說,買雪鐵龍C6也是非常合适的。
需要注意的是,雪鐵龍C6與特斯拉的情況并不一樣。特斯拉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它仍舊是全球最熱銷的電車品牌之一,在大陸一直與比亞迪競争電車銷量第一的寶座。而雪鐵龍C6的降價更多是出于自保。
但如果雪鐵龍C6“後繼有人”,其他品牌也跟進降價,那麼燃油車市場可能也會等來一波幅度較大的集體降價。而在雪鐵龍C6之後,還有一個重磅燃油車車企也跟進了降價,它就是北京奔馳。
北京奔馳等豪華品牌入場
在湖北雪鐵龍之後,北京奔馳也開始降價。有消息稱在新一輪的降價中,北京奔馳各系車型都有不小的優惠,最多降幅11萬。
如果按照這樣的優惠力度,奔馳E的價格可能降至35萬左右,這樣的價格放到以前買二手車都困難。雖然北京奔馳的降價與雪鐵龍一樣,都有地區限制,但一旦這種降價開始,其他地區很可能會效仿搞類似的活動。
奔馳等豪華品牌的跟進降價無疑會在燃油車市場掀起驚天巨浪,同為一線燃油車品牌,奔馳的價格也會直接影響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如果同樣的價格能夠買到bba,相信很難有人會不心動。
當有頭部品牌帶頭降價之後,其他車企無論情不情願,都會被卷入“降價潮”當中。燃油車的車型更多,選擇也更多,一旦引發“降價潮”,給消費者帶來的實惠還要比新能源車更大。那麼如果真的出現車企大幅度的“降價潮”,你會選擇在這時候“抄底”嗎?